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共和国长子的业务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共和国长子的业务

作者:如意键盘 返回目录

东方都市报社的总编室里,一场少数人的小会开的有声有色。


看着铺了一桌的女演员照片,各位男同志都是一副严肃而知性的表情。


“先不要管封面了,”


抱着一杯茶的江海,暂时也拿不定主意:


“还是先把12个月的女演员照片给挑出来吧。”


“这还不好选么,”


新闻部的荣斌早就瞧好了:“刘小庆、陈冲、张瑜。”


嘴上说着话,手里还不忘把照片给挑出来。


这一弄,办公室里几位全都兴奋了。


排版编辑宁花:“怎么能没有潘红呢?”


副刊部的潘文升:“朱琳同志也很优秀。”


“还有龚雪。”江海终于说出了一个。


1980年10月,东方都市报社的同志,为了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开阔群众的艺术视野。


虽说只抖抖霍霍的印了两万多本,但已经是一次很了不起的突破了。


到了两年后的今天,《东方都市报》的总编江海也决定豁出去一回。


印它个十万本!


其实挂历这玩意,一直就没退出过年代舞台。


只不过纯明星的挂历,目前还没在市面上出现过。


按照历史的轨迹,等到了1982年底。


会有一位浙省美术出版社的摄影师,抱着照相机跑去北影厂的女演员方舒家里串门。


当时的方舒,早已凭一部《瞧着一家子》的电影火遍了大江南北。


而这位摄影师,就是冲着这鼓劲去的。


之后在一块红绸被面的背景前,方舒的一张半身照,成了之后一本明星挂历中最端正的一张。


等到了第二年的一天,中影厂的几位同志和这位编辑坐在一块一聊。


发现每个人手里都有几张知名女演员的照片。


于是,一本名为“影中人”的明星挂历,就这样面市了。


在燕京的猪肉还在卖一块五一斤的时候,这本挂历就卖出了10块钱一本的高价。


但即便是这样,印了22万本的挂历还是在瞬间就没了。


很快,这件事被体育总局的同志知道了。


当即就在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推出了一本体操队的女队员比赛集锦。


先不说那一水游泳衣模样的表演服,如何震惊四野。


就那一行“珍珠奶糖厂”联合印制的广告词,也不是其它部门能有的胆量。


打那之后,以明星美女、汽车家装、风景名胜、人体艺术为主题的挂历,便开始百花齐放了。


别说是個人买卖,就连企业单位都拿这玩意当福利发。


而最开始印发“明星挂历”的浙省美术出版社,就是依靠高密度出版发行“明星挂历”。


不但给自己家砌了一栋高楼,还在省出版局集资盖楼的时候,捐出了二百万。


也就在同一时期,周迅等一大帮艺校女学生,开始依靠10块钱一张的挂历照片,走进了艺术人生。


杭一州武林路一间不足15平的小平房。


成了何赛非、将勤勤、陈虹、何晴、陶惠敏……经常出入拍挂历照的地方。


等到了1991年,导演谢铁骊就是在一本挂历上,挑中了周迅出演电影《古墓荒芜》。


而正在为《青青河边草》选角的琼瑶,也看中了挂历封面上温柔似水的何晴。


不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挂历”这种耀眼的年货,开始从抢手变成了抢客。


于是,以市场经济挂钩的挂历画面,便逐渐奔放了起来。


别说是穿的省的港台女明星,就连什么都不穿的金发大美妞,也是随处可见。


家家户户大门一推,你要是能在墙上瞧见一本穿三点的,都算是进了一保守派门户。


出版局眼瞧着越来越离谱了。


便在1996年紧急出台了“反腐扫黄”、“比基尼挂历仅限于体育赛事活动”的相关规定。


结果,一场后世难以想象的全解放挂历文化,才开始悄然消失。


……


“同志们,”


就在办公室正选的热火朝天时,“明星挂历”的发起人江山,捧着一叠照片兴奋的走了进来:


“瞧瞧,我又给大家找了不少照片。”


“快给我看看。”


“这还都是剧照嘛。”


“张瑜的这张能给我吗?”


“照片太多了也不好,”江海的眼都看花了:“我们都挑花眼了。”


“都定下谁了?”江山进门就给自己倒水:“选好了没有?”


“你来看看,”


“一张照片看着太单薄了,”江山又在照片堆里扒拉了起来:


“咱们最好在每张主页的边上,再拼两三个圆形小张。”


“这个提议不错,”蔡主编认为:“毕竟要看整整一个月嘛!”


“小张的照片,干脆就用她们的剧照。”江海也伸手挑了起来。


荣斌提醒道:“关键先得定人数。”


“这张,”蔡主编又挑出一位:“沈丹萍。”


“还有她,斯琴高娃。”


江山:“多少个了?”


“9个了!”


《东方都市报》这次的挂历主题叫《80年代的新一辈》,岁数大的还真不能上。


“那就干脆再加几位男演员,”


江山觉得也该给女同志们送点福利:“来个陈佩丝。”


宁花立马道:“再来个唐国强。”


“对了,”荣斌:“还有《庐山恋》的郭凯敏。”


这哥们最近比唐国强都火。


在和张瑜拍了部爆火的《庐山恋》之前,还和龚雪演了一部《好事多磨》。


“行了,正好够12张了,”


江海对着老三挥了挥手:“江科长,一会麻烦你再去找几张男演员的照片吧!”


