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 第249章:叛变!命运!圣战!

第249章:叛变!命运!圣战!

作者:沉默的糕点 返回目录

整个朝堂陷入寂静之中。


怎么忽然之间,局势变化得如此之快?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苏曳并不率军回京啊。


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就有一个问题。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如果这是间接的战争,那苏曳是不是赢了啊?


僧格林沁和胜保护带着大军收复了山东几府,剿灭了近十万捻军。


而苏曳收复了嘉兴,湖州,苏州,常州,丹阳,无锡,而且击败了发逆近二十万大军。


这个功劳是不是比僧格林沁和胜保更大啊。


当然,苏曳收复整个苏南太过于顺利了,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鬼。


但这重要吗?


收复,就是收复了。


偏偏曾国藩这个时候,也来凑了热闹,拖了好几年的安庆之战,忽然之间就收复了。


两宫太后这个时候,甚至都不太伪装了。


表情凝重。


“恭喜太后,恭喜皇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象征性地叩拜之后,就散朝了。


……………………


回到长春宫之后。


叶赫那拉氏静静地坐在那里,足足好一会儿道:“去把桂儿叫过来。”


片刻后,小太监桂儿走了进来,跪下行礼:“奴婢桂儿,叩见太后娘娘。”


叶赫那拉氏挥了挥手,朱三娘就带着所有人退了出去。


她眼圈发红,道:“你这个主子,把哀家当成了什么?”


“东宫的那个太后,给僧格林沁下旨,人家二话不说直接就奉旨了,率军回京。”叶赫那拉氏道:“而你这个主子呢?我给他下旨,他就当没有看见,直接率军去收复了苏南去了。”


“是哀家重要,还是苏南重要?”


“是……”她本能地捂了捂肚子。


我还怀了你的骨肉啊,僧格林沁和胜保都已经率军进京了啊。


伱苏曳却不率军回京,这是要把本宫和孩子置于险境吗?


什么甜言蜜语,都是骗人的。


小太监桂儿道:“太后娘娘,主子应该有亲笔信给您吧。”


“呵呵……”叶赫那拉氏道:“对,有亲笔信。”


“但是,他当哀家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吗?我不看他是怎么说的,就看他是怎么做的。”


“在他心目中,我可……还有分量?”


“当日他屠杀八旗兵的时候,哀家二话不说直接下旨,把责任替担了过来,现在……他就是这样对我的吗?”


桂儿陷入沉默。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如沉默。


这里面的道理,眼前这个太后当然是知道的。


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而且这段时间她和苏曳算是蜜恋期,


这种蜜恋期,让她心中的情感是大过于权势之心的。


她口口声声矜持,欲拒还迎,但实际上是很上头的。


所以她现在脑海里面最在意的两个事情,苏曳抗旨了,而且苏曳不率军回京保护她和孩子。


……………………


而这个时候,东宫的慈安太后,却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当时她不想激化矛盾,不想爆发内战,所以压根就不想把僧格林沁和胜保军队招进京。


但是端华、肃顺等人一直逼她。


而且还在吓她。


所以,她下旨让僧格林沁和胜保进京了。


结果,人家苏曳根本就没有率军回京。


她……她是不是枉作小人了?


而此时,大太监增禄在外面道:“太后娘娘。”


慈安太后道:“怎么了?”


增禄道:“寿安公主求见。”


“四姐?”慈安太后微微一愕,这个时候四姐进宫了,她不是回九江了吗?


片刻之后,寿安公主走了进来。


两个女人静静无言。


“婉儿,你可知道你差点引发朝廷中枢内战吗?”寿安公主道:“你含含糊糊,犹豫不决,让很多人以为找到了主心骨,纷纷举着你的旗帜,反对苏曳。”


慈安太后道:“可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八旗就这么没了吧,看着八旗根基就这么没了吧。”


寿安公主道:“你再这样下去的话,八旗真的要没了。”


慈安太后颤声道:“怎么可能?”


寿安公主道:“西边那个太后传旨给苏曳,让他率军回京,苏曳没有答应,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僧格林沁和胜保率军回京,肃顺、端华等人会不会铤而走险?”


“现在这个架势,比功劳的话,八旗王公派系已经输了,毫无疑问是苏曳那边立功更大。”


“如果按照之前的君子协定,应该怎么做?”


