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 > 第一百一十四章,免费劳动力、分家

第一百一十四章,免费劳动力、分家

作者:喵力求食 返回目录

王府井大街北口,金城银行大楼。


许多年再次来到这里,总算没有遇到上次的事儿了。


轻轻松松地把设计稿交给罗溪清,然后婉拒了对方邀请一起吃午饭的客套话,离开了大楼。


其实,这所谓的大楼,只有三层, 不管怎么看,都跟大楼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不过,这年代的楼层普遍很低,三层已经算很高了。


回到四合院,家里风平浪静,但王大娘和隋大妈两家却愁云惨淡。


听周红梅说,上午的时候, 两位大妈挨家挨户地借钱, 因为没钱给医药费。


王盼儿的住院费也是一大笔钱,跟医生商量之后,没住院,回家休养了。


这年代,大家都苦。


所以,最后两位大妈也没能借到多少钱。


反正周红梅也没有打听到,只知道一大妈和二大妈分别借了十元钱,其他家庭,估计就是一两块钱吧。


“妈,那你借了多少钱?”许多年好奇地问了一句, 周红梅脸上顿时生气道:


“我没骂她们算好的了, 她们还敢登门借钱?”


得,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有周红梅坐镇家宅,还真不担心这些事儿呢。


除了隋大妈和王大娘借钱的事儿,上午的时候,街道办也来人了。


听说是王主任派人送来了一些吃的营养品, 算是给隋大妈她们的一点慰藉吧。


就这件事, 周红梅还特别生气地表示,街道办就不应该浪费这些营养品。


许多年没有发表意见,那是街道办的做法,跟他没关系。


吃过午饭,又去耳房那边转了一圈,然后才回设计院上班。


下午是摸鱼,没什么事情发生。


傍晚回到家,耳房这边的墙壁已经刮了一小半,开始进行收尾工作了。


换句话说,再过几天,这房子就可以彻底弄好了。


于是,许多年便询问范桂明他们有没有认识手艺好一点的木工,帮忙定做柜子。


“您可算是问对人了,我也会木工活,老王也是,我们俩的手艺都差不多.”


钟振彪微笑应了一句,倒是让许多年惊讶不已。


“失敬了,没想到您跟王师傅还是木工师傅呀?”


泥瓦匠跟木工,其实是两个不同系统,根据上辈子的经验,许多年知道很多木工都只是专精这一项, 并不是很懂泥瓦匠这些活。


毕竟木工一般来说都不用风吹日晒,就是待在木工房干活就可以了。


而泥瓦匠注定必须去工地才行,所以有这两样手艺的人,基本上都会偏向于选择木工。


当然了,之前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最近则是建国后的时代,手艺人也只能跟随时代发展而有所选择。


许多年诧异之余,便把这个定制楼底衣柜的任务交给两位师傅了。


王长远和钟振彪闻言,顿时失望不已。


“那个,许同志,您家的门窗、衣柜、桌子、床这些,不需要定制吗?”….


前者目光期待地询问道。


“这些不需要,就定制楼底衣柜就可以了。”


听到许多年再次确认的话,钟振彪连忙讨好着问道:


“那个,我多嘴问一句,您准备去哪里购买这些门窗啊?”


“这个就不需要你们关心了,到时候我自会解决”


关于这些家具,许多年都可以自行解决,而不需要购买新的。


门窗这些就不必多说了,床肯定是买那些旧床啊,这个时代有很多质量超好的黄花梨木、金丝楠木、小紫檀等制作而成的传家宝似的床。


当然了,许多年需要花点时间去找一找。


之前没有去找,那是因为家里根本没地方放得下,现在这房子已经差不多改造好了,也是时候了。


不提失望透顶的王长远他们,许多年回了前院厨房,帮忙挖水井。


厨房的这口井,目前还不到十米。


五十年代,京城的地下水在地表下约五米深处,这是平均深度。


到了千禧年之后,京城地下水平均深度在四十九米左右,相差巨大。


目前南锣鼓巷这边的四合院,洗衣槽那边的深度是在十米左右的位置,上次在耳房门口挖的那口井在十几米左右。


按照这个经验,厨房这边最少也要挖十米。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相差不是很远的距离,但地下水的深度,可不一定。


