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女帝:陛下请自重,臣不想升官 > 第一百零七章 仁义之风

第一百零七章 仁义之风

作者:轻不语 返回目录

“什么?禹王薨了?”


禹州某个村子内。


一个朴实的村汉子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刚从县里回来的车夫,满脸震惊地问道:“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车夫脸色颇为激动地道:“现在县里都传遍了!那位新上任的两州总督陆晨陆大人,为了给前段时间无端惨死的沟儿村和曲儿村的村民讨个公道,竟然直接率领亲卫打上禹王府,最后更是直接攻下禹王府,亲手把禹王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顿了顿,他又接着道:“听说陆大人在手刃禹王后,就带着他的脑袋去了曲儿村,用来祭奠所有被禹王杀害的村民。”


话音刚落,一旁同为车夫的一个村民忍不住补充了一句:“不仅如此,听说陆大人还给所有遇害的村民立了一块高两丈、宽三尺的石制大墓碑咧,据说……那人是怎么说的来着?哦!对了……”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才慢慢道:“据说这是陆大人是为了警醒后来者,莫要如禹王那般仗着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否则禹王就是他们的榜样!”


“嘶!”


朴实的汉子猛吸一口气。


“石碑!陆大人竟然为沟儿村和曲儿村百姓做到如此地步!”


石碑可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一般是只有在纪念重大事件时才会用上,而且其规格也要根据事件的大小来定,像两丈高的石碑,已经是中上规格了,照理说根本不可能用在平头百姓身上。


沟儿村和曲儿村的村民哪怕全部被禹王杀害,按照以往的惯例,有人给他们立一块不大的木牌子就不错了,石碑?想都不敢想。


但陆晨就这么做了!


这几件事叠加起来,已经足以证明陆晨是真正把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放在心里的好官!


那车夫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陆晨的传闻。


什么手持人皇剑开仓放粮,什么惩治贪官污吏,拯救被山洪掩埋的百姓,什么力排众议不让官府征发劳役,而是让禹州和隋州卫去治水……


这一桩桩一件件,听得周围不断聚集过来的村民目瞪口呆。


古代信息闭塞,稍微有点新鲜事,百姓们都会无比好奇,更不用说这些最近不知怎么的到处都在传的重磅新闻。


像车夫这种普通百姓自然不会去想为毛这些消息会突然传得满天飞,连陆晨的为人和来历,甚至是庙堂上发生的事都传了出来,他只是享受这种所有人都翘首以盼地等着他往下说的感觉。


“陆大人……”


听着车夫的讲述,一开始的朴实汉子神色复杂地轻声道:“他是个真正的好官啊……”


其他人莫名沉默了下来。


他们自然也觉得陆晨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官。


但是,那又如何呢?


虽说禹王一死,禹州少了一大害,他们百姓的日子说不定能好过不少,但他以下犯上,手刃皇族,下场又如何能好?


即便他是个大官也一样。


官再大,能大得过王爷吗?大得过陛下吗?


更何况这王爷还是先皇胞弟,当今圣上的亲叔叔。


犯下如此大罪,这陆大人即便本事通天,恐怕也难逃一死……


一想到这里,众人的内心便沉甸甸的。


“我先回去了。”


一个刚离开家门不久的农人直接转过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


他的声音莫名有些沙哑。


有他开头,其他人也纷纷离开,但是脚步却没有来时那么利索,看上去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无比,脸上也满是沉重之色。


脑海中,却是回想起自陆晨入主禹州以来,时不时就会带着不少粮食过来体察民情,慰问民生的光景,就算不会亲自过来,也会派那些面冷心热的侍卫过来慰问,是真的把他们放在了心里。


一众百姓不由有些心酸,眼眶红红的。


唉,陆大人要是能逃过一劫,继续在禹州当大官就好了……


不少人心里都浮现出这个想法。


而这一幕,此时也在禹州上百个村庄发生着。


不少村民甚至一回到家,就给陆晨立了长生牌位。


哪怕不为别的,光是陆晨为禹州除去了禹王这个大害,就值得他们这么做。


与此同时。


天门江大坝。


一处宽大的帐篷内。


“大小姐。”


一名身着黑色劲装的中年人半跪在地上,恭敬无比地拱手对坐在主位上翻看公文的萧韵说道:“我等幸不辱命,如今各地都在传陆晨的事迹,舆论全部向着于他有利的方向倾倒,当地的世家大族和其他势力试图抹黑他的言论也已经被彻底覆盖,掀不起什么浪花。”


闻言,萧韵微微抬起好看的眉梢,而后轻轻点头。


“嗯,辛苦你们了。”


“大小姐折煞小人了。”


说着,那中年人稍微犹豫了一下,颇为纠结地问道:“恕小的多嘴,大小姐为何要特意动用这么多家族资源,为那个年轻人做到这种地步呢?”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听说…家主对此虽然未有多言,但族老却颇有微词,认为小姐押宝太早了……”


听到这话,萧韵莫名眯起眼眸,眼中透出一股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种事,不像是你能知道的啊,李大……”


啪!


李大猛地朝地上磕了个响头。


“大小姐恕罪,小的……”


然而没等他把话说完,萧韵便摆了摆手,似乎懒得跟他废话。


“好了,我知道你的难处。”


她再次提笔,在公文上写下一个个秀丽的字迹,一边办理公务,一边轻声道: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帮陆晨嘛…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话,伱就告诉他,这只是本小姐的一时兴起,并无他意,若是家族不愿相助,本小姐也不会有丝毫怨恨,让他们放心便是。”


话音落下的瞬间,李大的国字脸上陡然渗出豆大的汗珠。


虽然萧韵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柔和,但他却没有一丝如沐春风之感,反而如坠冰窟,冰冷得可怕。


“大小姐,这……”


“退下吧。”


萧韵轻声道:“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就不留你了。”


闻言,李大下意识地张了张口,但还是不敢多言,只好应了声“是”,便转身离开了帐篷。


李大离开后,萧韵恍若未觉般,专心处理治水事务。


直到下午,她才缓缓放下笔。


“唔…嗯……”


她用力地伸了个懒腰,随后站起身,缓步走到帐篷出口,接着仰起头,看向天空中再次聚集的阴云,绝美的脸上莫名透着一丝深邃。


不远处的堤坝附近,一些禹州卫和隋州卫还在卖力地干着活,而在他们身后,却是数百个之前明明已经被遣返,这几日却突然去而复返,还带来了一些粗粮和果蔬、以及淡水米粥之类的食物的百姓。


等到干活的士兵稍歇之时,便直接凑上前,把自己平日里都舍不得吃的东西递给士兵。


好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光景。


看着这翻遍大夏千年历史都难得一见的画面,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萧韵的眼眸逐渐变得迷离。


这时,一阵狂风刮过,使得她身上宽大的官袍紧紧地贴在了妙曼的身躯上。


那些百姓猝不及防之下,差点被这股强风刮倒。


两卫士兵们赶忙去搀扶。


萧韵一边感受着这股几乎能把人刮倒的强风,一边静静地注视着不远处的情景,朱唇一张一合间,呢喃着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话语。


“希望这点绵薄之力,能为你带来些许帮助,让这股仁义之风,能吹得更远,更广一些……”


今天小弟临时加班,事情有点多,只有两章,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