慈安太后道:“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寿安公主道:“对,山东捻军是消灭了,但是河南呢?发逆伪王赖文光和捻军合流,攻陷了河南多少州县?僧王和胜保难道不应该去河南剿捻吗?为何偏偏进京,这是想要做什么?”


“利刃在手,杀心顿起。这支强大的军队进京后,肃顺和端华会没有想法吗?”


“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进京后,西边那个太后难道不惶恐吗?她为了自保,会怎么做?”


慈安太后道:“召荣禄进京。”


寿安公主道:“对,召荣禄进京,然后呢?”


然后,就是两宫对立。


就算不想对立,也很有可能被迫走向对立。


寿安公主道:“苏曳千方百计避免中枢内战,而你却稀里糊涂地把局面往内战上推。”


“苏曳抗了西边太后的旨意,不率军回京,就是努力想要维持最后的平衡。”


“僧格林沁麾下这一万多旗人军队,是八旗最精锐的力量了,不管是不是冠于八旗之名,他们都是旗人。”


“你把他们召进京,就是要彻底毁掉他们。”


慈安太后俏丽秀美的脸蛋陷入了纠结。


“这群八旗王公为了自保,会不会利用这支军队,发动某些兵变,彻底幽禁西边那个太后,让苏曳失去中枢的支持。”寿安公主问道。


慈安太后道:“没有本宫的旨意,他们不能这样做,而本宫肯定不会下这样的旨意。”


寿安公主幽幽道:“那你之前下过的那些旨意呢?苏曳一再说,不要和俄国人谈判,他有法子让俄国人退兵,但你不还是下旨让端华去和俄国公使谈判妥协了吗?”


慈安太后面红耳赤,内心直高呼,别骂了,别骂了。


寿安公主道:“我就问你,一旦僧王和胜保的军队进京,肃顺和端华会不会起兵变的念头?”


当然会。


慈安太后最了解这两个舅舅了。


苏曳不进京,端华等人更加看到胜利的希望,兵变的冲动只怕更大。


寿安公主道:“届时,中枢依旧内战。张国梁和荣禄联手,对战僧格林沁和胜保,景寿的军队可能也会站在你们这边。这样的内战,是你想要看到的吗?”


“苏曳可能违抗西边那个太后的旨意,你觉得荣禄会违抗吗?”


慈安太后摇头。


寿安公主道:“你们要赢,就堂堂正正地赢苏曳。”


“苏曳不是收复了苏州、常州,丹阳,无锡吗?那就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去收复河南沦陷的州县啊。”


慈安太后道:“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


寿安公主道:“我的话已经说到这里了,你自己做决定吧。”


然后,她果断离去。


片刻后,增禄道:“太后娘娘,苏相有一份信,委托我转交。”


慈安太后脸蛋微微一红,道:“给我吧。”


接过苏曳的信打开。


里面也没有任何表白倾慕之词,就只是分析局势。


请慈安太后万万不要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入京,继续之前的君子之争。


虽然他收复了苏南几府,但依旧算是平局。


僧格林沁和胜保率军去河南,剿灭赖文光和捻军。


而苏曳率军去收复天京。


继续君子之争。


若是僧王先收复河南失地,剿灭赖文光和捻军合流,那这一局就算是僧王和胜保赢。


如果是苏曳先收复南京,彻底剿灭发逆,那就算是苏曳赢。


看完苏曳的信后,慈安太后沉吟良久。


……………………


次日!


又一份六百里加急。


“开封府沦陷!”


这一天终于来了,赖文光和捻军合流十几万大军,围攻开封府许久。


如今终于攻破了。


田雨公出列道:“启禀太后,当务之急,应该立刻下旨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前去收复开封。”


左宗棠道:“臣附议。”


崇恩道:“臣附议。”


端华道:“如今湘军已经攻陷安庆,发逆就剩下一个南京城,湘军正在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围攻南京。赖文光是发逆伪遵王,手中兵马不算多,如今发逆伪都岌岌可危,所以赖文光部已经势弱。而僧王率军鏖战已久,伤亡巨大,将士们正需要休整。”


田雨公道:“郑亲王,按照您的意思,开封府就不救了?”


