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三零零章 啥?韩成真能让人飞上天?!

第三零零章 啥?韩成真能让人飞上天?!

作者:墨守白 返回目录

“被烧了?”


朱元璋的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韩成点了点头:“就是被烧了。”


说起这事儿,韩成心中也为之愤怒。


他这一烧可不简单,烧毁的是大明对外经略的希望。


海图,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积累下来的诸多相关记载有多重要,根本不必多言。


刘大夏玩的这一手,直接就把成化帝朱见深想要开海的念头,给掐死了。


“朱见深时期,有人与朱见深说,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时,带回来了无数期奇珍异宝,以及诸多财富。


朱见深便让人去寻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图,以及其余相关的航海资料。


结果却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


后世说是刘大夏已经得知消息,提前将之给藏了起来。


朱见深因为这事儿,而有些发怒。


刘大夏却在边上义正言辞的说,开海下西洋只会搞得民不聊生,花费巨万。


无数军民,因此而死亡。


下西洋应当永远禁止。


找不着了才好!


就算是找到了,也应当将其一把火给烧个干净!


从而好彻底断绝朝中之人,下西洋的念头。


可是,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一项赔本的买卖吗?


怎么可能!朱棣修永乐大典,各种南征北战。


除了不断的印刷宝钞之外,这下西洋也带回来了不少钱财的补充。


刘大夏就是一派胡言。”


“有咱的海禁祖训在,而这刘大夏当时所生活的时候,距离下西洋又过了多年。


这刘大夏或许也真不知道,这其中关窍,倒也能说得过去。


就比如,若非是韩成你与咱说,咱都不知道这市舶司在以往,居然如此赚钱。


海外竟然有如此之多的财富。”


朱元璋想了一下,望着韩成说道。


韩成道:“父皇,真要像您说的这样就好了。


如此他刘大夏虽然愚蠢,也是因为时代局限性,才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决定。


也让人觉得情有可原。


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这刘大夏家里有钱的很。


他的钱是哪里来的?


除了贪之外,最大的财富来源,就是对外走私。”


一句话,就将朱元璋给说的绷不住了。


“它娘的!!”


朱元璋出声大骂。


“咱原本还以为这家伙只是迂腐,哪能想到竟是这样的狗屁玩意儿!


其心可诛!


他哪里是怕劳民伤财,怕会因为下西洋而民不聊生?


他这是怕皇帝给他抢生意!


他既是做这门生意的,那岂能不知道下西洋到底赚钱不赚钱?


为了一己之私,竟置于大明利益而不顾!


这狗贼,别让咱遇到!


遇到了,咱非剥了它的皮!”


韩成道:“还不仅如此,据说刘大夏并没有烧海图,而是早已悄悄地将其给弄到了家里面。


让自己家的人,用这海图在外面好赚钱。”


“砰!”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


这狗贼!


果然,这些人都是一副德性!


表面上各种道德,各种仁义,各种清廉。


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


“刘大夏是吧?


咱记住了!


今后遇到,咱一定要剥了他的皮!”


朱元璋愤愤地说着,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刘大夏的名字。


三个字铁银钩铁,画带着森然杀意。


而在这刘大夏名字之前,则写着刘文泰。


在朱元璋没有从韩成这里,得到关于海外诸事时,那么刘大夏的这番操作,落在朱元璋眼里,或许还会觉得他做的挺不错。


可现在,得知了前因后果之后,只恨不得把这刘大夏往死里整!


诛他九族!


韩成道:“不光刘大夏,还有那杨廷和,这人也是同样的奸佞之辈。


一身正气,看起来清如水,明如镜的杨廷和杨先生,贪污受贿,简直不要太厉害!


其余不说,只说杨廷和老家的宅子,修建的那叫一个阔气。


杨廷和老家,在后世之时还有,不过被改造成了公园。


公园的占地面积不要太大。


不仅如此,周围还有城墙。


是真正的城墙,可以跑马的那种。”


“狗东西!”


一听韩成这话,朱元璋的火气是蹭蹭的往上直冒。


家里面的宅子修的那样阔气也就算了,围墙还给修成了城墙?


