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半部《潜伏》的房子

第一百三十五章 半部《潜伏》的房子

作者:如意键盘 返回目录

从总编室里刚走回自己办公室的江山。


看见蒋壮壮指着电话机说道:“江科长,刚刚有电话找你。”


“哪位找我?”


“一位姓余的女同志,我让她过个5分钟再打。”


“姓余?”


“对!”


江山马上就知道是谁了,他看了眼日历,心里多少有点数。


下一秒,还没等他屁股坐热,电话铃就响了。


“余总,”江山笑着接起了电话:“广告的事有结果了?”


“唉,”电话里传来了余思归的叹气声:“奖金给香江的‘黄与林’夺去了。”


“黄与林?”江山愣了一下,果然还是他们厉害:“他们的广告长什么样?”


余思归忍着笑,在电话里把‘黄与林’的广告描述了一遍。


江山越听越疑糊:“他们这广告《花王》只能在中文区播放吧?”


“哈哈哈哈,”余思归实在忍不住了:“江山,我们赢了,你的葡萄赢了。”


“成了!”江山腾的一下站起身,下一秒:“你不会又是逗我的吧?”


余思归赶紧道:“这次是真的,广告奖金当场就领了……”


呵呵呵,放下电话的时候,江山仍是一副傻乐。


这下可真是发了,该怎么花才好呢?


直到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仍在琢磨这问题。


刚走进小院,就直接小跑进了小厨房:“妈,我回来了。”


正在炖鱼头的江妈吓了一跳:“今天下班早嘛!”


“没什么事,就走呗。”江山提醒道:“伱儿子现在可是科长,自己管自己。”


“你大哥还管不了你?”江妈白了他一眼:“帮妈尝尝咸淡。”


“哎,”江山尝了口勺里的鱼汤:“好像淡了点。”


“淡点没事。”


“那你让我尝个什么劲?”


“咸鱼淡汤,什么都不懂。”


“……”江山不准备再聊这汤:“听二哥说,李叔家要卖房?”


“是有这事,”江妈看了眼窗外:“要我看,这两间房真不错,能买下来最好。”


“他们没说为什么要卖房。”


“说是空着也空着,卖给旁人又舍不得,还不如卖给熟人。”


“倒也是,”江山点点头:“咱们这小院,就两户人家挺好。”


“你想买?”


“我问问李叔去。”


晚上,饭桌上的一家人都在抱怨鱼汤咸了。


江妈淡定道:“我本来做的刚刚好,老三非说淡了。”


“老三,你那是什么嘴?”


“三哥,你会尝味吗?”


江山仰头望了眼天花板:“你们不吃拉倒,都归我。”


“……”


“爸,有件事跟您商量一下,”江山看了眼二哥,然后:“我准备把李叔那两间屋买下来。”


一家人一起看向江山,惊讶、欣喜一股脑全表现在了脸上。


江妈最关心的是:“那两间房多少钱?”


“没多少钱,”江山都不好意思说,但李若诚非说这就是行情:“两间屋才800块钱。”


“半部《潜伏》的稿费都不到,”江河替老三盘算了一下:“值了!”


江爸和江妈相互看了一眼,满脸掩饰不住的欣慰。


先是老大的三居室分下来了,现在老三也要买房了。


眼见老江家的疆土是越来越阔了。


小妹江川满脸喜气:“哥,留一间给我和小鱼住呗。”


“好说,”江山已经在脑海里布置房间了:“有哥的就有你们的。”


“好哦,”江川搂着江小鱼亲了一嘴:“小鱼,以后我俩再也不用睡高低床了。”


江川一直羡慕哥哥们房间的两张小床。


江小鱼倒无所谓,她觉得只要能和小姑姑在一起就很好。


“三叔,”江小白忽然放下了饭碗:“我也想和你们在一起。”


江小白现在,天天睡在爷爷奶奶中间。


偶尔,他也挺羡慕姐姐的小床。


“没问题,”江山把小胖子抱过来,搁在腿上:“等你二叔结婚了,你就和三叔住,好不好?”


小白笑得眉眼弯弯:“好!”


一桌人默不作声的开始喝鱼汤。


半响,江河才说了两字:“快了!”


第二天,东方都市报的各个编辑部,照旧忙着各自的一滩事。


坐在办公室里的蒋壮壮,却眼神幽怨的看着面前二位:“就不能让我一块去?”


“不是说了吗?”江山放下报纸:“总要有人看家吧。”


“咱们这科室,”蒋壮壮实话实说:“平日也没人来啊!”


