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荒沙主宰 > 第三百一十四章 造反

第三百一十四章 造反

作者:黄火青 返回目录

“二百多年前的十三王之乱,你想必多少知道些。”


许龟年压低了声音。


“当今圣上一系原是旁支,若非有易、后、风三氏支持,恐怕无法继承大统。”


“为此,孝帝立琅琊、河间、淮阳三国,留下金口玉言——三家王业,天地可夺,萧氏不可夺。”


“所以那是二百多年前的事了。”


洪范回了一句。


“是啊,金口玉言毕竟不是金玉,而哪怕金玉本身,也不足以恒久。”


许龟年哂笑道,没有反驳。


“但除风家外,易后二家武圣依旧驻世,这才是关键。”


“三家同气连枝。”


“彼二圣明言,王可换,王业不可废。当代淮阳王即便废黜,也只能换另一个风家人。”


“是以朝廷不能直接插手。”


说到这里,堂堂天机横断也露出棘手的神情。


“但淮阳国已经义军四起、烽烟处处了。”


洪范说道。


“朝廷不给出路,百姓会给自己找出路。”


他前几日接应的义军论规模尚且排不上号,但已存续近两年之久。


“哈哈,你怎知道这就不是朝廷给的出路?”


许龟年笑道,意味深长。


“三家王业萧氏不可夺,却没说万民不可夺;尤其是风间客正在闭死关。”


“所以淮阳国事,朝廷其实一直在管;如今凉州事毕,还要大管特管。”


他指了指桌边水壶,示意水冷了。


洪范默然运转炎流功。


他觉得自己听明白了不少。


技术上来说,无非是萧氏动不得风氏,只能待其失鹿于野,再复得之。


但是非黑白,在这个逻辑中已然斑驳混淆。


在淮阳国这些年的沦落、淮阳王这些年的奢狂抵达临界前,朝廷想必扮演的是推手角色。


所谓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


随着位置的上升,洪范发现入眼之世事,再难有一件可以用简单对错去框列。


水开了,蒸汽争先恐后地挤出壶嘴,呜呜作响。


“刚刚这番话,对你倒不是白说的。”


许龟年突然前倾身子,开口道。


“淮阳百姓苦。”


“伱既然如此挂心,不知愿不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


洪范轻易听出了这句问话的危险性。


与此同时,那棵裸死于野的大榆树又浮现在他眼前。


数日前曾见的暮日早就在淮阳国落下。


但依然高悬在洪范心中。


“请提督明言。”


洪范回道。


不是为了救谁。


只是练了武。


只是气不顺。


“州部要送些人南下,本来是自内部遴选——缇骑到底还是隔了一层。”


许龟年答道。


他原以为洪范会迟疑很久。


有些事不仅仅是答应不答应,听了便有因果。


“但如果是你,以你的能力武力,以我对你的信任,倒可以特事特办。”


许龟年沉凝片刻。


“要我做什么?”


洪范问道。


“解民倒悬,刺杀官僚,瓦解朝政……随便你做什么。”


许龟年随口说道。


“简而言之,两个字,造反。”


这是个沉重而严肃的词汇。


“是要暗中行事么?”


洪范再问。


“不,恰恰相反,得要你正大光明、真名实姓,闹得越大越好——但不能以缇骑名头,全以你个人身份。”


许龟年摆手回道。


“本座会答应这件事,也是因为你已不同以往。”


“你如今是在榜天骄,是一上榜就排八十二的天骄,是不满十九岁的天骄,是天下公认有望登上榜首的天骄。”


“你去淮阳国造反和随便一位天人交感去可大不相同。”


“淮阳国暴政多年无人关心,直到段天南一去震动天下,待古意新二去妇孺皆知。”


“以你堂堂‘赤沙’之名,可继为三。”


“这样,你若愿意去淮阳国,一应成绩,本座可以给三倍武勋,也算你还了人情。”


“若有危险,你随时离开就是。”


洪范立刻就动心了。


詹元子事后,他自觉比前两年洒脱,但心中还是会习惯性的“算账”。


加入缇骑一年多,算上追拿曾道奇与本月的接应任务,洪范共得了二百七十点武勋。


横向比较,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耗羡归公这种事不是年年有的。


就算未来洪范保持百分百的任务完成率,恐怕还需要八年才能兑到半部心仪武典。


以他的进步速度,着实等不了八年。


功法转修向来是越早越好的。


收益之外则是风险。


淮阳风氏仅有一位天人‘千里一步’风间客。


而他闭关已有二十年,不问世事。


小心行事,风险是可控的。


“提督,我还有最后一问。”


洪范凝神问道。


“淮阳国之事若成自不必言。”


“若是不成,我岂非成了一国一王杀之而后快的反贼?”


“这你不必担心。”


许龟年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


“有一说一,本座行事是有圆滑之嫌,对你说这话恐怕不够分量。”


“但山长向来一个唾沫一个钉,言必信、行必果!”


谈及顶头上司,凉州提督哪怕远隔神京数千里,也不自觉地端正坐姿,不敢靠在椅背。


“哪怕风间客破关而出洞开天门,也远不会是山长对手。”


“况且淮阳国现在的烂摊子总要有人担责。”


“你不管做出多大事,便是移了山填了海,自有他老人家作保。”


许龟年言之凿凿。


洪范听得明白,此言不是敷衍,而是对“生机转轮”关奇迈之人品战力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心。


静室之中,两人已将能说的、该说的说得干净。


“明白了。”


洪范重重点头。


“我会尽快南下。”


他收拾心情,起身告辞。


临出门时,洪范又驻足回身,认真行了一礼。


“多谢提督栽培。”


这一次,许龟年举了举茶杯,庄重受下。


······


次日,六月二十。


洪范往器作监去,一方面是将自己的决定告知庄立人,另一方面是想查一查淮阳国的历史资料。


后者自是担心,但事已至此,只得尽力相助而已。


泡在书架与案牍里半日,再结合掌武院提供的情报,洪范对凉州以南的封国有了大概认知。


二百零一年前,淮阳风氏因功成就王业,统治三郡之地,共二十城。


辖地内如今有三个二等世家,四百万丁口,五万天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