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三三零章 朱元璋:李自成拷饷?不如咱来拷饷!

第三三零章 朱元璋:李自成拷饷?不如咱来拷饷!

作者:墨守白 返回目录

朱元璋狞笑一声:“咱说有就有!”


听到朱元璋的话,崇祯不由的愣了愣,满是意外。


太祖高皇帝,怎么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什么叫做他说有就有?


莫非……这太祖高皇帝此番前来,还带了一些钱财吗?


如此想着,就朝着太祖高皇帝,还有那些跟着太祖高皇帝来的人看了看。


这些人除了穿盔甲带武器外,也没有拎什么包裹。


太祖高皇帝哪来的钱?


莫非……太祖高皇帝能凭空变出来钱不成?


这……也太过于不可思议了吧?


还有,就算是太祖高皇帝他们,能随身带来一些钱,那又能有多少?


如今到处都需要花钱。


想要守住京师,钱少了根本就不够,那些将士的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


崇祯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而韩成,朱棣,朱标等人看到了崇祯那迷茫之中,又满是震动的神情。


都不由的暗自摇了摇头。


这崇祯当真是太过于纯洁了,亦或者说是太过于死脑筋了。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


接下来,大明的这些官员们有福了。


马上就能够体验到来,自于太祖高皇帝的关爱。


让他们感受一下,被大明开国皇帝支配的恐惧。


老朱杀官如割草,可不是白说的。


走出太庙几步后,朱元璋又停了下来。


望着崇祯道:“如今你手里能够动用的兵力有多少?”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崇祯想了一会儿才道:“大概……大概有万余人吧。”


“具体有多少?”


朱元璋对于崇祯的这个回答,多少是有些不满意。


加重了语气,继续询问。


“那个……有几千人……”


听到崇祯的这个回答,朱标。朱棡,朱棣,蓝玉,郭英这些人的神情,都显得异样。


这怎么……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一样?


哪怕是在此之前,他们便已经从韩成这里,得知了如今的大明都城,兵马不多。


可这个时候,在从崇祯这里确认了这个消息后,还是被镇住了。


这可是堂堂的一国之都!


而且,现在的这都城位置还在北平这边,太靠北了。


简直就是天子守国门。


在外有鞑子,内有席卷天下的反贼的情况下,大明的都城,居然只有区区几千兵马??


若这这几千兵马,是能征善战之士也就罢了。


可从韩成那里所得到的消息了来看,这仅剩的几千兵马,也大多都是老弱病残。


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


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是真不相信。


这是一国都城,应该有的景象。


这简直像是在闹着玩一样!


“这个时候谁在掌军权?你最信得过的人是谁?”


朱元璋忍住心中难受,望向崇祯询问。


“王承恩,王伴伴!”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崇祯倒是没有什么犹豫。


“朕……我让王伴伴,总领京师防务,同时还提督九门。


这时候京师的各项防御,还有众多兵马,都受到他节制。”


听到崇祯的话,朱元璋的火气有些要压不住了。


其余的洪武朝众人,也都是神情异样。


这在洪武朝时,绝对上不了台面的太监,到了大明末年,竟然变的身份如此不同起来了?


不仅仅深受皇帝信任,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太监居然还能掌管大军。


负责整个京师的防务!


等于说是,如今全京师的兵马,都要听这个太监的。


这事儿简直不要太离谱!


在他们洪武朝的这些人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


异端中的异端。


这是天下间,带把的都死完了?


竟然让太监如此抖威风?


“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这王承恩是秉笔太监吧?


属于司礼监,是文太监。


以往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征战之事。


你这个时候,怎么突然间就想着要把王承恩给推出去,让他来总领京师军务?”