“救,当然要救。”端华道:“但是山东一战,几乎都是僧格林沁部在打,胜保部打仗不多,所以就让胜保率军去收复开封,僧格林沁依旧率军回京休整。”


这意思很明白了。


僧格林沁手中这一万多人战斗力强横,是八旗之根本,所以一定要召进京。


然后,双方继续争论不休。


再一次散朝,没有定论。


………………


散朝之后,端华、肃顺等人再一次齐聚在钟粹宫。


拼命劝说慈安太后,一定要让僧格林沁率军回京。


“那开封呢?难道不救了?”慈安太后道。


端华道:“不是让胜保去救吗?”


慈安太后道:“胜保军队的战斗力不够。”


而这一次,慈安太后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妥协了。


依旧不欢而散。


夜晚时分。


肃顺府来了一个客人。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张玉钊之后,他算是曾国藩的第一幕僚。但是和历史少有出入,他比历史上晚了一年进入曾国藩幕府。


他是秘密来访。


“拜见肃中堂。”


肃顺道:“何事?”


赵烈文道:“两件事情,第一件事,伪天京大战,即将爆发。”


“我们集结二十万大军,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发逆。”


肃顺道:“苏曳的军队也准备好了,打算和你们争夺这个收复天京的功劳。”


赵烈文道:“不,苏曳打算坐山观虎斗,他的大军原本已经逼近了伪天京,但现在又全部撤退回苏州了。”


肃顺道:“为何?”


赵烈文道:“因为,是我们的军队先赶到天京的,李鸿章部在杭州大捷之后,就已经判断出苏曳不会率军回京,并且率军逼近南京。而曾大帅在扬州的军队距离得更近,直接拿下了瓜洲,并且用最快速度向天京进发了。”


“苏曳的速度尽管已经非常非常快了,但还是快不过我们。”


“我们的军队,比苏曳军队早了四天,包围天京城。”


“李世贤、林启荣部得知天京危急后,立刻率军回援天京,所以放弃了苏州、常州等城池。”


肃顺道:“那安庆是怎么回事?”


赵烈文道:“杭州大败之后,发逆主力损失超过大半,安庆的兵力严重不足,我们在安徽的所有军队开始猛烈攻打安庆,而且天京危急,所以李秀成、吴汝孝等人,稍作抵抗后,便放弃了安庆,回师伪天京。”


肃顺道:“也就是说,发逆现在剩余所有的军队,都全部集结到了天京,打算打一场天京保卫战?”


赵烈文道:“对,杭州这一战,发逆损失了十几万大军。所以天京守军,充其量只有十来万。所以洪秀全已经下诏,让河南的赖文光部回师天京。”


“肃中堂,如今占领河南开封等州府的军队分为几股,发逆的赖文光部,马融和部,捻匪的张宗禹部,苗沛霖部!”


马融和,曾经英王陈玉成之心腹,后来发生不和,害怕被陈玉成报复,所以率军北上和捻军、赖文光部汇合。


历史上,此人最后投降了清军。


张宗禹是捻军首领张乐行之侄。


张乐行,捻军大首领,历史上是被僧格林沁剿灭的。


而在这个世界上,上一次济南府之战,同样是败给了僧格林沁,被斩首了。


所以,僧格林沁这次收复山东之战,确实打得非常华丽,把捻军大头目都给杀了。


只不过,苏曳这边的战绩更华丽而已,消灭了十几万发逆主力,而且还杀了石达开。


赵烈文道:“南边战场,我们已经把苏曳排挤出去了,我们夺得了天京的主攻权。所以短时间苏曳无法再立功了,他想要快速谋夺天京的计划破产了。”


“而北边,僧王和胜保大人,却依旧可能在河南获胜,而且可能是快速,不费吹灰之力获胜。”


肃顺道:“你说。”


赵烈文道:“洪秀全已经下诏,让赖文光率军回援伪天京。所以河南的叛军就剩下发逆马融和部,捻匪张宗禹部,苗沛霖部。”


“马融和部,我们已经提前接触过了,此人投降意愿非常强烈,所以肃中堂如果能够拿到太后的圣旨,封他做一个总兵,此人必降。”


“而苗沛霖就是一个典型的军阀,胜保大人就曾经招降过他,这次山东捻军覆灭,发逆伪天京危急,此人最是狡猾,肯定再一次动摇了。”


“此人想要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军队,所以完全也可以招降,同样给一个总兵之位,继续领他自己的军队。”


“只要招降了苗沛霖和马融和,那张宗禹这个年轻人就翻不了大浪,正好可以作为这两人投降大清的投名状。”


“届时,收复河南轻而易举。”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攻克天京,彻底剿灭发逆,立下大功。”


“而僧王在北边,收复河南开封、汝宁等府,同样立下了大功。”


“而后,我们南北联手,足够可以压制苏曳。”


肃顺望着赵烈文道:“你们,定能攻克伪天京吗?”


