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这才是演唱会的正确开启方式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这才是演唱会的正确开启方式

作者:如意键盘 返回目录

浦江译制片厂,厂长办公室。


坐在沙发上的胡啸,满眼得意的用香烟敲了敲烟盒。


另一张沙发上,古铮铮正惊讶的看着一张写满备注的信签:


“南广、安广、杭广、哈广、广广……还有央广?这么多广播电台都来找过你了?”


“不敢相信是吧?”胡啸笑道:“别说你了,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我要是广播电台的领导,肯定也会来联系你的。”


当初,古铮铮见到张路带回台里的采访影像时,也给震撼了一下。


他哪里能想到,一个广播剧的配音剧组,阵容居然如此豪华。


不但请来了潘红和刘小庆,连刚崭露头角的陈佩丝都从燕京赶过来了。


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张路又告诉了他一个升级版的震撼。


央视的周台长,正在补拍一段赵中祥和宋士雄的开机贺语。


这一套顶级三板斧挥舞下来,那些广播电台还不赶紧过来疯抢!


“我是真没想到啊,”


吃饱饭没事干的胡啸,在办公室里遛了起来:


“自己第一个牵头的自营项目,居然能拉来这么多明星,伱还不知道吧,朱逢博也在里面配了一段话。”


“谁?”古铮铮以为自己听错了:“朱逢博?”


“她原本只是过来拍几张磁带的宣传海报,估计是看着好玩,便也在里面说了几句。”


“看见开机仪式里有她,我还以为是因为剧里有她的歌呢,原来她还给配了段音?”


“这阵子我算是开眼了,”胡啸摇头感慨道:“你说江山这小子,是怎么认识这号人物的?”


“关键一个个处的还都挺熟!”


“我如今都跟着占光了,”胡啸想想就痛快:


“以前潘红总往你屋里钻的时候,我瞧着还挺羡慕的。现在好了,不但潘红来了,连刘小庆都天天在眼面前晃悠了。”


“别瞎说,谁往我屋里钻了,”古铮铮赶紧摆手:“《潜伏》的广播剧还要配多久,那这么多电台可都盼着你呢!”


“他们的确挺急的,说是不少厂家都在询问他们,什么时候能播出《潜伏》。”


“那那些主动联系你的商家怎么办?”


“这事我和小江已经商量过了,”胡啸停下了脚步:


“送去各家电台的《潜伏》都免费,但我们将在首尾各录制两三只广告,都属于一、两句话的口播。至于各家电台招播的广告嘛,那就和我们不相干了,纯属人家的本事。”


“嗯,这么说的话,只要有一家电台播出,你们厂就可以投放两支广告,”古铮铮琢磨了一下:“我觉得挺好,两边都有的赚。”


“我也觉得挺好,以前译制了那么多的影片,哪怕市场的反应再好,都和厂里的效益没关系,现在好了,拷贝走得越多,我们也能听见响了。”


“不错不错,”古铮铮站起了身:“走,领我去看看《潜伏》的配音现场吧,说起来我还没见过呢!”


“走!”


……


刚推开房门,就听见一串歌声传了过来。


刘小庆:“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丁建华:“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乔榛:“花儿香,”


邱岳峰:“鸟儿鸣,”


陈佩丝:“春光惹人醉。”


潘红:“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江山双手一挥,屋里立刻响起了一片:


“啊,青年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女声部:“属于我,”


男声部:“属于你,”


全体都有:“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一只手还撑着房门的胡啸,此时给惊的忘了收手。


站在他身旁的古铮铮,同样是一副发现新世界的表情:“这……?这也是《潜伏》里面的桥段?”


这一会,屋里的歌声还在继续。


胡啸听着还挺带劲的:“没听说啊,我怎么不记得有这个情节,不过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这是什么歌?”