这他娘的,他修的是宅子吗?


这怕不是修的皇宫吧!!


朱元璋最恨贪官,一听韩成所说,立马就将这杨廷和恨到骨子里。


不说别的,仅就是他这个宅子,就不知道贪污受贿了多少!


不然,就大明给官员发的俸禄,他真能建得起那样的宅子?


里面的茅房只怕都修不起来!


朱元璋提笔,便又在这纸上写下杨廷和的名字。


被朱元璋这洪武大帝,给记到小本本上,可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儿,今后都是要算总账的。


“朱厚照去世之后,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直接把持朝政长达三十七天。


说是首辅,其实和皇帝也没差多少。


杨廷和在主政三十七天里,都干了什么事呢?


朱厚照才死,他便立刻迫不及待的,让人把朱厚照的豹房给拆了。


也不知道,他这个首辅又是皇帝的老师。


是不是留着豹房,就容易想起自己做起出来的亏心事。


不仅如此,还将朱厚照在位之时,所弄出来的各项政策,给废除了个七七八八。


这些政策,所涉及的有提升武将地位,加强对外贸易。


以及加强对文官的考核,反贪污受贿。


增加商税,减轻百姓赋税……


凡是对他们文官不利的政策,全部都给抹了个一干二净。


这不是最可笑的,最可笑的是他们的记载。


说是朱厚照弄了一堆,天怒人怨的政策。


在朱厚照活着的时候,杨廷和虽身为首辅,皇帝老师,也没有办法改变朱厚照这个荒淫无道的皇帝。


只能隐忍,苦劝。


终于熬到朱厚照去世。


首辅杨廷和立刻抓住机会,顺应天意民心,将这一些乱政,全部都给废除了。


于是乎,天下之人无不欢欣鼓舞。


不再受正德皇帝,所定下诸多恶政之苦……”


“狗屁!!


他们口中的天下之民,指的又是他们自己吧?


这些狗一样东西!”


朱元璋忍不住出声大骂。


等咱到了那里,遇到杨廷和了,必然将其扒皮抽筋!!”


朱元璋是真的被杨廷和这一系列操作,给气的三尸神暴跳。


“朱厚照之后,继位的是嘉靖吧?


嘉靖做的如何?


杨廷和这些人,又是什么下场?”


问出这话时,朱元璋心里也确实是蛮悲哀的,已经不抱太多的希望了。


这些人有多嚣张跋扈,他已经知道了。


接连三代皇帝死于非命,医治死皇帝的太医,还能活着。


朱厚照的能力,已经是很强了。


能在那种时候,还和文官们顶着来。


并且还能做出一定的成就。


后面继位的嘉靖,面对如此强势的文官,想要翻盘,可真没那么容易。


难度太大了。


不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孙没信心,实在是当时的情况过于严峻。


让人提不起来信心来。


连朱厚照这种能力很可以的皇帝都玩不转,后面再上了一个新的,也不好办。


况且那个时候,杨廷和还有那些文官集团,把握朝政。


他们把为什么要害死朱厚照?


就是因为发现朱厚照不听他们的话,和他们顶着来。


偏偏朱厚照,又没有儿子,需要从其余皇家子嗣里,选出一个来继承皇位。


等于说是选择下任皇帝的权利,已经是落在了他们手中。


至于那个时候还活着的朱厚照的娘,张太后,朱元璋根本就没对她抱任何的希望。


就那样一个蠢妇,她能做出啥事来?


只能是全凭杨廷和等人摆布。


那他们再选上来的皇帝,肯定年纪不会太大。


而且还是要选那种,容易受他们控制,听话的皇帝。


那一群人,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


这事儿,他们在此之前,肯定也都已经反复衡量了。


越想,朱元璋就越觉得后世子孙,尤其是那嘉靖,翻盘太难了。


怕有极大可能,还是会如同朱祐樘那样,完全投靠文官。


或者是落一个和朱厚照差不多的下场。


嘉靖啊!


听到喊朱元璋问起嘉靖,韩成脑海当中,第一时间浮现出的是嘉靖神仙修仙嗑药的事情。


当然,还有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朕的钱’!