“所以才要赶紧增加发行量,发行量上来了,各种需求的广告业务也将跟着出现。”


到了明年,将迎来纸媒的爆发期。


到时候不仅是本市,外市的征订单会贴满整个邮局的告示栏。


“江科长,”丁铃铃不好意思的问道:“你兴奋吗?”


“兴奋什么?”江山没听懂对方的话。


“咱们就要见到刘小庆本人了,”丁铃铃最近想想就美滋滋的。


“噢,”江山笑了:“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小的……听说这电影叫小花。”


“小花?听着不像战争片啊。”


“本来就不是战争片。”


“可我怎么听说战争片,打听错了?”


“……”


“聊什么呢?说得这么这么开心,”忽然门外走进来两个人影。


江山寻声一看,原来是江海,他身边的这位瞧着有点眼熟。


“我来介绍一下,”江海看着还挺正式:“咱们市工商局的戴副局长,特意过来视察报社的工作。”


“噢,”屋里的三位立刻起身:“欢迎欢迎。”


戴副局长笑得眉眼慈祥:“同志们辛苦了。”


这么一说,江山也想起来了。


眼前这位,还特意上安和街通知过江海同志的分房消息。


丁铃铃赶紧给泡了一杯茶:“您快请坐。”


两张单人沙发上,戴副局与江海分别就坐。


例行公事问了两句后,脸上的表情愈发难以琢磨。


“戴局长,”江山瞧出了端倪:“您这次来咱们报社,是有什么吩咐吗?”


“其实……我哪里是来视察工作的呀,”


戴副局也不想打太极了,为了解决这些事,他已经愁得几宿没睡踏实了。


“这是我们局办的《浦江工商报》,你们先看看上面的广告。”


江海把报纸接了过去。


对于这《浦江工商报》,他一直羡慕的紧。


毕竟是大多数单位,都必须订阅的报纸。


办公室里的几位全都围在了报纸周围。


入眼皆是广告。


什么搪瓷锅搪瓷杯、菜板铝盆铝饭盒、脸盆架、方手帕,甚至木梳、算盘这些……


江山瞧得眼都花了:“这么多广告!到底是工商局办的报纸,业务就是好。”


江海早就想说了,不过他疑惑道:“这搪瓷杯不是要工业券才能买到的吗?它也用打广告。”


“新款还要,老款不要券都卖不掉,”戴副局长皱着眉说道:“从去年开始,这些厂都在扩大生产……”


随着知识青年的大量返沪,各单位的工人是越来越多。


生产量的一再调整,产品的挤压与日俱增。


本以为向上通报后,会像从前一样得一张嘉奖的奖状回来。


没曾想奖状没拿着,大量生产的产品却与人民的需要倒挂了。


“这些都是工商局免费为他们打的广告,”戴副局摇摇头道:“还一连登了一个星期。”


“有效果没?”


问出这话的江海,也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然,戴副局也不会上他们这来了。


“没多大效果,我实在是想不出其它招了,江总编你们家的广告一向灵得很……”


话还没说完,戴副局发现办公室里的人全都看向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他赶紧也看了过去:“这位是?”瞧着有点眼熟。


“戴局长,”江海笑了:“我今天领你来这地,叫广告策划科,这位就是科长江山。”


“噢,年轻有为啊!”


江山笑着和局领导握了握手:“领导好。”


“江科长……对这些产品你有什么好建议?”


江山也在琢磨:“这些都是积压商品?”


“就算不大压货,也是销售困难户。”


“这么多商品怎么打广告?”江山可没见过集体打广告的先例。


戴副局一听这话,更着急了:“这些可都是浦江的大集体单位,一但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


他想都不敢往下想。


80年代中期,国家力保国有制企业,大集体单位如多米诺骨牌般一个个倒下。


浦江市的大集体单位同样出现普遍亏损。


后世总结原因时给了四个字: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改革开放初期,正好遇上知青返城大潮。


很多单位为了消化工人数量的日渐壮大,只能以扩大生产为主。


其生产结构远不如一些乡镇企业灵活。


“这些单位里还有很多双职工,”


戴副局可是真急了,这一会倒很有些父母官的样子。


最近,二轻局一直在找他们工商讨论这事。


双方都很重视,当时戴副局还夸下海口:“没有什么产品销量,是一条广告不能解决的。”


结果别说一条广告,工商局旗下的报纸一连给这些产品吆喝了7天。


结果……


此时的江山也在皱眉:“这么多商品想一块解决的话,除非……”


“除非什么?”


他抬头看向了戴副局:“除非得到你们工商的全力支持。”


“我们不一直都在支持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