“你问我?”古铮铮还想问他呢:“我上哪知道去。”


这个时候,拿根筷子装指挥的江山,人五人六的开口了:“这遍大家表现得不错啊,唱得都在调上了。”


“得了吧你,”刘小庆拿着词谱砸了他一下:“还不是我教的好。”


对此,江山也表示庆幸。


幸亏谷建芬那天在燕京饭店教歌的时候,刘小庆和陈佩丝也在场。


不然,就凭江山这副嗓子,还真干不了这种串行的活。


“小江,”


胡啸的大嗓门在身后传了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又是临时加的戏?”


“您来了胡厂长,呦,”江山回头才发现:“古台您也来了。”


“幸亏我今天来了,”


古铮铮听得是又惊又喜:“不然,还真见不着这么精彩的场面了!”


这场面还了得,有谁见过潘红、刘小庆、陈佩丝搁一块唱歌的?


更别说里面还有邱岳峰、乔榛和丁建华了。


“小江,”古铮铮双眼泛着星光:“你们这是在干嘛?”


江山两排小白牙,笑得特灿烂:


“这叫明星大联唱,一人演唱一句,歌声百花齐放。其强强联手的效果,要强过任何一位著名歌唱家的单打独斗。”


当江山大声说完这句的时候,在场的译制厂职工们,立马感觉心情舒畅!


原来在江山的眼里,他们已经和明星一样闪亮了。


“明星大联唱?”古铮铮边听边品:“的确比以往的小合唱看着有意思。”


“您这个看字说得太准确了,”江山笑问:“怎么样古台,这场面是不是比平日里见的演唱节目有看头多了?


“我刚才想说的就是这个,”古铮铮仍在回味中:“这要是一档节目的话,肯定会大受观众们喜爱的。”


“这才哪到哪,”江山继续往深了说:“伴奏还没上呢,要是连服装带伴奏全套走起了的话,节目效果绝对好到您无法想象。”


“伴奏?老胡,我记得你们单位有架钢琴吧?”


“我们单位什么没有,”胡啸也很看好眼前这档节目:“小吕,你赶紧去把李老师叫来。”


吕晓什么话也没说,站起身就向外跑。


剩下的人也没闲着,浩浩荡荡的就往演播室去了。


胡啸边走边说:“李青惠是我们单位的音乐编辑,精通多种乐器,弹个钢琴就跟玩儿一样。”


古铮铮想起来了:“是不是每次诗歌朗诵时,帮你们伴奏的那位?”


“对,就是她。”


译制厂的演播厅看着不大,但舞台上的一架钢琴却亮的惹眼。


今天的配音小组各个瞧着都很兴奋,原本还以为只是帮着江山唱首歌。


没想到,这一会竟越唱越起劲了,大家都特喜欢这种大联唱的感觉。


这一会,开灯的开灯、架话筒的架话筒,别提有多热情了。


“老胡,你找我?”


一位清瘦的女同志走了进来,看着怎么也该有50岁开外了。


“厂里排了个节目,”胡啸向台上指了指:“你去帮忙伴奏一下好吧。”


“没问题啊,歌名叫什么?”


“对啊,”胡啸和古铮铮一块看向了江山:“这歌叫什么名啊?”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李青惠愣了愣:“这是什么歌,我没听过啊。”


“您等会,我帮你找个帮手,”江山朝着刘小庆打了两个响指:“小庆姐!”


“来啦!”


刘小庆脆生生的应了一句。


接着,便和李青惠一块坐在了钢琴的面前。


论玩乐器,刘小庆在一帮演员中绝对能排头一份。


钢琴、扬琴、架子鼓,全都不在话下。


在她的配合下,李青惠很快将歌谱写了出来。


“来来来,”


江山的小筷子又支棱了起来:“诸位站好队啊,咱们跟着伴奏一块唱一次。”


当一串钢琴前奏响起后,《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便顺利在演播厅里唱响了。


作为观众的胡啸和古铮铮,只觉得有种寒毛乍起的感觉。


“老古啊,”胡啸必须得提醒一下古铮铮:“江山编排的这套玩意,可比你们台的浦江之春有意思多了。”


“在他们第一次唱的时候,”古铮铮早就开始心动了:“我就已经意识到了,很有意思的一次创新,而我们台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创新。”


“小江,”胡啸对着江山喊了一嗓子:“别捣鼓你那根棍子了,没你在跟前晃悠,他们也唱的很好。”


“过来江山,”古铮铮招了招手:“我有话问你。”


“来了,”


江山一听,立马收了筷子:“什么事啊?”