赵烈文道:“能。”


肃顺道:“为何如此坚定?”


赵烈文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字。


…………………………


次日朝会。


双方再一次争论不休。


田雨公、左宗棠等人再一次奏请,请僧格林沁和胜保立刻支援河南,收复失地。


载龄忽然道:“事到如今,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可以吗?”


田雨公道:“请。”


兵部尚书载龄道:“苏相写信给太后娘娘,让僧王和胜保率军去河南剿叛军,并且说之前就算作平局,可算数?”


田雨公道:“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苏相战绩很辉煌,但僧王不但收复山东全境,而且杀了捻军大头目张乐行,确实功劳很大,所以算是平局。”


左宗棠道:“苏相也写信给我们说,算作平局。”


端华道:“据我们所知,苏相收复苏州、常州、丹阳等地,都没有经历任何战事,全部都是发逆丢弃的。原因是因为曾国藩等大军正朝着伪都天京进发,李世贤、林启荣等人是为了救天京,这才放弃苏州、常州等府,苏曳这才收复这些失地的。”


左宗棠道:“对,所以苏相说,之前算是平局。”


兵部尚书载龄道:“如今在河南,发逆和捻匪合流,足足十几万大军。占领了开封,许州,汝宁等州府,势力非常庞大,战局完全不亚于原本之山东对吗?”


左宗棠道:“对。”


端华道:“所以,若僧格林沁和胜保能够快速收复河南失地,是不是能证明我八旗之战力?”


田雨公道:“不能这么说,这支军队也是苏相练出来的……“


左宗棠挥手道:“对,能够证明。”


端华道:“那到时候,我们就要恢复八旗之名了。”


话讲到这里,就非常透彻了。


虽然只是说恢复八旗之名,但就是复辟。


一旦八旗复辟,那苏曳彻底裁撤八旗就是错误的。


端华道:“你们认这个结果吗?”


然后,他目光望向了慈禧太后。


太后不言。


……………………


叶赫那拉氏召见田雨公、崇恩、左宗棠三人。


“你们是苏曳党羽,怎么个说法,做个决策吧。”叶赫那拉氏道:“现在这个局面,人家胸有成竹能赢。听说苏曳军队撤到苏州了,就是要把天京之战完全交给曾国藩的湘军了?”


左宗棠道:“是的。”


叶赫那拉氏道:“南边,湘军要抢天京之功。北边他们对收复河南信心十足,如果我们认了这一局,你知道什么后果吗?”


左宗棠道:“肃顺、端华等人重新执掌中枢,我们全部出局,返回九江。”


叶赫那拉氏道:“你们还可以返回九江,那哀家呢?”


左宗棠道:“太后娘娘,大不了也回九江。”


叶赫那拉氏道:“返回九江的太后,还是太后吗?”


左宗棠沉默。


叶赫那拉氏颤抖道:“当时本宫召他率军回京,他如果听从了,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说气话,完全没用了。


她终极还是要做抉择。


如果她承认这一局,那这个权力的游戏还能按照规则玩下去。


如果她不承认这一局,那规则完全推翻。


叶赫那拉氏道:“苏曳那边,怎么说法?”


左宗棠道:“苏相说,这一局能赢。”


叶赫那拉氏当然也受到了苏曳的密信,情意绵绵的密信。


但是在这些甜言蜜语的背后,也只有一个主题,这一局能赢,而且是前所未有之大胜。


叶赫那拉氏道:“曾国藩这一次决心如此大,仿佛对收复天京,剿灭发逆势在必得,你们觉得是何原因?”


左宗棠道:“大概是他和发逆的某些人,有了一些默契。”


叶赫那拉氏道:“怕就怕这个,不仅仅是曾国藩和发逆的高层有了默契,所以对拿下天京势在必得。更可怕的是他们与河南的那些叛逆,也有了默契,届时可能轻而易举收复河南失地。”


“真到了那个时候,怎么办?”