韩成这个时候开口插了嘴。


虽然韩成对于大明的历史,了解不少。


但毕竟不是专门学史的出身,在不少事情上,也记不了太详细。


比如说王承恩,他只知道这人是朱由检的秉笔太监,也是崇祯口中的王伴伴。


同时,这个太监也份外老实。


也不缺乏忠心。


最终大明城破,国家灭亡,就是他陪着崇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走了一遭。


可对于这个时候,崇祯让他统领京师兵马,准备京师防务的事儿,韩成却并不了解。


这个时候听到崇祯说后,显得有些好奇的询问。


“那个……那个……”


听到韩成如此问,崇祯显得有些犹豫。


随后还是道:“主要是王伴伴深受我的信任,做事儿能力也行。


总领京师防御这件事儿,太过于重要,让其人来做我不放心。”


韩成皱皱眉头道:“我记得,大明太监也是分文武的。


除了司礼监的文太监外,还有御马监的武太监。


这个时候的武太监,能够爬到上面的,大部分也都经历过一些阵仗,上过战场的。


按说你若是不相信别的官员将领,也应该把布置防御的事儿,交给了解这些事的人来做才行。


实在不行,就从御马监那里,找几个信得过,有过上阵战场经验的武太监来做也成。


你怎么就偏偏选了王承恩,这样一个文太监?


王承恩上过战场,打过仗?


他真懂得如何调度兵马?”


韩成的这一番疑惑说出之后,朱元璋,朱标,朱棣,蓝玉等人,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崇祯。


望向崇祯的眼神,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要多恨铁不成钢,就有多恨铁不成钢。


这家伙当真是乱搞一气!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竟然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还如此儿戏!


放着一些知道兵事的武太监不用,反而要用文太监。


就算你信任王承恩,好歹也要符合一下实际好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讪讪。


尤其是又感受到了太祖高皇帝,还有那跟着太祖高皇帝而来的,大明的几大亲王。


尤其是其中一个,还是成祖皇帝的目光注视下,崇祯的额头都有些冒汗了。


“那个……那个……”


崇祯吭吭哧哧的说道:“我主要是想着王伴伴人靠谱。


在我身边也经历了不少事。


在这等京师布防的问题上,肯定会进行尽力,不打折扣……”


听到崇祯如此说,朱元璋都忍不住想要动手抽他了。


事情都坏到这种程度了,这都是火烧眉毛了。


京师防御多大的事儿。


也敢如此儿戏?


忠诚确实要考虑,可这是只考虑忠诚就行的吗?


还需要考虑能力啊!


简直就是瞎胡闹!


“你立刻派人那王承恩给咱召过来。


再让让王承恩带五百靠得住的兵马。”


深吸了一口气,忍下了抽崇祯的冲动。


朱元璋对崇祯说道。


一边说,一边又带着人返回到了太庙里。


关键时刻,还是先把军权抓在手中。


手里面握住了刀,再做其余的事儿才好。


原本朱元璋是想要直接出面,就去见那些兵将的。


但这个时候听了崇祯的话,知道了一些这个时候更为详细的消息后。


他觉得,自己还是别那么做了。


还是让王承恩等人,过来见他比较好。


崇祯连忙开口应下,走出太庙喊了人。


让人赶紧去见他的王伴伴……


“锦衣卫还有吗?”


等到崇祯传令之后,朱元璋又一次望着崇祯询问。


崇祯用力点头道:“有。”


“还靠得住吗?”


崇祯道:“大概……大概还靠得住吧。”


听到崇祯说这话,朱元璋又一次想要抽他了。


锦衣卫啊!


这可是皇帝手里面的一把刀!


在洪武朝,锦衣卫用起来有多顺手!


结果现在,这样顺手的一把刀,到了崇祯这里,竟然也要被崇祯给整废了!


什么叫做大概还靠得住?


听崇祯这么一说,就能听出来,这锦衣卫八成是靠不住。


“你立刻传旨,把锦衣卫也都给召集过来。


把你那里,所有的银子也都给咱一并弄过来。”


