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方舟当导演,不被封杀就算成功 > 第287章:压迫百姓,死光都改;轮到自己,乡下孩子

第287章:压迫百姓,死光都改;轮到自己,乡下孩子

作者:许氏子谦 返回目录

“陛下,《大炎王朝》的第三集怎么样?”


几天之后,陈祈带着几人成功从勾吴赶回了皇宫,陈祈他们这一次去勾吴拍实景,后续还会反复的去,但当然不会是再这样花好一段时间在路上的赶去了。


夕在勾吴采景的朝堂上也是留下了一幅画,这幅画可以作为传送门,让陈祈等人自由的在皇宫和勾吴之间穿梭,这样省去了不少的时间,也让陈祈等人可以更加方便的在两地之间拍摄了。


而这一次陈祈回来,故意在路上逗留了几天,让大炎皇帝和百官有时间好好消化第三集的内容,觉得差不多了,才是回到了皇宫,独自找大炎皇帝询问了一番。


而如今,看起来有几天没睡,整个人的气色都不好了一些的大炎皇帝,被陈祈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他也是许久之后,才重新叹了口气,淡淡的问道:


“……陈祈导演,在你看到的未来里,大炎,真的会是这般模样吗?”


大炎皇帝看得出来,陈祈笔下的1566年的大炎,和如今的大炎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虽然“内阁”“首辅”以及一系列官职,大家都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大炎皇帝明白,在设定之中的大炎,在他们俩兄弟死后,大炎官场的权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文官的权力,得到了巨大的扩张……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解决了“岁”这个巨大威胁后,大炎的国防力量受到了削弱,但解决了一大威胁,休养生息,文官的分量重倒是可以理解。


但无论是剧内乌萨斯的袭扰,还是东国深海教会、海嗣对东南的威胁,在皇帝看来,都没有内部的这些隐患更可怕……他已然从中,看到了大炎的亡国之兆。


“有人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屋顶,在天大的危难降临时,皇帝应该是第一个顶上去的。”


“但是,朕却是有不一样的理解……大炎的百姓太纯良了,大炎的盛世太久了,让他们许多人都忘却了苦难。朕以为,皇帝,应该是国家的地基,他的能力,他的举措,都是给这个国家兜着底。”


“皇上稳了,地基就稳了,这个家才能接着往上盖,到时候,只要栋梁够,这楼能盖多高就多高——但倘若地基都不稳,这楼就算看起来再高,也是一栋危房,用力一踹,就能轰然倒塌。”


大炎皇帝如此缓缓开口,大炎王朝第三集的内容,如今都还历历在目,一想到严世蕃的毁堤淹田,大炎的官官相护,那些被这场人为天灾害死的百姓、将士……他便是觉得痛心疾首。


“……陈祈导演,你是写这个剧本的人,朕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看到未来,但朕只想问一件事情……你笔下的大炎,还有未来吗?”


大炎皇帝知道,嘉靖这样一个皇帝在皇位上,大炎必然没有希望可言,只会慢慢走向灭亡。大炎皇帝想知道的是,嘉靖最后到底有没有成为巨兽。


倘若嘉靖真的成为巨兽,那大炎的灾难就真的降临了……一个寿命无穷无尽,大炎再也没有力量反抗的“神”,将成为新的阴影笼罩在大炎之上,以大炎万千子民的血肉满足他的私欲,这样的皇帝,远远比“岁”更可怕。


嘉靖只要活着,大炎就没有未来可言!大炎皇帝如此坚信着,与其期待嘉靖转性,不如寄希望于下一代。


只不过……虽然大炎皇帝演绎着裕王,但他并不期待裕王这个角色会造自己老爹的反,他在演绎过程中明确的感觉到了,裕王对嘉靖那发自灵魂的战栗,他就知道,此子懦弱无刚,不堪大用。不被他老子吓死就不错了,不指望他成才。


而面对大炎皇帝的这个问题,自然懂之后的发展的陈祈,当下见他那么忧虑,当下也是说道:


“虽然没有在剧本里写,但是我确实有考虑之后的剧情。皇帝陛下如果想听的话,我倒也可以道来。”


“嘉靖最终并没能成为巨兽,裕王上位后,改年号为‘隆庆’,在位期间重用清流一系官员,让大炎在嘉靖驾崩之后,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使得大炎终于有中兴之兆。”


“呼……幸好没成。”


而陈祈的话语,此时此刻显然被大炎皇帝当了真,一听到嘉靖没能成为巨兽,他都是大大松了口气,心情放松了不少,以至于他都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陈祈那没有说完的话语的隐晦含义。


陈祈自然也没打算告诉他,剧中裕王登基六年就死了的事情,以及剧中他老人家的那个孩子,将大炎带往了真正的深渊……这要是说出来,他怕大炎皇帝受不了这个刺激,当场抽了。


陈祈也没有在这个话题多逗留,立刻对着大炎皇帝说道:


“皇帝陛下,第四集的拍摄还需要您来帮忙,现在离您上场还有一点时间,您是先看看?”