“现在这个局面,只要僧格林沁和胜保快速顺利收复河南失地,我们这方就算是输。”


“因为现在主攻天京的是湘军,苏曳军队就算参与作战,那也是附属之功。”


“所以我们这边想要赢,必须湘军失败,僧格林沁和胜保也失败。”


“然而现在,湘军和僧格林沁一方都胸有成竹,他们一南一北,已经联合起来了。”


“本宫现在就代表你们,如果真的认了这一局,输掉我们就全完了。”


所以,现在叶赫那拉氏又要面临一个抉择。


要不要相信苏曳。


旁观许久的湘军,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和肃顺等八旗王公派系联手谋划。


这瞬间就是一比二。


人家处于主动局面。


苏曳说能赢,那究竟能不能赢。


偏偏不久之前,苏曳抗旨不遵,没有率军回京。


左宗棠道:“苏相答应之事,从未失手。”


叶赫那拉氏闭上眼睛挥手道:“你们出去吧,本宫再做权衡。”


左宗棠等人离开之后,叶赫那拉氏再一次拿出苏曳的密信。


看了一遍又一遍。


天杀的冤孽。


每一次都要逼我。


为何就专门盯着我欺负?


而后,她唤道:“朱三娘。”


朱三娘进来,道:“奴婢在。”


叶赫那拉氏道:“我总有一日会被你家主子害死,本宫就再相信他一次。”


“你们做准备,本宫一声令下,你们就立刻带着本宫离京,前往九江。”


朱三娘道:“是。”


……………………


次日朝会上。


所有人都等着西太后的话。


端华道:“太后娘娘,您认奴才昨日说的话吗?”


慈禧太后道:“僧格林沁和胜保离得近,就让他们去河南平叛,收复失地吧。”


端华道:“如果收复了失地,那是不是我八旗之功?”


慈禧太后道:“对。”


行,你认就好。


那就依旧按照之前的规则来。


而后,政事堂拟定圣旨。


两宫太后用印,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停止进京,前往河南,剿灭逆贼,收复失地。


很快。


一队钦使,快速出宫南下,前往僧格林沁处宣旨。


……………………


两日后!


钦使就来到僧格林沁和胜保的大军中,宣读了两宫太后的旨意。


大军停止进京,转向河南平叛。


僧格林沁看到这封圣旨上,不但有御赏,还有同道堂大印。


顿时,长长呼了一口气。


这样……最好。


僧格林沁内心深处,不愿意内战。


之前的君子之争,就很好。


“大军掉头,朝着河南开封进发。”


随着一声令下。


几万人的大军,开始调转方向。


一个多时辰后,大军浩浩荡荡朝着河南方向而去。


………………


整个天下,都屏住呼吸。


看着一南一北,最后一战。


谁赢谁输。


原本苏曳几乎都已经赢了,关键时刻湘军冲出来,把局面拉回了平局。


如今,苏曳以一对二。


可以这么说,这一次曾国藩的果断,远超任何人想象。


湘军速度之迅猛,也远超所有人想象。


苏曳杭州大胜之后,湘军这边立刻有了大动作。


毫不拖泥带水。


李鸿章撤退苏州,李续宾,李旭宜,罗泽南狂攻安庆。


曾国藩贡献瓜洲,渡江南下。


用最快速度对天京开始了包围态势。


苏曳这边,用最快速度收复了苏州、常州、丹阳之后,王世清率领四千骑兵冲到天京城周围的时候。


密密麻麻麻的湘军,已经在天京周围构建阵地了。


苏曳杭州大战一赢,他们这边就动手了。


所以,赶在苏曳之前,围攻天京。


但是,苏曳对这一切却不意外。


甚至在杭州之战前,他的特务处如同雨点一般四处出击。


在天京,在开封,在安庆,在扬州等各处活动。


………………


前几日,苏曳派遣王有龄去面见曾国藩,询问此战是否需要支援?


曾国藩说多谢苏相,并说苏曳连战连捷,鏖战数月,军队疲弊,所以这次伪天京之战,他曾国藩愿意竭尽全力,请苏相坐镇监督。


这意思很清楚了。


这个时候,苏曳麾下将领极其震怒。


好你个曾国藩,之前安庆之战拖拖拉拉几年都没有打完,甚至直接停战了。


如今我们在杭州刚刚消灭了发逆主力,你就迫不及待杀出来,要收复天京了?