崇祯闻听太祖高皇帝之言,还不太清楚太祖高皇帝想要做些什么。


但他这个时候,也不敢多问。


只是连忙走出太庙喊人过人来,按照朱元璋的吩咐下令。


有人得了他的吩咐,便一路飞奔而去。


如今李自成虽然拿下了居庸关,但李自成的兵马还没有来到北平城外,开始的攻城。


城内这个时候,虽然人心惶惶。


但崇祯这个当皇帝的权力还是有的。


说出来的话,还有很多人听。


当然,前提是别涉及到太多的钱,和一些其余要命的问题。


真的涉及到了这些,崇祯的话也没有那么好使。


崇祯这个时候,算是彻底的躺平了。


这会将他臭骂一顿的太祖高皇帝,让他干啥他就干啥。


他也懒得思考太多的东西了。


虽然他堂堂大明皇帝,这个时候变成跑腿的,传声筒了。


说出去有些憋屈。


可想到这是自己的太祖爷,这点憋屈也就没了。


更为重要的是,看着那神色威严,行动坐卧皆有气度的太祖爷。


听着他的一道道命令,崇祯也是分外心安。


觉得很踏实。


并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种感觉,是自从他兄长去世,他这个从来没想过要做皇帝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上了皇帝之后,从来没有的。


自从当上了皇帝,崇祯是如履薄冰。


每日里都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充斥。


心中有着诸多的茫然无措。


这个时候,有了这么一个能拿得住事儿的人,在后面发号施令。


倒是让他一下子,如释重负了起来。


……


“皇爷让我去太庙见他?还要我带五百,精锐兵卒?”


王承恩看着眼前的这个宦官,出声确认。


崇祯的这个命令,实在是太过于突然。


令他意想不到。


这个时候的他,正在这里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的安排人布置防御。


这可是极其重要的事儿。


这怎么皇爷突然之间,就又要把自己给召走?


同时还要让自己带五百精锐将士?


这全北平城的将士,总共只有几千人。


把他们挨个的挑选一遍,能称得上是精锐的,也不一定有五百。


这个时候,皇爷让自己带走五百人。


那……这防御还要不要了?


“皇爷就是这般说的。”


宦官连忙点头确认。


并拿出了崇祯交给他的信物,


把这信物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确认是真的后。


王承恩立刻下令,让人把将士汇集起来。


从中迅速的挑选出五百精锐之人。


虽然对于崇祯的这个命令很是不解,就王承恩依旧会非常忠实的执行,来自于皇帝的命令。


这就是他最大的优点。


同时也是一个缺点。


那就是做事,有些太过于死脑筋……


王承恩忙活了很久,才终于给这些将士们,安排了防御的任务。


此时一声令下,把人召集起来后。


这些好不容易才弄出来的布置,一下子又等同虚设了……


尽可能的从这些人里,找出来了五百个能够看的过眼的人后。


王承恩下令,让剩下的人还回到他在此之前,给他们所安排的岗位上去。


他只带着这挑选出来的五百人,飞速的朝着太庙那边而去。


这个时候,王承恩心里已经很紧张了。


因为那前来传给他传崇祯命令的宦官,又给他说了一些话。


说是太庙那里,好像一下子多出来了不少,来历不明的人。


皇爷正和他们待在一起。


王承恩得知这消息后,就抽了这个宦官一巴掌。


骂他为什么不早点儿把这个消息说出来。


打过这宦官之后,便带着人,一路心急火燎的朝着太庙老边而去。


生怕有人会伤害了皇爷。


伤害了他最尊敬的崇祯陛下!


同时也在想,皇爷让自己带五百精锐将士过去。


是不是想要自己带兵救驾?


只是……只是再想想那个宦官所说的话。


皇爷好像还是挺自由的。


并没有受到哪些人的限制。


而皇爷也没有额外对他多说些什么。


这倒是让王承恩摸不着头脑了。


只能先快步前去太庙那边,见到皇爷再说……


……


“奴婢见过皇爷。”


王承恩来到太庙,见到崇祯之后,连忙行礼。


“起来吧,快点给这些人行礼。


这位是太祖高皇帝,这位是懿文太子殿下。


这位是秦王殿下,这位是晋王殿下。


这位是成祖爷……”


崇祯连忙对着王承恩摆摆手,让王承恩起来。


然后给王承恩介绍太庙里多出来的这些人。


其实王承恩刚进来之时,看到那穿龙袍的人,心头就是不由的为之一震。


这是什么人,敢如此大逆不道!


当着陛下的面穿龙袍?


不过皇爷尚且没有多说什么,他一个奴婢也不敢多问。


这个时候听到崇祯的这一番介绍,王承恩这个老实太监,顿时脑瓜子嗡嗡响。


整个人都懵逼了。


一时之间如遭雷击。


什么情况?