胡啸最想知道的是:“小江你说实话,这歌是不是你小子写的?”


“我哪有那本事,”江山如实说道:


“写这歌的人其实是朱逢博的好朋友。她们昨天拜托我帮忙给这歌做做宣传。我一听还挺好听的,就干脆先把它教给大家了。”


胡啸点点头:“这么好听的歌是该好好宣传一下。”


说完,他和江山一块看向了古铮铮。


“嗯,”古铮铮这才明白原来如此:“不管是这首歌,还是唱歌的这支队伍,我都觉得很好。”


“古台,”江山趁热建议:“您前阵子不是埋怨台里的文艺节目太单调了嘛?”


“他刚才还跟我埋怨了好一阵呢,”胡啸也想起来了:“《浦江之春》的民乐比赛,连四分之一的票都没卖掉,摆明又是台亏本节目了。”


“那您说我这节目会不会有人买票?”


“好看是确实好看,”古铮铮皱着眉道:“但仅此一个节目的话,怎么卖票?”


“怨我没说清楚,”江山继续道:“如果……我说如果啊,这样的好节目我帮您招来10多个的话,您觉得会有人来看吗?”


“就这样的?”古铮铮开始激动了:“我看一个都觉得值,你还能帮我找来10个?”


“嗯,”江山的脸上收起了笑容,看着还挺正经的:“只要能得到您的支持,我就能帮您组织起一场全国最受欢迎的演唱会。”


江山的话掷地有声,古铮铮和胡啸同时看向了江山。


这话但凡换一个人说,他俩都会当对方是在放屁。


但江山就不一样了,这小子每一次的操作都能带着他们的眼界一块飞升。


“说吧,”古铮铮果断道:“需要我怎么支持?”


“如果有需要的话,”胡啸也当仁不让:“尽管跟我开口。”


“先谢谢二位领导了。”


“你少来啊,”古铮铮摆了摆手:“该说谢的人,应该是我。”


江山笑了笑,他就喜欢这二位的清醒:“徐汇不是有座万人体育馆嘛,咱们在那里办一场大型演唱会怎么样?”


胡啸双眼一惊:“万体馆?”


“我没听错吧?”古铮铮想到了刚卖出四分之一门票的《浦江之春》。


“您没听错,”江山用力的点点头:“就是万体馆!”


“小江啊,”胡啸感觉应该慎着点:“这么大的摊子要是铺出去了,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不着急,咱们坐下来慢慢说,”


这一会,古铮铮倒更冷静了:“先跟我说说,你准备办的这场演唱会,大概都有哪些节目。”


相比江山,古铮铮这帮人缺的只是眼界,却绝不缺智慧!


在古铮铮看来,只刚刚那首大联唱,就已经能在全国称霸了。


如果江山所说的演场会都是这水准,别说一个万体馆了,两个万体馆他都能把它装满喽。


“就这样精彩的节目,人民群众什么时候见过?”江山指着台上说道:“别说万体馆了,就是再来一个万体馆,我也能把票都给它卖喽!”


1980年,9月18日。


刚复刊没多久的《燕京晚报》,用头版半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两篇新闻。


一为《应首都广大读者和听众要求,本报将在首体举办一场“新星音乐会”》,二为《推出新人,推荐新歌》。


按照报上的通知,将于第二日也就是9月19日上午9点开始售票。


一夜未眠的《燕京晚报》记者,在第二天刚蒙蒙亮就赶去了首体的售票处。


到了地头一看,售票窗口前的人民群众,已经将队伍从首体排到动物园。


记者赶紧走到队伍前头一打听,原来不少群众居然在凌晨就来排队了。


大为感动的报社记者,赶紧联系售票处开窗售票。


不到三个小时,三万多张门票便宣布全部售罄。


可尽管如此,仍然有大批群众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