以及嘉靖皇帝的易焚于火。


嘉靖同样是个争议很大的皇帝。


韩成思索着该如何对朱元璋说。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声音:“父皇,父皇吃饭了!母后已经做好了!”


声音是宁国公主的。


这声音,一下子就把韩成和朱元璋二人的思绪,从遥远的正德朝给拉了回来。


抬头一看这才发现,天光已经暗淡了。


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已过去了这么久。


这让朱元璋有种大梦方醒的感觉。


“走吧,吃饭吧。”


朱元璋把剑插回剑鞘。


看了一眼那被斩掉一角的桌案,有些心疼。


毕竟这可是他最喜欢的桌案,用了多年了。


之前挥剑斩的时候有多痛快,这个时候就有多心疼。


不过却也只得忍住,不显露出来。


毕竟砍都砍了,还能怎么着?


朱元璋原本还想再听听杨廷和这些人是啥下场,以及嘉靖朝什么情况。


但此时被宁国公主这样一喊,顿时觉得不想接着听了。


毕竟按照他所想,继续听下去这事儿一样会让人非常难受。


朱厚照的继任者嘉靖,想要破局是真不容易。


听下去,只怕还是自己儿孙,被那些狗东西接着欺辱的事。


平白让人心中郁闷。


他需要缓一缓,再接着听接下来的事。


能把朱元璋都给气的,不想继续听下去,想要缓一缓再听。


可见这些人做的事,有多过分。


朱元璋都招呼着去吃饭了,韩成看看天色也确实不早,加上嘉靖的事更多,更复杂。


说起来耗费的时间更长。


所以便也从善如流。


当然,这和韩成与宁国公主新婚燕尔,这几天没闲着。


虽然年轻气盛,却也觉得有些疲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这会儿朱元璋不问也好,他晚上可以早点休息。


等今后朱元璋再想要听嘉靖朝的事儿时,再接着给他剧透吧。


不过嘉靖朝的事,应该能给朱元璋带去一些惊喜……


武英殿的大门从里面打开,朱元璋韩成两人,先后从中走出。


宁国公主站在武英殿前,看着走出来的父皇还有夫君韩成这两个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大大的眼睛顿时就弯了。


而不论是朱元璋,还是韩成,在看到宁国公主后,那心中因为朱厚照时期杨廷和等人,所安弄出来的狗屁倒灶的事儿,产生的郁闷也都消散了很多。


三人一起从武英殿这边离开,朝着坤宁宫门去。


中午的那一顿,是韩成陪着宁国公主三天回门,场合比较郑重。


所以便在乾清宫里吃。


到了晚上这一顿就不同了,不用那样正式。


所以便又回到了朱元璋他们经常吃饭的坤宁宫。


“父皇,今天晚上我也下厨了,等下您尝尝。”


朱元璋闻言乐哈哈的道:“好好!咱闺女做的肯定好吃!


咱等一下就尝尝有容你的手艺。”


至于韩成,脸上也笑容来,表示自己有口福了。


怎么说呢,自己小媳妇儿人是挺漂亮,也挺聪明。


但是在这做饭方面,是真的没什么天赋。


不过这话,他肯定不会说出来的。


小媳妇儿需要多夸夸她好。


厨艺是可以提升的,多练练,也就好了。


实在不行,今后自己做饭,让小媳妇儿刷锅洗碗也行,明确分工。


让韩成做饭,他但是挺乐意的。


到刷锅洗碗就觉得难受了。


大概这是很多做饭的人,都不喜欢做的事……


当然,韩成下厨做饭,或者宁国公主下厨做饭,都是他们想做饭了才会做。


平日里有专门的人做饭。


……


晚上吃的饭菜,和中午比起来没有那样丰盛。


不过中午吃的油腻,晚上这一顿清淡些才最好。


“有容,这豆腐汤是你做的吧?”


朱元璋盛了一碗豆腐汤,喝了一口,就笑着望向宁国公主说道。


宁国公主用力点头,带着一些忐忑。


“好喝!咱闺女做的饭真好!”