主要是南锣鼓巷这边虽然靠近北海等水域,奈何地下水这玩意儿难以预估。


对于许多年来说,地下水深还是浅,没有太大关系,无非就是多挖几米的深度罢了。


不多时,老许他们下班回来了,父子四人一起挖井,工作进度一下子快了不少。


老大和老二两人是最有干劲的,因为他们想要尽快结束家里的活,好去接一大爷的活儿,挣钱!


挖水井的时候,二大爷又进来了,当老许父子四人的面,把挖水井的事儿给说了。


这活儿很简单,跟一大爷一样,八块钱包工,材料这些由刘海中自己解决。


既然这样,许多年和老许都没有再阻止,老大和老二两人顿时喜笑颜开,乐滋滋地朝刘海中道了句谢谢。


二大爷刚走,易中海也随即找了进来。


“老许,是这样的,老阎找到我,希望我这边可以把挖水井的活儿交给他们父子俩,但你知道的……”


易中海一开口,老许一家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又出幺蛾子,不过易中海只是来显示一下存在感,表面一下态度。


就是很简单,挖井这活儿,有的是人抢着干呢。


他这里不是要把这个挖井的任务交给阎埠贵父子去做,更不是要求降价,纯粹说明他的态度。


许多年对此没有任何表示,爱咋地咋地。


但他大哥二哥却吓了一跳,等易中海离开后,干活速度又加快了不少。….


随即,没过多久,阎解成走了进来。


“许伯伯,我能不能跟着大年哥他们一起干活呀?”


扭扭捏捏,但这次总算知道怎么喊人了。


然而,不等老许开口,许多年却笑着问道:


“可以啊,免费的劳动力,干嘛不要?”


此话一出,阎解成脸色大变,靠,谁特么想当免费劳动力了?


看到阎解成涨红的脸,老许他们登时乐了。


“那个,我听说一大爷不是给了大年哥他们八块钱的挖水井费用嘛,我不贪心的,分我两块钱就可以了。”


阎解成说完这话,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的脸烧得厉害。


接着赶忙表示自己干活很勤快,而且白天可以干一整天的。


为了赚钱,他也是豁出去了。


人家一大爷没有答应他的截胡请求,他自己也明白,是因为许多年的那个自动抽水泵让一大爷投鼠忌器。


可,他现在很穷,很缺钱,外面找工作还很难。


扛沙袋的话,一袋才两厘钱,一天能挣个几毛钱就算很不错的了。


而且他身体也不适合干那种体力活,最近锻炼身体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就是因为身体不太行。


加上意志力还很一般,早上起不来,白天太晒,傍晚又因为凉快,就更不想出去了。


老许摇摇头,“小阎啊,我家老大和老二干活也很卖力的,就不需要你帮忙了,你爹不是经常去钓鱼嘛,你可以学一学。”


如此明着拒绝,阎解成顿时沮丧不已。


鼓起的勇气,在被拒绝之后,也瞬间消散了。


灰溜溜地离开老许家,什么时候出来的,他自己都忘记了,因为脑子迷迷糊糊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赚到钱呢?


等他离开,许大年不屑地冷哼一声,要力气没力气,好吃懒做的家伙还想跟我抢活?切!


“你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老许没好气地瞪了一眼,许大年顿时不吭声了。


许多年笑了笑,没吱声,继续干活。


在这个家,老许就是权威,但几个儿子,偶尔总会抽风,挑衅一下老许一家之主的威严。


比如之前的分家。


早在老大跟胡美凤结婚后没多久,分家这件事就是提上日程了。


但,老许并不想分家,一是当时许多年和许舞梅都还很小,二是家里根本没有多少钱。


加上当时老二也到成家的年纪了,到处都要用钱。


可是老二当时没有工作,想要成家,谈何容易?


