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快穿:他在位面补黑锅 > 第三百零一章 十二号甘蔗22

第三百零一章 十二号甘蔗22

作者:游7 返回目录

他吃完饭,又冲了个澡,就休息了。


宋父宋母辗转反侧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过去,天亮鸡叫时脑袋疼得厉害,昏沉沉的,身上也没什么力气,却还是一个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往破屋跑。


乡里露气重。


一路过去,老两口的鞋子裤腿都打湿了。


破屋没有院门,他们直接进去,扒在破窗口看见里面小儿子裹着被子睡得正香,两人放下心来,又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看到那还没洗的铁锅里油光发亮,灶台上还残留着细碎的面屑,宋母捂着心口差点没喘过气来。


“败家子!败家子啊!”


才分家就疯狂造粮食,这能等到秋收吗?这能吗!


她就不该同意分家!


宋母此刻无比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小儿子的意图。


臭小子.臭小子要说不是为了正大光明的吃好的死活闹着分家,她信都不信!


“老头子啊”


宋父也是气,气得直瞪眼,“走!别管他!看他吃完了那点粮怎么办!”


“怎么能不管!难不成眼睁睁看他饿死吗!”


“那你说咋办,拿老大的东西去贴补他吗?昨天家里就分清楚了!”宋父拖着老伴儿走,“别管,饿不死就行,让他长个教训,二十岁的人了,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


“他总要学着独立的,咱们帮不了他一辈子。”


宋母动了动嘴皮,想说什么,看到老头儿压抑着怒气的脸,到底没说,只回头看了一眼便很快离开。


宋时翻了个身,继续睡。


自由啊,就是睡到自然醒都没人骂你是懒虫。


他一直到太阳升得老高才起来。


随便煮了一锅稀饭吃了。


便背着背篓去了山上。


破屋离山也很近,一路竟没遇到几个人,有人问他干啥,他就说去山里捡菌子挖野菜。


“我如今可没谁靠了,可不得自力更生吗。”


照常去了原渣的秘密基地。


天暖和起来。


菌子木耳捡了不少,还有一些刚冒出几片叶子的野菜。


一个冬天没见,河沟里的鱼竟大了不少,他眼珠子一转,打算等晚上的时候再来一趟。


回去的时候在村子一条岔路口遇到了一脸复杂的陈大丫,他目不斜视,略过她往家走。


下午宋母来了一趟。


让他省着点儿吃。


宋时敷衍着答应了,临走前给她塞了一把菌子木耳。


宋母:.


眼眶又红了。


这臭小子,就只晓得惹她伤心!


晚上吃的野菜面疙瘩汤。


他把碗洗了,天色彻底暗下来时,他背着背篓进山了。


夜黑风高。


夜深人静。


他无需顾虑。


利用自己植物系的便利,几息就上了山,又很快抓了鱼,先是回家带上上午捡的山货,一起挑着去了镇上。


连着去了好几天。


山上的鱼抓得差不多了,农忙也开始了。


工、、还是要去上的。


他被分到锄地的活。


领了锄头往分给他的土地方向走。


就看到一张褪去了青涩跟红润的苹果脸跟在一个青年旁边,两人有说有笑,气氛是那种让人插不进去的好,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其中有戏。


张芸香看了他一眼便收回视线。


那平淡中带着不屑的眼神,仿佛去年那个赌咒发誓死活要嫁给他的人。


啧。


真是善变啊!


宋时吐槽。


倒是她旁边的青年在意的看了他好几眼,眉头皱起。


张芸香忙偷偷拉了拉他袖子,嘟着嘴,“你都不认真听人家说话。”


青年忙回过头,“说什么了”


擦肩而过的宋时被那一句‘人家’肉麻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赶紧走开。


这恋爱的酸腐味儿熏得他浑身不自在。


拒绝投喂狗粮!


忙完地里,又忙着播种,犁田,插秧


反正春天嘛,就是个很忙很忙忙到飞起的季节。


宋母见小儿子并没有因为分家彻底放飞自我而还是很勤快的上工,心里真的大松了口气。


在面对大儿子儿媳时也硬气了许多。


老娘可没有对外贴补哈!


她没做过,就不虚!


可感觉到底跟以前没分家时不一样了。


那时候,她想怎样,还用问过谁看谁的脸色。


靠山吃山嘛。


宋时没事就去山里转一圈。


两个月下来,他不光人看着壮实了有肉了,钱包也鼓了。


不知何时,村里开始传出恢复高等学府考试的消息,这消息像是风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刮遍了十里八乡。


所有来到乡里协助建设的知识青年们都疯了。


工也不上了。


活也不干了。


没事就往镇上的废品收购站跑。


邮电局的电报电话也空前的热闹起来。


到处借书买书抄书。


宋时也宣布他要跟知识青年们一起参加考试。


所有人:.


好吧别的人也就‘哦’一声。


毕竟像这种头脑发热自以为是的村里不是没有。


但宋家就爆了。


“你要参加考试?!”宋母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你认识几个字你去考试!”


宋父也劝他,“咱乡下人就该老实本分的把地种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少想那些有的没的。”


宋大哥也说,“小五,咱整不过那些知、、、青,放弃吧。”


宋二哥在一旁凉凉道,“听说还要考英语,小五你会吗?”


谁都不看好他。


对此宋时表示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试了又不会死人,万一我运气好考上了呢。”


宋家人:


就很烦。


这是运气的事吗!


你一个乡下娃,读完初中就下地了,有什么资本跟那些城里人比!


那是比笔杆子,不是比锄头镰刀!


“小五啊,听娘的话.”


“我不听不听!反正我就要去,谁也别想阻止我!”


“你讲讲理好不好,娘是为你好”


“让我种地是为我好?娘你讲讲理啊!”


“万一考不上,钱也白花了!”


“不花钱,我连考的资格都没有!”


不欢而散。


谁也没说服谁。


宋时可不想走原渣有过的老路。


先苦后甜


明明有不需要苦那么多年的路可以走,他傻啊,非要一步步踩过荆棘,踩得脚底全是血,最后才成功。


他是替原渣背了锅,可不是要帮他完成什么大富大贵有钱有势的愿望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