朱元璋说着,三两口就将一碗豆腐汤给干了下去。


又盛一碗。


韩成也说好喝。


把宁国公主高兴得眉开眼笑。


在边上吃饭的朱允熥,听爷爷和自己二姑父都说好,当下便也忍耐不住了。


也要喝。


宁国公主便忙给他盛了半碗。


朱允熥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一张小脸顿时皱成了苦瓜。


强忍着才将之咽了下去。


看看碗里的豆腐汤,再看看皇爷爷,还有二姑父,有些怀疑人生。


这……这就是皇爷爷和二姑父说的好喝吗?


这……大人的口味儿,还真独特。


宁国公主一看朱允熥的反应,顿时多少有些破防。


就自己也盛了一勺豆腐汤喝。


喝了两口,眉头也忍不住皱了皱。


“那个……父皇,母后,大哥,夫君,要不……这豆腐汤咱别喝了。


等我把厨艺练出来了再做。”


宁国公主红着脸说道。


朱元璋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道:“就这就挺好。


比咱当年要饭时吃的好太多了!”


这一句安慰的话说出来,令宁国公主更加心塞了。


父皇确实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夸自己做饭好吃。


只是,怎么听起来这么别扭呢?


这场晚宴,除了这点小插曲外,整体上还是挺温馨的。


朱标也在这里,一家子在烛光下吃饭,倒是显得其乐融融。


吃过饭后,朱元璋也没多停留,把碗筷一放便要起身去处理政务了。


不和韩成他们多闲谈。


今天因为韩成和宁国公主回来,他已经把手头的政务往后放了放。


今天晚上,需要加班加点的将之处理完了才行,不能往后拖。


不然越拖,堆积的政务就越多。


“父皇,伱晚上批改奏章,眼睛能不能看清,有没有影响?”


朱元璋准备走的时候,韩成忽然喊住朱元璋询问。


朱元璋停下脚步,显得有些奇怪的道:“你咋知道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很简单。


父皇你每日批改这么多奏折。案牍劳形,眼睛肯定会近视。


离得远一些,就会看不清东西,乃是常态。”


“那……这事儿有办法解决吗?”


不等朱元璋开口,朱标就忍不住先一步的开口询问起来。


一来是有些着急自己父皇的状况。


二来则是朱元璋有的这种情况,他也一样有。


以前还不明显,现在是越来越明显了。


看近处一些的东西还好,如果是往远处看,那是真的一年比一年差。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着韩成,等待着韩成给出解决的办法。


这个事,他已经为之苦恼很长时间了。


虽然也有让太医给看过,但这事儿太医没办法解决。


只能给他开一些,治疗眼干眼涩的药。


至于晚上长时间批改奏折,眼睛看不清奏章这事儿,太医也没办法,只能让他用更明亮的蜡烛。


但现在,韩成问起了这事,那韩成说不定还真有办法能够将之解决。


韩成道:“这事解决起来很简单,只需要配一副眼镜就行了。”


配一副眼镜就行?


朱元璋文愣了一下道:“你是说叆叇镜吧?


这东西咱有,可没有用!


咱不戴这玩意儿时倒还能看清,一戴这玩意儿,头就晕的厉害,更看不清了。


气的咱让人把那做叆叇镜的给揍了一顿。”


韩成闻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父皇,不一样的。


你说的那叆叇镜是老花镜。


也叫凸面镜。


这种镜子是老花眼,也叫做远视的人带了才行。


像父皇,大哥你们这种经常批改奏章,案牍劳形之人。


眼睛基本都是近视,需要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面镜才行。


这样的镜子才符合你们的情况。


戴上后才能看东西清晰。


不是眼镜没用,而是情况不同。”


朱元璋闻言,倒是明白了不少事。


“这么说来,咱让人把那做叆叇镜的揍了一顿,还揍亏了?


这东西好做吗?


要是好做,赶紧让人给咱安排上。


眼睛看东西清晰了,那咱处理奏章就又能快上几分。


不然现在一到晚上批改奏章就吃力。”


韩成道:“好做,我明日就安排下去,告诉那些磨镜子的人该怎么做。


望远镜都能做出来,做近视镜问题也不大。”


对于这些人的手艺,韩成还是挺有信心的。


毕竟之前做望远镜,让那些人用纯色水晶打磨镜片,他们打磨的就非常好。


“好!好!如此最好!”