不过,站在曾国藩等人的角度。


他们也别无选择啊。


眼看着苏曳就要大获全胜了,难道他们坐以待毙吗?


苏曳裁撤八旗之后,就轮到他们湘军了。


而这是他们最后,也是最佳的出手时机了。


而且这一次曾国藩之所以志在必得,还要从某一天说起。


杭州之战后,发逆主力大败,石达开和陈玉成率领六万人朝着安徽境内逃窜。


结果被王世清的骑兵切割成了好几段,石达开运气不好,被苏曳抓获了。


而陈玉成也逃得非常狼狈,不能带着大股军队跑,否则目标太大。


所以,他最终也就带着一二百人,假扮士兵逃窜。


结果,确实逃到了安徽境内,没有被苏曳俘获。


但是……他却撞上了湘军的大股部队。


被湘军秘密俘获了。


而后,曾国藩和陈玉成彻夜长谈。


历史上,陈玉成被部下苗沛霖出卖,交给了胜保,被押往京师。胜保担心中途生变,所以将其在半路斩杀。


而在漫长的对战生涯中,曾国藩不知道多少次劝降陈玉成,都被拒绝了。


反而陈玉成屡次劝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不要为满清卖命。


但在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一样了。


但总之,湘军秘密俘虏陈玉成后,又秘密释放。


而后,陈玉成几经辗转,率领溃军,返回了天京。


……………………


随着洪秀全的诏令,各地的太平军不断回师。


最后,除了赖文光部距离太远,剩下所有的太平军都返回了天京。


浙江一战,太平军确实损失太大了。


以至于最后在天京所有太平军加起来,也只有十五万而已。


但哪怕这个数字,也足够多了。


曾国藩的湘军从各省,源源不断赶赴天京战场。


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的湘军,甚至当地的绿营,也几乎被抽调一空。


进入天京战场的军队越来越多。


整个长江,船只不息。


不计其数的运兵船,运粮船,运输军火弹药的船,在南京周围登陆。


无数的军队在周围挖凿壕沟,修建工事。


一个接着一个兵营,拔地而起。


天京大决战,一触即发。


……………………


天京城内!


气氛压抑,悲观。


杭州一败,后果太严重。


整个太平天国的军队失去了一半,而且面临的是毫无抵抗的失败。


但是,李秀成、林启荣,李世贤、黄文金、谭绍光等人,依旧是战意冲天。


之前病榻上缠绵的曾天养,此时甚至奇迹一般地好转了。


变得精神奕奕。


林启荣和曾天养正在密谈。


“我一直都在想着,天国会是何等之结局。”曾天养道:“我们心向苏曳,身在天国。每一次想到苏曳率军前来攻打天京,我们何去何从,真是让人内心如焚。”


这不仅仅是曾天养的想法,也是林启荣的痛苦。


他们想过无数次,苏曳大军来攻天京,他们应该怎么办?


直接投降?


那对不起天国无数的弟兄们。


和苏曳对战?那也做不到。


他们的女儿,孙女,都苏曳那边。


曾婉儿许配给了苏曳的弟子王正谊。


林裳儿更是嫁给了苏曳,都是一家人了。


林启荣和曾天养如此,就更别说李秀成,李世贤等人了。


而现在这个局面,或许是最完美的了。


天国哪怕要落幕,也一定要以最华丽的方式。


现在就很好。


湘军那边,名将全出。


曾国藩,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全在。


甚至连满洲名将多隆阿也在。


天国这边,也名将荟萃。


轰轰烈烈地打赢最后的圣战,给天国一个体面的结局。


而后,大家找到全新的道路。


……………………


哪怕遭遇了杭州之战大败。


陈玉成也依旧是太平天国这边的顶级名将,近十五万大军他手中就有四万人,把守最重要的几个城门。


但是这十五万大军里面,是什么成色,他心中也知道。


最最精锐的军队,伤亡大半了。


这十五万人中,起码有四五万都是新招的兵。


被湘军俘虏一事,目前没有人知道。


因为被俘之时,他身边的卫队几乎都被战死了。


这段时间,他的脑海之内,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浮现那天晚上他和曾国藩之间的密谈。


一字一句,不断回响。


这段时间,他也在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的内心。


一次又一次重现杭州大战的画面。


忽然,心腹来报:“英王,有人求见。”


陈玉成道:“谁。”


心腹道:“不知道,只说是故人,并且送来了拜帖。”


陈玉成接过拜帖,上面只有一个离字。


顿时,他面孔微微一颤。


足足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让她进来。”


片刻后,一个浑身黑斗篷的人进入。


陈玉成清退了所有人,缓缓道:“这个时候,你敢来见我?”


