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洪荒:贫道申公豹,请诸道友留步 > 第126章 微操大师,元始天尊

第126章 微操大师,元始天尊

作者:慈明无双 返回目录

天庭征讨四海,连番大战,打破了洪荒的平静。


天地间的劫气愈发的翻涌。


昆仑山,玉虚宫。


元始天尊高坐于诸天庆云之上,望着底下一众弟子,面色有些微沉。


只见广成子、太乙真人、南极仙翁众仙周身环绕着浓郁的劫气,若非是圣人弟子有大教气运庇护,恐怕早已身陨道消。


元始天尊也有些想不通,“封神量劫还未开启时,便已责令弟子静坐道场,不得随意行走洪荒,为何还沾染了如此多劫气?”


先前广成子给西岐送粮,元始天尊便立刻叫停,传召黄龙去送,广成子、太乙真人实在不该有如此多劫气才是。


劫气愈是浓郁,身处量劫中便愈是凶险。


元始天尊沉思片刻,衣袖挥动,降下玉清法旨,“传令子牙,即日起讨伐商纣,完成封神大业,不得有误。”


尽快完成量劫,劫气自会消弭!


白鹤童子恭敬走出,领玉清法旨,“是,谨遵师祖诏令。”


白鹤化为一缕流光,朝西岐飞去。


玉虚宫众仙离去。


云中子面色泰然自若,心底则有些急切,“要不要将此消息传与公豹呢……”


“长期潜伏,隐蔽精干……”红云心中又默念了一遍十六字。


燃灯若无其事的回到了灵柩峰,面色微微一变,“得设法将消息传给公豹。”


就在白鹤童子往西岐飞时,一缕梵光却是先到了医国馆。


医国馆,小院中。


申公豹收到了燃灯传来信息,“圣人诏令已出,即日命姜尚讨伐大商。”


信息很简短,但却流露出一层急切。


“呵呵,玉清圣人先坐不住了么?”申公豹摇头轻笑一声。


走出医国馆,微风和煦,杨柳依依。


尽显着满园春色。


冬日已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河消融,道路解冻。


倒是适合发动大战的时机。


但姜子牙入西伯侯府还不足一年,熟悉西岐军政了吗?掌控朝堂了吗?


元始天尊便急不可耐的让其讨伐商纣,属实有些秀了。


人族王朝之战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岂能如此轻视?岂能当做儿戏?


抛开实际不谈,拍脑子做决定。


申公豹似是想起了前世趣事,不禁摇头,发出了轻笑声。


“元始天尊这波与那位机关枪向左移动五米的微操大师有何区别?”


申公豹转身回到书房,拿出狼锋毛笔,在优质的纸张写道:“启动战争动员。”


“调任张桂芳、李靖领兵二十万至汜水关,严阵以待,给予来犯之敌当头一击!”


“魔家四将,继续镇守青龙关,拱卫大商西南防线!”


“韩荣、陈奇、余化退守穿云关。”


“邓九公、张奎镇守潼关。”


“征调苏护长子苏全忠,粮官郑伦至潼关待命。”


申公豹安排有条不紊,将真正有才的总兵从大商后方调往前线。


医国馆之令秘密的送到首相商容、太师闻仲手中,三方签字,送进了寿仙宫。


帝辛盖上大印,诏令秘密发往了诸总兵手中。


天下战事未起,大商整军备战,自然要隐秘进行。


此王朝之战,谁先出手,谁就丧失了大义,猛涨恶名。


朝歌要摆出一副迫不得已的应战,占据大义!


诸总兵皆领命,按国策行事,整军前行,前往目标关隘。


大商,这座战争机器以龙德殿-医国馆为核心,疯狂的运转起来。


……


与此同时。


西岐,西伯侯府。


白鹤童子展翅飞来,立于云海,传令道:“玉清圣人诏令,即日起讨伐商纣,完成封神大业,不得有误!”


姜子牙听完诏令,心底不由微微一沉,面露为难道:“白鹤师侄,师叔入西岐还不到一年,还未熟悉军政,在侯爷面前怕是人微言轻……”


“而且西岐先前爆发流民之乱,元气还未恢复。”


“春耕正在进行中,士卒皆是返乡屯田,若征召将士,恐会耽误了农事。”


“民以食为天,若耽误了农事……”


姜子牙连番解释。


云海上白鹤童子脸上露出些许不耐烦,“姜尚师叔,圣人诏令不可违!”


“可是……”


“姜尚师叔,圣人诏令在此,难道汝想违抗?讨伐商纣,不容有误!”白鹤童子高声呵斥,打断了姜子牙。


姜子牙心中沟壑万千,大有宏图,入主西伯侯府,定下了国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徐徐图之,成就霸业。


而如今,师门一道诏令却打乱了姜子牙所有安排。


姜子牙面色涨的通红,却说不出反驳的话。


姜子牙不敢违抗圣人诏令啊。


“是,弟子谨遵老师诏令。”姜子牙沉声道。


午后,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


姜子牙心怀郁闷,行至田垄间。


一对父子在田间辛勤的劳作。


老父亲年龄并不大,但脸上却已经满是皱纹,有些体衰。


全靠年轻力壮的儿子耕地。


儿子不愧是从军营中历练出来的,一身体格健硕无比。


“耕完了这几亩地,等到秋收就好了,家里就有粮食吃了。”


耕种的哪里是种子,而是全家的希望啊!


另一块良田,一对母子正奋力的耕种。


母亲年龄大了,且患有哮喘,稍微干农活,便气急胸闷。


李丙三接过了母亲手上的担子,“娘,您去歇着吧,我自己来种。”


“那怎么成……”


“娘,放心吧,我可是南宫适将军的亲兵,有的是力气。”


老母亲坐在田垄旁,一脸慈爱的看着儿子。


姜子牙行走在田间,默默的看着一切,任由微凉的雨水拍打面门。


心中愈发闷,“相依为命的母子,若是战起征召士兵,她娘该怎么办?”


“不进行春耕,秋天颗粒无双,他们该怎么活啊?”


李丙三似见过姜子牙,远远的小跑过来,恭敬拜道:“拜见姜丞相。”


“嗯,无须多礼。”


说完这句话,姜子牙就陷入了沉默。


良久后,姜子牙试着询问,“怎么样?家里还有余粮吗?”


“还有一些。”


听到这话,姜子牙心里舒缓了一口气。


李丙三笑呵呵继续道:“家里粮食还能吃个把月,再问邻家借些粮能撑到秋收,等收了粮食就好了。”


姜子牙两眼有些发黑,心中压抑无比,嘴里呢喃道:“秋收就能还了……秋收……”


姜子牙落寞的朝西伯侯府走去。


雨愈下愈大。


姜子牙步伐却越来越沉重,侯府近在眼前,姜子牙却没勇气迈进去。


人族同胞,生活水深火热,全靠着收获活命。


而师门诏令,却不容违抗。


姜子牙迷茫了。


雨水磅礴中,传来姜子牙的痛声:“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