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篇游记带来的灭顶之灾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篇游记带来的灭顶之灾

作者:如意键盘 返回目录

1980年5月,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受命带队前往米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出发前,他对妻子满怀期待地说:“看来我们的贫困生活就要结束了,


我在米国工作4个月,国内工资照发,米国的公司每个月还会给我3000美元的报酬。


有了这次米国之行,我们就要成万元户了!”


9月初,袁隆平完成任务后返回燕京。


带回的工资全数上交了农业部,只领到了每天20元人民币、共计2000多元的生活补贴。


但即便是这样,袁隆平还是开心的跟过年一样。


“千元户”也不错!


他当即就揣着工资,在返回湖南的前一晚钻进了王府井的百货大楼,给妻子买了几身漂亮衣服。


而这一会的江山,正和陈佩丝一块扛着行李、机器,喜滋滋的钻进了一栋海景别墅。


“这楼这么多房间,要不你们二位也住下得了。”


刚进门一打量,江山便像个老娘们一样跟外贸部的同志客气上了。


“哦不不不,”


怎料人家是个规矩人,可不敢违反规定:


“这楼是李部专门为你们指定的休息地点,我们有自己的指定住所。”


“就咱们这点事,还惊动组织了?”


江山和陈佩丝相互瞧了瞧:“那多不好意思。”


两個人的笑脸就一刻没收过,别提有多好意思了。


……


使劲对着面包车的屁股挥了挥手后,江山、陈佩丝抹身就冲回了小楼。


此时的小楼里,黄永钰、王世襄、王扶林、任大慧,早就跑的没影了。


“王世襄你快上二楼来瞧瞧,这屋是六边形的。”


“我这屋也不得了,居然有8扇窗户。”


“扶林你快来看看这,推窗就是大海!”


“瞧瞧,这儿的家具居然还都是民国的。”


“二楼这屋是我的了,都别跟我抢!”


“你谁啊?”


“我黄永钰啊!”


“……”


整栋别墅里的灯一间间被打开,同志们上上下下奔走参观、捷报频传。


“江山,你快上来!”


直到一个女人的尖叫声,自上而下的传来。


江山和陈佩丝这才赶紧顺着旋转式的楼梯,冲了上去。


“我去!”


“我的天啦!”


推开三楼的一扇木门,一方尺寸超大的平台随即映入眼帘。


大海、沙滩、晚风、渡船……放眼望去、一览无余。


“嘿,这地方不错诶!”


“看着就舒坦!”


这一会,大家伙都上来了。


几个人趴在平台的围栏上吹吹晚风,观观苍海。


“真美啊,”


看着最后一滴夕阳没入了海平面后,王扶林止不住的赞叹:“幸亏我这次跟来了。”


任大慧:“幸亏你把我带上了。”


“我要画画,”黄永钰对着海风大喊:“明早就支摊子!”


“小江,”


王世襄越看越喜欢:“我感觉住这比钓鱼台都舒服!”


这一会的楼顶平台,面朝大海,好不自在。


放眼望去一片宁静。


仿佛整个世界,就属这为中心了。


“这里本来就是青岛的钓鱼台。”


江山看着远处的海面,呲着牙笑的老开心了。


记得上辈子,自己还曾掏钱买票进来这栋楼参观过,五块还是八块来着?


“您知道这栋楼都有谁住过嘛?”江山道。


“都有谁住过?”