朱元璋一听韩成这话,顿时就高兴起来。


“还是你小子有门儿!”


他连声夸道。


虽然朱元璋现在,还没有见到韩成所说的近视镜,更没有亲身体验到近视镜的效果。


但却对此很有信心。


觉得韩成弄出来的东西,肯定很好用。


毕竟这个女婿,从一开始到现在,在诸多事情上都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朱标道:“那……那要是可以的话,二妹夫你也让人给我做一副。”


“那肯定没问题!


不过在正式做之前,还需要测试一下你二人眼睛近视有多少度。


这样的话,才能做出更适合你们的眼镜来。”


度数?


眼还有什么度数?


这词儿,朱元璋和朱标二人都听的有些稀里糊涂。


不过也没有太过于深究,知道这又是一个后世的说法。


他们两个听不懂了没关系,反正让韩成看着办就成。


说完了近视镜的事儿,朱元璋便又朝外面走去。


快要走出房间了,忽然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道:“


对了,今天天晚了,你们两个就别回去了。


今晚就在寿宁宫住吧,那里还和之前一样。”


朱元璋说这话时,像是突然想起,在此之前并没有往这方面想的样子。


韩成闻言,迟疑了一下道:“这……父皇,只怕……只怕有些不太好吧?


之前情况特殊,不得已在寿宁宫里住。


现在我和有容已经成亲了,再在寿宁宫里住。


只怕……有些不太合规矩。”


毕竟坤宁宫,可是在后宫当中的!


朱元璋闻言道:“有什么好不好的?


女婿女儿回娘家了,在娘家这边住住,咋就不合规矩了?


规矩?咱就是最大的规矩!


咱说行就行,咱看谁敢嚼舌根子!


谁敢乱嚼舌根子,咱立刻就让她明白,什么叫做规矩!”


老朱还是这样的霸气。


他都这样说了,那韩成自然也不会再多说别的,住下就住下吧。


反正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了,不介意再多住一晚上。


马皇后坐在那里,面带笑意,心中暗笑不已。


对于韩成这个好女婿,重八真的是刀子嘴豆腐心。


之前自己和他说起这事儿时,他还说什么不想女婿,只是想闺女了之类的,


结果现在,安排韩成他们住在宫里,比自己都要操心。


“行了,你们几个在这里再说说话吧,咱该去批改奏章了。”


朱元璋似是没有看到马皇后脸上的笑意,对他们挥了挥手。


便大踏步的离开。


看起来,还和以往一样。


但是他的这些举动,落在非常熟悉他的马皇后的眼里,却多少有点落荒而逃的意思。


这让马皇后觉得异常好笑。


又在这里说了一会儿话,朱标也离去,到文华殿里批改奏章了。


……


夜晚,寿宁宫中,韩成和宁国公主二人,直接便睡在了宁国公主的闺房。


对这里,韩成自然不陌生。


他二人在这里,度过了不少美好的时光。


对这里,可比他外面的兴国侯府熟悉的太多。


回到这里,看着屋内陈设,再想想这几天的经历。


二人皆有一种回到成亲前的恍惚感。


不过他们现在,确确实实就是成亲了。


有些以往在这寿宁宫里不能做的事,也可以做了。


“嘿嘿,有容……”


韩成望着宁公主嘿嘿一笑。


笑容那叫一个意味深长。


这可是自己小媳妇的闺房……


……


“先生,要不……咱们还是先别做了吧?”


一处不小的院落之中,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看着眼前的人,小心的出声说道。


眼前这人,看上去五十岁上下。


身上的袍子半新不旧,这个时候正在那里抚摸一把椅子。


这椅子看上去显得挺奇怪。


整体造型,和寻常椅子没差多少。


可是椅子边上,却被绑上了诸多比人手臂还粗的圆筒。


这圆筒里装着的乃是火药。


“太子殿下那边,可是专门派人来了。


说他那里有了新式火药,威力更大。


让您前去瞧一瞧。


同时,还想让您在火器上面,做出更多的发展。


您…现在这太冒险了……”


陶成道目光舍不得从这把椅子上移开。


开口道:“威力更大的火药?这事儿,我看八成是假的。


你我研究火药了都多少年了?


