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5章秋风渐起

第5章秋风渐起

作者:贰更2 返回目录

秋三月。


金旺主杀,万物枯损。


清晨。


薄暮冥冥。


李平安准时醒来,踩在满地的桃树叶上,发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


洒扫庭除,生火做饭。


一道炊烟升起,烘散了雾气,模糊的小院变得清晰起来。


从高处向下看,寻常的庭院中有个平凡青年,正慢悠悠的做饭、吃饭。再拔高视角,左邻右舍,乃至兴化坊、京都,九成百姓都如此生活。


大隐隐于市,莫过于此!


世人的目光都在耀眼热闹处,妄图从他们身上学到经验或挑出错误,其他人都自然而然的虚化无视。


任谁也想象不到,不起眼的殓尸房小吏,竟然是个长生者。


李平安推己及人,有时候会怀疑墙角的乞丐可能是绝世高手,走街串巷的货郎兴许有惊天身份。


“所以更应该谨小慎微,九十九次判断错了也无妨,就怕遇上个真的……”


吃饱喝足,哼着新学的小曲儿上街。


“姑娘客官围一桌,前后左右随便摸……”


这首新曲作者是個落魄书生,没钱听曲只能臆想,一经传出就火爆京城,各处勾栏都在唱,据说增长了客人五成打赏。


经过豆腐脑摊,扑鼻的香气诱人垂涎。


“刘叔,来碗豆腐脑,多放葱花辣酱!”


刘叔汤勺翻飞,熟练的添加各种调料:“平安有些日子没出来了。”


“殓尸房忙得很。”


李平安可不会说当值清闲,大半天躺在逍遥椅上打盹。


自从知道纯阳大阵克制鬼物,他就怀疑关于殓官的鬼魅传说,是同行故意吓唬人,提高门槛,免得外行人来竞争。


这世道有个铁饭碗,价值千金。


“来喽。”


刘叔将粗瓷大碗放在桌上,特意滴了几滴香油:“尝尝,今年的小磨香油。”


“多谢刘叔。”


李平安用勺子搅了搅,吸溜吸溜吃了几口,香味直入脏腑。


大乾唯一比前世好地方,大抵就是没有科技与狠活,一碗豆腐脑祖孙三代都不变味道。


正吃着,三个汉子来到摊位前,大喇喇坐下。


为首的正是白役庞二,两个手下单脚踩着长条凳,啪啪啪拍着桌子叫喊。


“人呢,死哪了?”


刘叔连忙过去招呼,躬着身子问道:“三位爷,吃点什么?”


庞二骂咧咧的说:“吃什么吃,今儿来收例钱。”


刘叔苦着脸说道:“前几日不是刚交过?”


“那是清理垃圾的钱,今儿是干净费。”


庞二说道:“你这吃的喝的干净么,客人吃了得病怎么办,必须交钱保证吃的干净!”


刘叔问道:“那交了干净钱,以后客人吃坏了肚子……”


“怎么?”


庞二嘭的站起身,揪着刘叔的衣襟:“还想让衙门治病,信不信咱抓你去打板子?”


“差爷饶命。”


刘叔从怀里摸出一叠铜钱,眼见庞二瞪着眼不松手,又摸出一叠塞过去:“以后差爷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


庞二顿时笑容满面,呼啸一声,又去旁边摊位收干净费。


刘叔唉声叹气的回到锅炉前,吐了口唾沫,嘟嘟囔囔听不清在骂什么。


李平安默默的看着这一幕,低头吃着豆腐脑,没有出手帮刘叔的想法。


差役报复百姓的手段太多,今儿帮了忙,明儿刘叔就得改行换业,卖不成豆腐脑,整条街都没有他摆摊的地界。


没能力彻底消灭潜规则,就只能去遵从。


忽然。


身后传来惊叫喧哗,李平安循声望去,只见少侠手持长剑,指着庞二等着数落罪行。


不止搜刮殴打百姓,还有祸害某某女子,抢劫某某行人。


“当诛!”


少侠讲完罪行,长剑刷刷刷斩过,庞二三人齐齐倒地,然后施展轻功飘然离去。


围观百姓纷纷叫好,称赞少侠为民除害。


“这少年不错。”


李平安抚掌赞叹,自个儿不愿招惹是非,但是应支持主持正义之人。


“江湖侠客,就应该是这样!”


吃完豆腐脑留下了五文钱,溜溜达达来到崇仁坊。


状元街。


原名书铺街,半年前改了名字,再过几年兴许整个坊市都以状元为名。


向街里走几步,就看到巨大的状元楼牌匾,朱红漆,烫金字,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


自从苏明远连续主持春闱、秋闱,状元楼的规模又扩张了,几乎占据了半条街道,


李平安不禁感叹道:“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年崔掌柜在苏明远落魄时,时常伸以援手,凭着丁点情分,造就了如今万贯家业。


毕竟是当朝尚书,天子臂膀,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一个家族兴衰。


状元楼门口树立几座进士题名碑,上面写着谁谁谁简略生平,于正统元年金榜题名,还刻着他的试卷文章。


许多书生在石碑前,揣摩前辈行文技巧。


有几个书生不知是魔怔还是作秀,披头散发坐在碑文前,喃喃自语,又哭又笑。


当然,最高最大最华丽的石碑,必然属于苏明远。


通体白玉雕琢,碑前还放着铜炉,青烟袅袅,香火鼎盛。


碑文铭刻苏明远在书铺苦读,历经千辛万苦中了状元,其中还掺杂状元郎砸缸救友的故事。


真真假假且不提,读起来很是催人励志。


李平安逐个看过进士生平,发现他们出身低微,家境贫困,都是靠着在状元楼免费读书才中榜。


“状元楼崛起是必然,即使没有苏明远,也会有张明远赵明远……”


正在这时。


一阵喧哗声从楼中传出。


伙计站在门口,兴冲冲的大喊:“恭贺掌柜侄儿考中举人,今日所有书籍打五折!”


众书生闻言,面露喜色。


状元楼的书本就便宜,再打五折,几乎是成本价售卖。


李平安抬头看那耀眼的牌匾,从落魄不起眼的小书铺,几年时间占据了半条街,如今又有族人中了举人。


将来再有人中进士,入朝为官,三代之后就成了书香门第。


或许最初的世家门阀,便是如“吴”家这般。


进入书铺。


李平安打招呼道:“吴掌柜,恭喜恭喜。”


“差爷来了,请坐,快上茶。”


吴掌柜热情的招待,对老顾客一如既往,没有因为买卖做大了、族人中举了而生分。


李平安推脱不过,坐在书铺吃了几杯茶。


听左右书生议论,方才知晓了这举人含金量,非同寻常。


主持京城乡试的礼部员外郎,正是当年舞弊案补录的进士,中举之人称得上苏明远徒孙、门人。


又有状元楼这层关系,来回报恩,互相成就,一时在坊间传为佳话。


“自南北榜之法发布,又连续执掌春闱秋闱,苏明远已经成为北方士子的领头人物,几乎捧上神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应该懂……”


李平安紧了紧衣襟,今年的秋风格外冷,渗人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