“叶帅、陈老总、”江山一个一个数:


“解放前,这里还曾是老蒋夫妇的避难所,据说,这楼是白俄时期一位报业大亨出资建的。”


也有说是德国人建的。


文物局和旅游局各说各的理,谁都不认可谁。


于是,双双在后世的花石楼前,立了两块不同内容的历史说明。


瞧着那叫一个热闹。


但,甭管是谁掏的钱,楼倒是建的真不赖。


……


李部这次给江山的外景组安排的住处,便是号称全国“最美五大区域”之一的青岛八大关。


所谓“八大关”,指的就是青岛城的南边,十几条得名于著名关隘的马路。


如:山海关路、嘉峪关路……


江山他们这会待的这楼,便是“八大关”片区最南端岬角处,一栋古罗马式的小楼。


也是“八大关”三百多栋建筑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座。


因为外墙由花岗石砌成,就干脆叫做“花石楼”了。


此楼,连地下室一共五层。


东北战事紧张时,老蒋夫妇曾在这里面躲着。


当地人便也会唤它作蒋公馆。


直到解放后充了公,里面的家具也一直没挪过窝。


“难怪瞧着不一样,”陈佩丝:“盖的跟个城堡一样。”


“这栋房子,我好像在你沈老师的家里见过照片,”


黄永钰这会想起来了:“很久之前,文联的同志邀请他来青岛搞创作,当时好像就住这一片。”


“我刚刚还想说呢,”余思归往来时的方向看了过去:


“来的这一路究竟是什么地方,伱们发现没有,这里的小楼一栋比一栋漂亮,我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说的没错,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


“明天白天,我们一定要在周围好好逛逛。”


……


由于青岛这座城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所以这里也就留下了许多非同寻常的痕迹。


例如德国人建的崂山汽水厂、青岛啤酒厂……以及“八大关”这片别具一格的“万国建筑”。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次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给“胶澳”这片海滨改了个名字——青岛。


来到青岛后,德国人随即便制定了一系列的青岛城市规划。


将其中一片依山环抱的海湾,取了个特眼熟的名字:维多利亚港湾。


并将那划为了自己的“舒适区”。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海滨度假村。


此后,德、俄、英、以及中国的显贵,便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


等到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上这一瞧:嘿,建的还怪好看的!


于是便下令,先把这一片改名叫太平山和太平湾。


然后规定:继续建、继续美。


但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种款式的楼房。


不仅如此,还对这片区域的建筑高度、密度、绿地……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如此这般,涉海临湾的八大关,便成了一片景色宜人清幽、名楼鳞次栉比“万国建筑群”。


如今走在这片别墅区间,周边不是米国第七舰队司令、西哈努克住过的,就是巴金、曹禺、沈从文住过的……


到了现在,终于也轮到江山了。


……


余思归直到这会才反应过来:“这么说‘还我青岛、还我主权’的抗议,说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事?”


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外出沿途觅食的路上。


“可不就是这的事嘛,”


王世襄学德语那会儿,还特意研究过:


“你们知道德国佬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打青岛的主意了?”


面对一圈明显放缓的脚步,王世襄背着双手走的老稳了:


“19世纪中期,他们就派了一位地理学家上中国来做调查。


这个名叫李希霍芬的老头,先后到咱们这来了7次,回去后就写了一本中国游记,一下子又成了一位旅行家了。


但你们知道嘛,他在写这部游记的同时,还给德国政府递交了一份中国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


并强烈建议德国夺取胶州湾周边的铁路修筑权,以捍卫他们在华北地区的利益。”


“还了得他了!”黄永钰立马蹿火。


江山:“这不就一活脱脱的战犯么。”


王扶林:“这帮法西斯,就见不得别人家有点好东西…”


正是因为这篇地质报告,德国才会在那么大一片地界挑了个青岛。


“鲁迅曾说过……”


王世襄也好这口:“自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


其实,当年的驻法、德、意、荷、奥,六国公使许景橙,在获知此事后便向清政府建议在胶州及时开埠建军港、屯扎水师。


此事虽然的确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当时还派了丁汝昌上青岛实地考察来着。


但最后还是因经费不足,拖到了1892年才在青岛拉开了建市、建军港的序幕。


怎料架势还没完全展开,便给德国人给端了。


……


“大家都听说过航空母舰吧?”


街边的一家国营面馆里,只坐着他们这几位。


这一会,江山说出了来青岛的另一个目的。


王扶林一听,点了点头:“就是那种能停很多架飞机的大军舰吧?”


“能停飞机的船?”陈佩丝,惊了:“还好多架?”