来人掀开斗篷,露出了艳丽的面孔,正是洪人离。


“丕成。”洪人离道:“我原本不该来,但还是来了。”


听到这个小时的名字,陈玉成觉得特别久远。


陈玉成,李秀成这些好听的名字,都不是原名,都是后来改的。


“苏曳非常非常看重你,在赠书名单中,你一直排名第一。”洪人离道:“上一次在杭州,他对你和石达开做出最后的劝降,你们决绝了。杭州之战后,石达开被俘,他最后算是慷慨赴死。但是……他其实是想要投降的,但苏曳就是不愿意开口,石达开找不到台阶下,唯有自杀。”


陈玉成寒声道:“那又如何?”


洪人离道:“在苏曳心中,石达开大节有亏,所以在苏曳那边,也没有石达开位置。”


“但是你,虽然一直和苏曳作对,但对于天国来说,大节无亏。”


陈玉成道:“你好意思说这样的话,你对天国呢?大节有亏吗?”


洪人离道:“当然有亏,我是天国的叛徒。”


然后,双方陷入了平静。


洪人离道:“陈玉成,你在安徽的时候,是不是被湘军俘虏,你是不是和曾国藩密谈过?”


这话一出,陈玉成脸色剧变。


几乎本能地拔刀。


洪人离道:“所以你知道,我一个人来见你,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吧。”


“我揭露了你这件密事,很有可能被你乱刀砍死。”


陈玉成握着剑柄道:“你大可以去向天王告密,看他是否信你?”


洪人离道:“我不去。”


接着,洪人离拿出厚厚的一叠书信道:“你要不要看一看?”


陈玉成道:“劝降信吗?”


洪人离道:“不,当时你给洪仁玕,林绍章上的书,请求推动天国立法,还有你对天国腐败,弊病提出的间接,都在这里了对吗?”


陈玉成一愕,他确实想法很多,对天国现状无比痛心。


所以写了很多很多,想要改变时局。


接过来一看,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有了批注,红笔批注。


他的这些看法,这些方针政策,写得很不错,但比较幼稚。


而被这些红笔批注之后,顿时变得透彻多了。


厚厚上百页,整整几万字,都被详细批注过。


洪人离道:“这是谁批注的,你心中大概有数,就是苏曳。”


陈玉成嘶声道:“你是来劝降的吗?”


洪人离道:“不,不是。”


“苏曳赠书,写信,你永远是第一个,但每一次你都把书信烧了。”洪人离道:“但是这也没什么。”


“这是他最后一次给你送兵书,还有关于杭州之战的详细分析。”


“你可以看,也可以烧掉。”


“但是,作为你曾经的前辈,想要告诉你一句话。少年人不要因为负气,而折损了自己的骄傲。”


“你是陈玉成,你是英王,不要玷污了自己。”


“你的敌人或许是苏曳,但敌人的敌人曾国藩,他不是你的盟友。”


接着,洪人离把一大堆书信放在桌子上,道:“如果你不杀我的话,我就要走了。”


陈玉成道:“你,你不告密?不向天王告密?”


洪人离道:“我不向天王告密。”


然后,洪人离离去。


她确实没有向洪秀全告密,但是却告知了林启荣和曾天养,注意陈玉成,一旦发现有叛变迹象,立刻动手。


…………………………


经过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准备。


无数湘军,无数绿营兵,把整个天京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1863年二月初二。


龙抬头!


随着一声令下。


无数火炮疯狂轰击。


天京大决战,正式爆发。


……………………


注:又写到十一点,对不起恩公,明天争取提前半个小时完成。


接下来战争戏不会多写,会很爽!我……我还可以求月票吗?向恩公叩首,谢谢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