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金陵大点兵

第四百三十三章 金陵大点兵

作者:如意键盘 返回目录

“瞧把你给吓的,”


旅游局的办公室里,卢旭章抓着电话笑道:“继续说,还有谁?”


电话的那一头,江山的胆儿渐渐肥了:“您如果方便的话,再帮我们联系几位同志……”


“杨洪基、郭兰英,”


卢旭章隔空点了点秘书的记录本:“李双江、蒋大为……”


又听了几句后,卢旭章决定:


“你们浦江究竟要办一场什么样的联欢会呀,我干脆帮你把李谷壹也联系上得了。”


“谷壹是我姐,”江山第一个联系的就是李谷壹和谷建芬:“她已经答应上我们这来了。”


来,就是唱《乡恋》的!


“可以嘛小江,”卢旭章没想到江山还有这门亲戚:


“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去现场看看了!”


“您要过来?”江山:“那可真是蓬荜生辉了。”


“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卢旭章:“跟我要了这么多人,也没见你提一句我的名字。”


“我这不是没这胆嘛,”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相比李部、江山倒一点也不怵卢局:


“您过来正好,我们市的青年话剧团,正在上演一部以您为原型的话剧,到时我陪您一块过去看。”


与此同时,珠影厂拍摄的同名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也即将上映。



这一会译制厂的厂长室里,听见江山说这话的胡啸、古铮铮同时一惊。


“小江,刚才和你通电话的人就是……那一位?”


江山对胡啸点了点头:“厉害吧?”


“咱们小江是越来越出息了,”古铮铮靠在沙发上笑道:


“如今都不用咱们出面,就已经把事情搞定了。”


“瞧您说的,”


江山把话筒递了递:“最关键的一个电话,还得是您来。”


几分钟后。


燕京电视台的周也明,拎起了办公桌上的电话:“喂~”


“是我,古铮铮。”


“今儿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呀?”周也明一听对方的名号,便是一脸微笑。


“还能为什么,”古铮铮:“肯定是来请你帮忙来了。”


“……”细细听了几句后,周也明就奇了怪了:


“《好山好水好风光》?你要这部纪录片干吗?”


一场《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纪录片征集大赛,为央视提供了不少素材。


在江山采集走一部《崂山矿泉水》的水源广告后。


央视也干脆编辑汇总了一部《好山好水好风光》的风光片。


“我们台今年要办一场春节联欢会,”


古铮铮知道根本瞒不住:“想跟伱们台借这部风光片给撑撑门面。”


听到对方说这话,周也明还挺开心的:“没问题,我一会就安排人给你寄去。”


古铮铮:“那我就先谢谢周台了!”


“古台客气了,”周也明好奇道:


“顺便打听一下,你们台的这场联欢会,还是和去年一样走茶话会的形式吗?”


去年年三十,浦江电视台便和电影厂办了一场茶话会。


一圈沙发加一台钢琴,点到谁的名,谁就上中间唱首歌。


瞧着有点像学校班级联欢会的模样。


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具体什么形式还没最后定,”古铮铮反问道:


“不过肯定是比不了你们了。我听说,你们台这次带了不少演员去广——东吧?”


“那边的意思是想好好突破一下,”周也明:“正好,我们也跟过去学习学习。”


在8、90年代,广——东台的节目一直吊打内地的大多数电视台。


诸如《霍元甲》、《排球女将》、《血疑》、《蓝精灵》、《花仙子》、《龙珠》等剧集,也都是广一东台率先引进的。


“那你们可真得好好突破,”古铮铮笑道:“到时候也让我们开开眼!”



一通电话撂下后,古铮铮环顾四周:“同志们,形势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呀。”


“怎么,”江山:“周台不愿意借片子?”


“那倒不是,”


古铮铮有种预感:“总之,广——东台这次的联欢会,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胡啸呵笑了一下:


“行了,你这不也正憋着坏嘛……怎么?只需你铆足了劲干,还不许人家进步了?”