“对,差不多就是那样的,”江山点头。


今年五月份,江山一行前脚刚从纽约回来。


刘大将后脚便登上了米国的“突击者”号。


那张令国人为之动容的照片,也就在那会诞生了。


江山边吃边聊:“其实,早在很久之前,青岛港便来过航空母舰了。”


“我听说青岛建了一座很大的军港,”王扶林道:“好像还建了不少年。”


“您说的那座军港,今年刚落成,”江山道:


“我说的那艘航空母舰,其实是一战时的日军为了与德国争抢青岛这块肥肉,开来这的一艘飞机母舰。”


虽然日-本一直咬死不承认,但这艘舰其实就是一艘准航母。


“小日本那么早就有航空母舰了?”王扶林吃惊不小。


“为了这一仗,小日本一共开来了大大小小66艘军舰,”江山摇摇头道:


“谁又能想到,日德两国唯一一次海陆空全面对战,居然是在咱们国家展开的。”


黄永钰:“就是为了争夺青岛?”


江山:“可不!”


王扶林:“所以,他们才会在巴黎会谈上,不要脸也要青岛。”


余思归:“然后就发生了五四运动。”这下,余姑娘终于理顺了。


“到了1945年,小日本投降,米国又以受降的名义,将自己的一艘航空母舰开来了青岛港。”


“是吗,”王扶林:“这么说,这青岛港还真是个必争之地呀。”


“所以,”江山:“咱们国家在1971年时也下令扩建青岛港。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此工程一直进度缓慢。


直到1975年时,周公亲自调了三个团、四个独立营过来,才终于开始全面推进施工。”


仔细想想江山才发现,好像一切的一切,都能见到周公的身影。


之后,这座建成后的古镇港口,经后世再次升级后,便成了我国专门停靠航空母舰的航空母港。


“现在这军港建成了没?”陈佩丝特想去瞧瞧:“要不,咱们明天去看看怎么样?”


“我正有此意,”江山道: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这次的航拍任务,将由咱们国家第一支舰载机直升机部队来配合完成。”


王扶林、任大慧、陈佩丝立刻双眼一亮。


“这么牛?”


“那敢情好了。”


“青岛城海陆空,咱都能搂两眼了。”


“看来大家很喜欢呀,”江山笑的相当甜蜜:“那这事就拜托诸位了。”


“怎么,”王扶林第一个反应过来:“小江你不准备上去了?”


江山埋头吃面:“不不不。”


“军用飞机诶,”陈佩丝都等不及了:“这机会上哪找去。”


“我把这机会让给你。”


江山最怕什么?


高!


飞机还能挺挺,直升机高低挺不住。


“小江恐高,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得亏黄永钰还记着:“咱们住在纽约华尔道夫那会,他多往楼下瞧一会都眼晕。”


“就这款的,你们也别拖他上机了,”


王世襄也想起来了:“否则上去也瞄不准机器。”


“那就……”


王扶林看了看任大慧:“咱们俩上去拍。”


“江山的这台机器,我比较熟,”


余思归这会举手道:“还是我跟您上去吧!”


“你确定?”


江山的面条扒终于拉完了:“你敢上去?”


“这有什么不敢的,”


余思归笑着瞥了眼江山:“再说,解放军开的直升机,还能不稳?”


“没错,”王扶林点点头:“小余说的没错,明天我俩一块上去。”


“够坐的话带我一个,”陈佩丝:“马上老茂都要上战斗机了,我怎么也得上回军用直升机吧!”


“说的也是啊,”江山这会一听,也有点动心了:


“这可是一支打捞过,太平洋运载火箭数据舱的直升机部队……要不,明天还是我亲自上吧!”


对面这么一听,立马更积极了。


“你一边待着去,”


王扶林招呼了一下余思归、陈佩丝:“来来来,咱们几个再商量商量……”


这一通商量,直到返回了“花石楼”摊开了青岛城的地图后,江山才终于有了继续发言的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