终于,《东方都市报》的明星挂历,就这样诞生了。


……


燕京城,钓鱼台国宾馆。


李部、卢旭章和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坐到了一块。


“怎么样啊,世平,”


卢旭章瞧着从香江回来的庄世平,笑道:“今天这道点心,你没吃过吧?”


看着桌上的一大盘“荷塘月色”,庄世平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嘴了:


“真是吃的呀?你要不说,我还以为是盆景呢!”


哈哈哈一阵笑声过后,几位老同志同时举起了筷子。


自打江山来这走了一遭后,“八仙过海”、“荷塘月色”等菜式,便被加入了国宾馆的菜单。


“我这次回燕京,”


“是嘛,”李部的筷子一停:“这是件好事呀!”


……


1979年改革初期,中国银行便在卢森堡开了一家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海外分行。


随后,日一本的输出入银行,进入燕京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办事处。


到了1980年,东京银行又陆续在燕京、浦江、广一州、设立了办事处。


“据我了解,”李部这会放下了筷子:“日——本的兴业银行,已经被获准入境了开办银行了。”


“你们……”李部:“想好在哪落脚了吗?”


“我的意思嘛……”庄世平缓缓道:“还是想在深一圳落户。”


“……”稍稍顿了几秒后,李部点了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呀……”


世人皆知香江的南洋商业银行创始人是庄世平。


却不知这家银行最初却是香江的联合行出资拿到的牌照。


杨廉安,红色商业战线的潜伏者,也是博古同志的亲弟弟。


这位当初以两根金条打天下的香江“联合行”创办人,有着和卢旭章极其相似的经历。


他俩一个内地、一个港澳,都在为前方战线输送钱粮。


不同的是,拥有经商天赋、但并不喜欢做买卖的卢旭章,在新中国成立后,便把自己手里的广大华行一并交给了杨廉安。


于是,杨廉安把手里的香江“联合行”、与广大华行一合,便合成了一家奔着世界500强就去的共和国长子——华润集团。


对于开办银行这份买卖,组织上就一直没撒过手。


抗日战争时期,就在延安开办过银行。


那会儿,老百姓都管它叫窑洞银行。


别看名字叫的不开阔,但窑洞银行可是一家发行过货币的银行。


《亮剑》中李云龙担心当地老百姓不认的那张“边区券”,就是窑洞银行发行的货币。


等到了1949年解放后,因为国家还没有一家外币银行。


联合行在香江的所有贸易活动,都要依赖汇丰、渣打。


于是,联合行的董事长杨廉安,便向组织申请开办一家海外银行。


一方面利于吸引海外华侨的侨汇,另一方面利于海外的企业与国内的资金流通。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联合行给自己换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华润”。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香江南洋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人,就交给了看似与华润毫无瓜葛的爱国商人庄世平。


1949年12月14日,香江的南洋商业银行正式开业。


打那天开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一直飘扬在银行的大楼上空了。


杨廉安万万也没想到,他这一托付,竟让庄世平为之献出了一生。


钓鱼台里的一间小餐厅,隐映在园林之间。


这一晚,为了给远道而来的庄先生接风,李部和卢旭章都来了。


“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东京银行一步呀,”


庄世平感觉实在是太遗憾了:“不然,我们就是第一家外资入境银行了。”


“这早点晚点有什么关系,”


卢旭章给老友斟了一杯酒:“你们能第一个落户深一圳,才是最重要的。”


“这倒也是!”


“我听说最近几年,”李部笑道:“南洋商业银行发展的很猛呀,什么新加坡、马来、日一本、印尼都开了分行了?”


“还得继续扩充下去,与日——本的东京银行相比,我们的业务还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


庄世平和二位碰了一杯道:


“在宣传推广方面,东京银行一直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李部:“哦?”


卢旭章:“是嘛?”


“伱们要是看过他们家的那部广告,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了。”


“什么样的广告?”李部如今对广告特感兴趣。


“你俩都知道自动取款机吧,”庄世平笑道:


“那部广告居然把自动取款机,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的爸爸,连我这个岁数都给瞧感动了。


据说,东京银行就是以这部广告,打败了住友银行。”


听到这,李部总觉的在哪里听过这部广告。


不但要在日--本播放,还要拿去其它几个国家一块放,估计这次又得花上不少钱了。”


“等等,”


李部忽然一抬手:“花重金?你这重金说的是多少?”


“东京银行的那部广告,你知道是哪家公司做的吗?”这一会,了解实情的卢旭章开口了。


“怎么?”庄世平忽然就觉得气氛不对了:“你知道?”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大地的广告公司……”


早在刚与江山接触上那会儿,江山的那点海外经历便已经被旅游局了解的一清二楚了。


而这家公司的广告设计师,就是咱们国内最厉害的广告策划师——江山同志!”


卢局一向喜欢往大了说。


“我说怎么这么耳熟呢,”


这一会,李部也悟了:“老庄,你现在听懂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