这什么情况?!


居然是太祖高皇帝?


这……自己怕不是做梦吧?


虽然这里是太庙,可是……那太祖高皇帝,也早就被挂在墙上两百多年了。


怎么这个时候,皇爷却说这是太祖高皇帝?


皇爷这……怕不是傻了吧?


再听听后面的那些介绍,王承恩就更加的懵了。


懿文太子?


还有秦王,晋王,以及成祖爷,还有蓝玉,郭英……这些不都是大明洪武年间的那些王爷,还有出名的将领吗??


怎么这个时候,全都出来了?!


这……该不会是皇爷被眼前的形势,给吓破了胆。


没有办法了,所以就找了这么一些人,来扮演太祖高皇帝的等人,从而想要起到一些奇效吧??


正如此想着,却见朱元璋望向了他,微皱了一下眉头。


顿时一股令人难言,却震慑力十足的无形气势扑面而来。


令得王承恩心头不由颤了颤。


他立刻从茫然和懵逼之中醒来,腿不由自主的就弯了下去。


“奴婢见过太祖高皇帝,见过懿文太子殿下……”


他在这里磕头行礼。


心里却是惊疑不定。


皇爷是从哪里找来的人?


怎么气势如此足?


只一个眼神,就让人如此害怕!


不仅仅是这位穿龙袍的太祖高皇帝,就连那其余的秦王,晋王,成祖爷,有蓝玉这些洪武朝的王爷,将领,一个个也都带着令人心惊胆颤的气势。


莫非……莫非这还真的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了?


“王伴伴,太祖高皇帝他们,得知了咱大明遭受劫难,贼寇猖狂,所以就显灵了。


要挽救我大明江山。”


崇祯在边上给王承恩解释。


王承恩心头,依旧是难以置信。


但皇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是太祖高皇帝显灵,那就是太祖高皇帝显灵吧。


“行了,起来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王承恩后,出声说道。


对他倒也没有太过于为难。


虽然这王承恩是个太监,并且又是如此位高权重。


多少让他有些不喜。


但想起韩成所说的,王承恩能陪着崇祯走到最后,倒也对这个太监和蔼了不少。


朱元璋说着,就站起身来,朝着太庙外走去。


朱标朱樉这些人,也都随着朱元璋朝外走去。


反倒是崇祯这个当皇帝的,走在了后面。


看起来很是小心。


这个时候,太庙外面已经汇集了,王承恩带来的五百精锐之士。


在看到这五百精锐的时候,朱元璋的眉头皱了皱。


朱标,朱樉,朱棣,蓝玉这些人的神情,也同样是变得精彩无比。


“这……就是精锐之士??”


朱标忍不住开口说道。


带着深深的难以置信。


眼前这些兵卒,有的头发都花白了。


有的人明显是营养不良……


这样一群站在那里松松垮垮,还显得有些吵吵嚷嚷的人,就是所谓的精锐??


这是……在开玩笑的吧?!


这些人,和那些流寇也没什么区别。


在洪武朝见惯了精兵强将的他们,实在是看不上这些所谓的精锐。


着实有些太过于拉垮了!


崇祯有一些脸红,王承恩则小声道:“对,这……这就是专门挑选出来的。”


这它娘的,这是专门挑选的残兵败将吧?!


蓝玉等人,都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咱是朱元璋!就是那个开创了大明的,洪武皇帝!


咱显灵了!”


朱元璋来到这些精锐的面前。


不等他说话,这些见到穿龙袍的人来到面前的将士们,便纷纷跪地行礼,口中称万岁。


朱元璋让他们起身之后,直接取代了崇祯,站在这里对他们说了起来。


听到朱元璋的话,这些人虽然有些异样,但大多对此都是无感。


实在是明初,距离明末太远了。


朱元璋训了两句话后,见到这些官兵的反应,想了想,便也不在多浪费口舌。


现在,时间很宝贵。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对于这些将士,说什么大道理,摆自己的身份,都没有用。


当下便直接来到了重点。


“国家危难,你们这些人都要精忠报国才行。


咱知道,你们不想这么做。


吃不饱,穿不暖,拿不到饷,还要你们去拼命,那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如此。


别说是你们!这事儿放咱头上咱也不干!


