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研发易筋经开始登临彼岸 > 第四十五章 车骑入馆!

第四十五章 车骑入馆!

作者:我要一步一步 返回目录

砰砰砰!


劲力如鼓。


阎闯练拳,不避旁人。


车骑来到铁线武馆的时候,就看到一身着青衫、体态修长的俊朗青年,正在打拳,气场全开——


时而如黑虎推山,时而如豹子撞林,时而如乌龙探水,时而如青蛇入洞,时而又如白鹤亮翅。


恍神间。


似乎。


在他跟前的,不是人,而是真真切切的黑虎、金豹、乌龙、青蛇、白鹤,看在眼中,震撼心灵,耳畔似有呼啸、豹吼、龙吟、蛇嘶、鹤鸣声起,一时间,车骑头皮发麻,脚尖舒展,从头到脚,无不战栗。


“这拳法!”


“不对!”


“是这人!太强了!”


车骑一个激灵,脚底酥麻,顿觉来对地方!


……


“阎师傅,我能吃苦!”


“我十四岁就出来讨生活,赶车拉车、扛包拉纤、挖河开渠,苦活累活都干过。这些年,东家拜拜,西家学学,也学了几手,不过都不是真本事,只有跟着码头上老胡头学来的‘鬼脚’功夫,还过得去。大家伙儿给面儿,叫我‘鬼脚七’。”


“我给阎师傅耍耍!”


车骑见着阎闯,才知道刚才打拳的青年就是被他爹既惋惜又贬低的那位阎师傅,他到来前跟,态度谦卑,因为担心阎闯不肯收自己,忙将自己在码头上苦练数年练出的一双‘鬼脚’施展出来。


鬼脚鬼脚!


跟正宗腿法略有不同,其重点在于‘戳’。


跟腿法一样,‘戳脚’也重下盘,车骑一出脚,阎闯就知道,这人的马步功夫练的不浅,放在‘程家拳’中,至少也是‘马步桩功’登堂入室的阶段,跟月前的魏全算是一个档次。


以车骑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算是不错了。


砰!


砰!


车骑说练就练,出脚又快又狠——


丁、踹、拐、点、蹶、错、蹬、碾!


两腿连发如排炮,转换灵活似臂掌!


车骑一上来,展示的就是出色的腿法基础。


这八种腿法通过前后、左右、直斜等不同方位的变化,连环运用,配合手法、步法、身法,显示出强烈的攻击性。


‘鬼脚’名不虚传,狠辣过人,招招迫人要害。


车骑显然得其三分神韵,辗转腾挪,十分精神。


腿法、脚法,却又不只如此。


手法掌法也不逊色——


推、提、绵、转、贴、穿、缠、展!


一腿为主,手脚并用!


“开张、紧凑、单靠、连随、展翅、绵长、拥抱、旋转。”


“这腿法——”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阎闯看着看着,脸上露出惊讶——


“八根。”


“八母。”


“八法十六字诀。”


“手法如张弓,脚踢似弹簧。”


但见车骑上身紧凑,下身灵活,手法缠绵,腿法刚劲。


再看几眼,阎闯认出——


“鬼脚?”


“什么‘鬼脚’!”


“这分明是昔日‘广陵第一脚’——‘胡氏戳脚’!”


……


胡氏戳脚!


这是当年曾名震广陵城、位列‘广陵十虎’之一、号称‘广陵第一脚’的胡百川的绝学。


‘胡氏戳脚’有以中低腿法为主的完整拳术体系,含有自己的独特的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实战单操腿,拳理论述,以及桩功,腿功,手功等各种功法训练,在广陵城中,名望、传承,曾经全都不输‘程家拳’。


其发力讲究蓄法分明,先蓄后发,蓄要足,发要冲,做到发力有源,度力有根,力点准确,手出涌泉发力,腿出丹田发力,手脚配合,上下呼应,形成周身之整力。


手法如张弓,脚踢似弹簧。


一发即收,短促有力。


‘胡氏戳脚’身灵步活、腿法突出,连环刚猛,不但腿法精湛,更有锤炼腿脚的独特法门,能将一双腿练成钢柱,一双脚练成铁板。


故此,那胡百川又称‘铁脚胡’。


曾与阎闯的师父‘铁桥程’,以及昔日‘广陵十虎’中的另一位、已经加入广陵学府的‘铁掌何’,并称‘广陵三铁’!


跟‘铁掌何’不同。


胡百川跟程风笑更相似,是顽固的旧派武人,注重传承,守固守旧,但他的‘胡氏戳腿’远比‘程家拳’还要难学难练,在广陵学府建立后,其开创的‘胡家武馆’很快就无人问津。


胡百川脾气火爆,一气之下,打上广陵学府,却技不如人,被打断一条腿,成就了广陵学府开府的杀威棒、下马威。


自此。


胡百川销声匿迹,再未听闻。


却没想到,今日前来拜师的这个车骑,竟习得这门腿法,就是不知道,他是从昔日‘胡氏戳脚’的传人身上学来,还是跟从胡百川习得。


阎闯懒得探究:“既然习得‘胡氏戳脚’,也算有缘,交五两银子,先跟着练习‘马步桩功’,等什么时候火候到了,再说其他。”


阎闯知道车骑的身份,之前有偏见,今日见着真人,看着功夫,才算改观,这才松了口。


但是,能不能留下来,能不能通过考验,还得再看。


马步桩功!


这是车骑的擅场,他自觉不用再练,正想提醒,忽的又想到前面看到阎闯练拳的震撼场景,心下一转:“阎师傅既然这么吩咐,肯定有其道理,我只管听就是。”


心念定。


忙应下:“多谢阎师傅,我一定用心练习!”


说着。


半点都不墨迹,转头就加入扎马步大军当中,习练、揣摩桩功去了。


……


第二日。


第三日。


车骑每天早上都来站桩,他有至少五年坚实的马步功底,此时转修程家拳的‘马步桩功’,上手极快——


初学乍练。


初窥门径。


登堂入室。


很快就入门,纯熟掌握。


上午专心站桩练拳,下午外出务工挣钱。


两头不耽误。


车骑逐渐融入。


阎闯每天早晨指点武馆弟子扎马打拳,从不缺席,对车骑不冷落也不热情,当做普通人,该夸就夸,该骂就骂,一视同仁。


但车骑却感觉到收获极大。


就拿‘马步桩功’来说——


分明是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站桩,原本以为已经足够扎实,可在被阎闯指点过后,多多少少总能发现更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对马步桩功又有更多了解。


头几日就小有进步,收获颇丰。


车骑欣喜,只觉来对地方。


古语有云:千金易得,良师难寻。


辗转五六年。


至今日。


总算寻得良师,车骑自是欢喜。


然而。


想寻良师的,却不止车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