“就是,”江山和张路窝在一块笑:“古台,你是不是怕被人比下去啊?”


“行行行,你们都无私,”


古铮铮豁出去了:“就我一人爱表现行了吧?


你们也不好好想想,全国拢共就两台春节联欢会,群众们能不把咱们搁一块比嘛?”


“……”胡啸想了想:“好像……是不能输的太难看。”


“输?”


张路和江山共了多少事了:“有江山在,我们怎么可能输?”


“也不能掉以轻心呀,”


老同志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古铮铮心说这次幸亏是江山回来了:


“总之……总之咱们先干起来吧……”


“对对,”胡啸:“说起来也没几个月了。”


话音刚落,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趁着空刚点上烟的几個人,眼瞧着胡啸的脸色就不对了。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张路的胳膊捣了捣江山。


江山皱着眉瞧着胡啸:“看着是有点不对劲。”


“怎么了,”古铮铮望着胡啸按在电话机上的手:“出什么事了?”


胡啸默默叹了声气后道:“赵丹……走了。”


古铮铮的手一抖,烟灰瞬间滑落。


江山和张路同时一怔。


“哪个赵丹呀?”


“下午我们在会议室聊的那位?”


“除了他,”胡啸:“我还能认识哪位赵丹。”


“刚刚的电话是谁打的?”古铮铮问道。


“孙道临,”胡啸顿了一会:


“他说,赵丹临终前把乔木同志给请去了。


然后,在留下了一句‘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之后便去了。”


1980年10月10日,以一部《马路天使》红遍大江南北的首代影帝赵丹,在燕京落幕。


“这会大家没什么事吧?”


胡啸忽然提议:“都陪我去看看老孙吧。”


先前在电话里,胡啸听着就不大对劲。


这会仔细一想,还是决定去孙道临家走一趟。


在座的几位一听,二话没说跟着就去了。


没曾想,浩浩荡荡的四个人刚走到孙道临家楼下,竟看见孙道临从楼道里出来了。


两拨人同时一愣,


孙道临:“你们怎么来了?”


“还能来干嘛,”胡啸:“来看你呗!”


“你们几个刚刚在一块?”


“昂!”


“那正好,都别上楼了,”孙道临抬手一指:“陪我去街对面坐会吧。”


“街对面?”


胡啸、古铮铮、江山、张路,一块转头看向了对面的一排小楼。


武康路这条街住的名人大家可不少。


但胡啸还是一下就猜了出来:“你要去巴金家?咱们这么多人合适吗?”


一部《致敬:永不消逝的电波》拍完后,孙道临与江山、张路也已经打成一片了。


“你又不是没去过,”孙道临在前面领路:


“走吧,大家坐在一块好好聊会儿,


老赵临走前,还在为我们的文艺事业争取宽大呢。


我们怎么也不能干坐着吧。”


“对,”胡啸跟上了他的脚步:“必须做点什么。”


古铮铮一听,心说正好。


下一秒赶紧给江山使了个眼神。


心领神会的江山,立马上前两步:“孙老师,您最近有空吗……”


………


当,江山的得利卡“咣当”一声关上车门后。


远远的,就听见有人在叫自己。


“小哥~”


路边,身穿一件淡黄色毛线开衫的江川,使劲对江山招着手。


“你怎么回来了?”


借着路边的灯光,江山打量着小妹身边的几位年轻人。


“我回自己家还要理由呀,”江川笑的甜甜的:


“小哥,他们都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丁嘉丽、他叫刘威、旁边那位是林晓杰、张秋歌。”


“你好哥。”


“大哥你好。”


“打扰了,哥。”


江山顺着一瞧,原来小川就是和他们在一届。


“既然都是同学,那就赶紧进屋吧!”


此时的江山基本可以断定,自家小妹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这一届的当家花旦了。


“小哥,”


江川上来就挎住江山的胳膊:“一会我们上你屋里看录像行吗?”