后来是借钱买了一个轧钢厂的职位空缺,老二这才说了一门亲事。


然而,也因为借了钱,家里的财政更加紧张了,分家的事儿便一拖再拖。


老许的想法很简单,他想公平一些,尽量公平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每每想起之前的那五个孩子,老许心里就很难受。


转过天,许多年今天起得更早,因为今天要去一趟鸽子市。….


之前用一百美金换的二十三张大黑拾,可以派上用场了。


东直门鸽子市,还是跟之前一样冷清,没什么人气。


等了十几分钟,有一个老头背着一个箩筐走了进来。


看对方湿哒哒的裤脚和草鞋,上面还沾了不少泥土,许多年顿时觉得奇怪。


这老头,该不会是刚从田里出来吧?


城里一般没多少雾水,也就山间田野里面才会有,要不然无法解释老头那湿哒哒的裤脚。


见到老头的时候,好几人一窝蜂挤了上去,明显是知道老头手里有好货。


在鸽子市,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这么多人聚一起,容易出现争执。


反正许多年来了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状况。


因此,他也没有忍住,欺身上前去凑热闹。


果然,老头身后的箩筐放在地上,露出了里面的好东西。


还带着泥土的人参、几样许多年看不懂的草药、烘干的腊野猪肉、湿哒哒的香菇、三根嫩竹笋等。


看着很杂乱,但全都是好东西。


讲真的,许多年看到这些玩意儿之后,心动了。


尽管不是很明白,那些竹笋、香菇等玩意儿,为什么老头不直接拿去菜市场收购处,而是拿来鸽子市。


但许多年表示,这些东西,他都要了。


“同志,这跟人参怎么卖?我看应该是几十年的老山参,不超过五十年,一块五钱怎么样?”


“这几株草药卖给我吧,我五毛钱收了.”


“我要这个野猪肉,这里差不多有七十斤吧?按照两毛五分钱一斤的价格,我十七块五毛钱收了,怎么样?”


几人七嘴八舌,都挑中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野猪肉的价格不贵,这点是公认的。


因为野猪肉基本上都是瘦肉,肥肉很少。


加上又是腊肉,卖两毛五分钱,已经不便宜了。


许多年见状则是直接开口,语速飞快:


“这位同志,您箩筐里面的东西,我全都要了,这里是十张大黑拾,咱们按照市场价格来,如何?”


唰!


听到许多年的话,其他人都冲他怒目而视,连老头也是满脸吃惊地看着他。


市场价格!


那不是解放前的话吗?


现如今的市场,哪还有所谓的市场啊?


然而,在鸽子市,也是需要遵循外面的大市场规则,否则大家无利可图,来这里干嘛?


混迹在鸽子市的人,除了像老头这样的供货商和许多年这样的采购商,更多的则是二道贩子。


而现在的鸽子市,之所以人少,那是因为今年是一九五八年,不管是城里还是城外,大家其实并不算很缺粮。


甚至,在农村,现在才开始吃大锅饭,有些偏远或者山区的地方,都还没开始吃大锅饭呢。


这个时候,公社里还有钱,还有余粮。


加上其他菜市场等地方的管理还不是很严格,粮油管控还在很松的范围内。


因此,来鸽子市的人,很少很少。


除非是像许多年这样嘴刁且有胆大的人,才会来鸽子市冒险。


否则的话,一般人都不太愿意来,或者也不知道鸽子市的存在。


基于这些愿意,二道贩子少,竞争自然也不怎么激烈了。


只不过,今天突然冒出来一个许多年,直接让二道贩子们歇火了。


没办法,人家许多年已经拿出十张大黑拾来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真要跟许多年按照市场价格来收购,他们根本没法赚钱。


不赚钱的买卖,他们才不会要呢。


见他们退走,许多年顿时笑了,老头也开始称量自己的货物。


(本章完).


喵力求食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