“……也好,朕就看看,马宁远那个蠢货,到底该如何收场吧。”


心烦意乱的大炎皇帝没有拒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在他的寝宫内,有一副夕专门在现实里绘画出来的“屏幕”,通过这个,大炎皇帝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宫,也可以看看勾吴此刻进行的拍摄。


而马宁远闯了大货,说了那句“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话语后,左宣辽饰演的胡宗宪都是被他这一句话气的差点笑出来,见自己这位学生还是不开窍,此刻也是终于对他开始了教育。


“平时叫你读读《左传》《通鉴》,你不以为然。”


“我叫你读一读,大炎哲学家的书,你更是不以为然。”


“还说什么,自己看过劳什子《是,首相》,半部维剧可治天下?”


“现在我问你,圣人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


而第四集的一开幕,胡宗宪教导马宁远的这一幕里,陈祈也是小小的调侃了一下自己从前的作品,顺便也调侃了一下那些说“半部维剧治天下”的泰拉人,如今,伴随着陈祈的名头越大,他所留下的许多影视作品,都被抬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为此,陈祈在这里给自己的作品发了个“免责说明”。我拍的剧,就算是神剧,你们吹捧之余,也千万不要真把自己都调侃的相信了。


为官,哪里是一部剧就能看明白的?看看剧里的马宁远吧,他是个什么下场。


而面对沉默以对的马宁远,左宣辽也是及时的开口道:“圣人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也叫‘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左宣辽的声音并不大,也没有把骂的马宁远狗血淋头,但这些有理有据的教导,却是要比一切斥责和埋怨更让马宁远明白自己的错误,但此刻,已经没有回头路的他,也只好低着脑袋的闷闷回答道:


“……属下只明白,应该为部堂分忧。”


“九个县,几百万生民!决口淹田,翻遍史书,亘古未见!还说是为我分忧?”而左宣辽见马宁远还是执迷不悟,语气也不禁更严厉了几分,道:


“这个罪,诛了你的九族都顶不了!”


“都说我胡某知人屷善任,我怎么就用了你这样的人,做浙城知府兼河道总管?”


而,也不知道是不是左宣辽饰演的胡宗宪的这一句“诛九族”,让马宁远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自己打算为恩师扛罪,还让杨金水那些人,在自己顶罪后善待自己的加入,但这个罪,真的是自己顶的起的吗?


一想到这里,马宁远终于开始慌了,立刻朝着左宣辽的方向跪下,语气多了一抹颤抖道:


“我本不该出来为官——但是部堂大人,可我的老母、拙荆,还有犬子。部堂大人都知道,全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


“还望部堂大人……保全他们!”


说罢,马宁远深深的朝着左宣辽行了大礼。然而此刻观看这一幕的所有人都知道,马宁远现在做这些已经晚了。


“乡下人……当初毁堤淹田,掩人青苗的时候,你怎么没有想起你是乡下人的孩子?”而在勾吴的现场,魏彦吾对此也是不屑一顾,对于这种自己求死,把自己往绝路上的逼的人,他没有一丝的同情可言。


而这一点,大炎皇帝同样也是如此,语气极为不屑的喃喃自语道:


“要他是乡下人,那大炎的百姓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才会让这么一个忘记自己从哪儿来的畜生当官。”


这对兄弟此刻的话语,并没有传到现场里去。左宣辽饰演的胡宗宪,见事情已经无法收场,也是企图通过马宁远,去搞清楚这毁堤淹田,到底是谁做的决策,以便于将改稻为桑的国策延缓了。


然而对此,马宁远怎么可能会说呢?马宁远很清楚这一切都是严嵩和严世蕃的决策,但是萝卜挖出来带着泥,要是牵连到他们头上,自己恩师才是真的没活路了。


“堤坝不是毁的,是属下们去年没有修好,才酿成这场大灾。”马宁远此刻也是一口咬定,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说罢,脸上也是浮现出了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一字一句道:


“但愿淹了田之后,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可以施行,部堂您不用夹在中间为难。”


“属下这颗人头……赔了也值!”


马宁远的话音落下,此时此刻,无论是剧中的左宣辽,还是剧外的人们,都是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面对着如此“大义凛然”的马宁远,陈晖洁和林雨霞等人,却是一点都不觉得他的行为有一丝高尚,但却又说不上来,什么地方不对劲。


而魏彦吾等一众政坛老人,却是很明白马宁远的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好在,剧中的左宣辽也在缓缓的开口中,道出了他们心中的话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他们拿你的命换银子,拿浙城那么多百姓身家换钱——你还得死心塌地的护着他们?还要说,是为了朝廷?为了国策?”


“为了朝廷?什么国策?什么改稻为桑?赚了钱,有几文可以进到国库?”


最终,左宣辽饰演的胡宗宪也是心灰意冷,只好让马宁远到后面去躲着,他知道马宁远不看明白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想得通的。


“亲耳听听你所保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肝肺?就是死,也不能做个糊涂鬼!”


左宣辽的话语也已经说的非常明白,此刻,大炎皇帝也是情不自禁的正襟危坐了起来——祖宗留下的教诲里面说,结党谋私是大罪,他光知道是大罪,但大炎的百官并没有像电视剧内的大炎一样,如此明目张胆的分为几派。


他也打算趁此机会,好好看看,一个铁桶一块、官官相护的派系,到底对大炎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