“看什么?”江山:“你们一戏剧学院还缺这玩意?”


“我们学校又没有《超人》这部电影。”


走半道上的几个人,都看着江山点了点头。


眼里竟是藏不住的期待。


1978年12月,第一部《超人》上映了。


之后没多久,全球轰动。


但它和《星球大战》一样,都没在第一时间进入我国。


这次从日——本出差回来,江山便带了盘《超人》录像带。


给全家人兴奋的,连李叔都看了两三遍。


“上次我看完后回学校一说,他们都好奇的不行,”江川:


“正好趁着明天星期天,我就请大家都上家里来玩玩了。”


“那一会我把电视机搬你屋里去,”江山边走边道:“让你们好好看个够!”


几个同学一听,眼神刷的一下都亮了。


“哥你在一旁看着就好,”


刘威瞧着就比其他几位老练:“我们自己动手搬。”


………


没过多久,隔壁江川的小屋里便热闹了起来。


另一边,坐在写字台旁的江山,正抱着胳膊瞧着窗台上的狸花猫。


下一秒,二哥江河推着自行车回来了。


“老三,”


一进院,江河直接就走到了江山的窗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嫂子这回真怀上双胞胎了。”


“还真是双胞胎呀?”


瞧着一脸兴奋的江河,江山也感觉特开心:“厉害了二哥。”


“那是,”江河满眼的自豪:“只是要辛苦晓晓了。”


“哎呦哎呦,”江山啧啧啧的摇了摇头:“行了行了,赶紧回你的屋去吧。”


看着二哥兴冲冲的背影,江山忽然冒出了一丁点儿羡慕。


还没仔细觉出味呢,桌上的电话便响了起来。


“我跟你说小江,”


对面一听就知道是他:


“你下午在电话里说的事,我仔细想了一下。


与其让总政空政的同志列队,倒不如直接去拍……”


“阅兵?”


听着电话里卢旭章的声音,江山直接就愣住了:“我当然愿意了,不过这样能行吗?”


“我都已经帮你打听过了,”


卢旭章一出手,全是大家伙:


“早在上个月接到通知后,南一京那边的几个军营便已经练上了……”


“好、好、太好了,”


江山跟着电话不断点头:“您可真是我的亲局长……”


1981年,迫于国际形势,我国很少见的办了两场大阅兵。


其中一场,便是“金陵大点兵”。


这场鲜为人知的大阅兵,当时接到的命令只有简简单单的八个字:


杀气腾腾、威震四海!


………


都说1980年难,1981年更是难上加难。


自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就有每逢特殊时日、或特殊国际形势,举行阅兵的传统。


而定于1981年的两场阅兵,同样有着特殊的原因。


改开的头两年,国内外的形势都很严峻。


在经济和政策刚经过调整的同时,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刚结束没多久。


刚缓过劲来的全国军民,急需一场大型活动的提振士气民心。


而与此同时的北边,一场史上罕见的大阅兵,也正在积极演练中。


与此同时,还曝出了将要举行华约联合大军演的消息。


就这样,“金陵大点兵”的决定应时而生。


于是,建国后唯一一场在金陵举行的大阅兵,来了!


这场阅兵,其实就是一场为华北大军演,打前阵的急先锋。


………


挂上电话后,满眼兴奋的江山一把拎起了窗台上的猫。


“金陵大点兵,这还真是个意外之喜。”


不过按照卢局的意思,江山只能扛着摄影机跑去军营,蹭一蹭正在踢正步的方阵。


盘算了几分钟后,江山把手上的猫一丢,翻开了桌上的笔记本。


与此同时,另一只手又拿起了电话。


“你再说一遍?”


电话那头的古铮铮,一脸的不可置信:“阅……阅兵?”


国庆游行他倒是拍过几次,但这:“小江啊,你没搞错吧?”


“刚刚才接到的通知,”


江山刷刷的在纸上忙着:“听着带劲吧?”


“带劲,”


古铮铮重重点头:“实在是太带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