吃都吃不饱,饷都拿不到,拼什么命啊?


以往你们拿不到饷,现在咱来了,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皇帝不差饿兵!


从现在开始,你们这些人,每月二两银子!


每顿让你们吃饱!


咱来了,饷便不会拖欠你们。


可你们也需要保证一件事,那就是令行禁止,奋勇杀敌!!”


朱元璋的话,一点都不文绉绉,可听到这些人的耳中,却带着亲和力与感染力。


话音落下,就让人把崇祯好不容易募捐过来的那些银两,全给抬在了这些人的面前。


箱子打开,白花花的让人挪不开眼。


那些听到朱元璋自报家门,也没有太多反应的将士,在听到朱元璋说,给他们每月二两银子的饷,还让他们吃饱,又见到了这众多白花花的银子后,顿时就变得热切起来。


每月二两银子的饷可不少!


都超过关宁铁骑了!


果然,明末的这些将士,经历了太多,早就已经不想吃大饼了。


只想吃到眼前的饼。


朱元璋当下就把这五百人,给分成了五队。


每队一百人。


分别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以及蓝玉和郭英这五个人统领。


每人统领一队。


并让他们,亲自给他们统领的人发饷。


朱樉,朱棡,包括蓝玉郭英这些人。


哪一个在洪武朝时,没有经过诸多的厮杀?


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人!


结果现在,却一个人只统领了一百兵。


关键是还是这样的兵。


当真是杀鸡用牛刀了!


几人的心情别提多复杂。


不过这个时候情况特殊,却也没有人说什么,全都遵从朱元璋的命令,认真的做这些事。


而朱元璋,在让他们发饷的同时,也命令人立刻埋锅做饭,


就在这太庙外面,给这些人煮饭。


并且还专门叮嘱了,饭里面要有肉。


让这些人吃个饱。


对于这些兵卒们而言,幸福当真是来的太突然。


以前梦寐以求的有粮有饷日子,在这个时候,竟然突然间就实现了!


拿着银子,又闻着那饭香,亲眼看到做饭的往里面加了肉。


这些人的士气,一下子就高涨了很多!


这些人,朱元璋需要好好的对待。


毕竟这是他来到崇祯朝这里,准备打造出来的第一把刀。


等一下,就要用这些刀抄家灭门弄银钱。


既然崇祯朝的这些大臣们,一个比一个的穷。


既然李自成拷饷拷了那么多银钱。


那现在,这事儿就由他这个太祖高皇帝来做吧!


……


“魏大人,这……陛下怎么突然间,就要让我召集锦衣卫,前去太庙那边见他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望着内阁首辅魏藻德出声询问,带着一些不安。


本应该是皇帝手里一把刀的锦衣卫,这个时候,竟然一副以内阁首辅,马首是瞻的样子。


魏藻德道:“应该也没有太大的事儿,无非还是京城防务的事儿。


骆指挥只管带人前去见陛下,看陛下会做出什么安排。”


听了魏藻德之言,骆养性心里面安定了不少。


“那我立刻就去,不过,魏大人,今后……还要多依靠您了。


这段时间里,魏大人您的安危不用担忧,我一定会保护好魏大人。”


魏藻德笑道:“好说,好说。


这事儿是合则两利。


世道越来越不好,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只有相互依靠,方才有条活路。”


魏藻德和骆养性二人,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


可到了这个时候,也和明说没什么区别。


彼此之间是心照不宣了。


都已经开始做城破之后的打算了。


骆养性对着魏藻德拱了拱手。


便不再多言,忙召集锦衣卫,朝着太庙那边而去……


至于内阁首辅魏藻德,看着那离去的骆养性,笑了笑。


就让崇祯这个薄情寡恩,没有什么水平的皇帝,只管瞎折腾吧!


看他能折腾出个什么花来!


他把锦衣卫调过去,还真能指望这些锦衣卫守城不成?


锦衣卫,已经不是了皇帝的刀了!


如此想着,便又一次的开始在心里琢磨,接下来如何保住自身,并获取大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