虽然也令火药的威力有所提升,可终究还是提升的太少。


这么多年下来,火药已经被你我等人给弄到了极致。


又怎么可能,还会有威力更大的火药?


你们几个代替为师去吧,为师就不去了。


这飞天我已经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准备好了,可以圆梦。


又怎么能这会儿离去?”


陶成道伸手抚摸着椅子,眼中满是沉醉。


边上的那人,看着陶成道,心里眼里都是担忧。


他太清楚自己老师,想要做的这件事到底有多危险!


十有八九会没命!


就算是真的能飞到天上去,飞得那么高,老师又怎么下来?


哪怕是手里拿着大风筝,也一样是危险的很!


“先生,咱们还是先去看看吧,万一是真的呢?


要是真的话,咱们岂不是又可以把火器给改正一下了?”


“不去了,不去了。”


陶成道摆摆手。


“太子殿下忽然让人前来,或许确实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可我现在,心已经不在那上面了,只想完成这个壮举,只想飞天。


别的都没了心思。


明日就正式开始,不能再拖了,我也不想再等待了。”


边上的这弟子虽是着急不已,却也没有办法。


他太清楚自己老师的性格了。


“哈哈,陶先生,你这可不成。


你这飞天之法危险的很,上去之后可谓是必死无疑!”


正在这时,有一道声音响起,打破了这里的气氛。


陶成道还有他的门人弟子,纷纷转头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快步走来。


正是上一次前来寻找过陶成道的人。


是太子派来的。


可纵然知道这人是太子派来的人,陶成道也一样没有什么好脸色。


气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必死无疑那又如何?


我依然要做!


我陶成道是怕死的人吗?


怕死的人就不会玩火器!”


来人笑着对陶成道拱手道:“我知道陶先生不怕死,但是白白送了命,岂不是可惜?


陶先生的这个办法真不行。


太子殿下那里,倒有一真正的飞天之法。


不知陶先生有没有兴趣?”


真正的飞天之法?


陶成道闻言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人居然会说出这话来。


陶成道思虑了一会儿,摇头道:“用火药把人往天上推,便是最好的办法了。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飞天之法,能把人送到天上去?”


“真有!比陶先生你现在的这办法,好上千倍万倍!


是真正能让人飞到天上,还能安全的降落下来。”


“既有,那你与我说说是什么办法?”


见到陶成道已经有些上套,这人暗中欣喜。


“陶先生,这种办法我也不知,只是太子殿下说,他那边有人知道。


说只要陶先生去了,就当面告知陶先生。”


陶成道顿时就想要赶人。


觉得这是来骗他的。


不过在沉默了一阵后,终究还是被这飞天之法给吸引住了。


“行!”他开口道:


“那我就先去拜见太子殿下,看看这飞天之法到底如何。


若是不行的话,我绝对不会做别的事,只会立刻用我的飞天之法来飞天!”


见陶成道松口,这代表太子来的人,忙笑着道:“行行,到那时您就知道了。


太子殿下岂会说谎?”


嘴上如此说,心里要多少有些打鼓。


怕太子殿下说的不靠谱。


陶成道也是个心急的。


当天便收拾了东西,带着几个门人弟子,随此人往应天城而去。


同时,还带着他那个精心制作出来的椅子。


还有一个大风筝。


“先生,您真觉得太子殿下那边,有更好的飞天之法?”


行去的路上,有一位弟子望着陶城道询问,


陶成道摇了摇头:“不觉得会有。”


他那弟子顿时有些奇怪。


“既然您不觉得有,那为何……为何还要去?”


陶成道叹口气道:“我也不想去,可飞天之事太牵动我的心肠。


哪怕明知道是假的,我也要到那边去看一看。


万一……是真的呢?”


虽然说是如此说,但心里面对此却还是不抱什么希望。


他是真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他这种办法,能让人更好的飞到天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