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97章 皇帝赦免,百姓不服,书院士子大儒齐谏皇城

第197章 皇帝赦免,百姓不服,书院士子大儒齐谏皇城

作者:柏拉图定式 返回目录

很快,三日时间过去。


伴随洞天的结束,晋王和楚王身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帝京城。


有从洞天中存活下来的各大王朝皇子王女,外乡修士,皆是返回了自己的国家,将自己在洞天经历的一切,胆战心惊那些日子,妖族穷奇极恶,大妖如何恐怖,杀了多少修士,皆一一讲述,让中土天下诸国议论纷纷,对妖族心生畏惧。


毕竟,没有几个小国能看到自家使团,返回自己的国家。


同时,还有一件大事,淮安王陆鸣渊得赦的消息,以登闻鼓院公示的方式,很快传遍了帝京。


许多人都知道,那个曾经的京城第一纨绔,要无罪释放了。


这个消息一出,京城以及各大书院都炸开了锅。


他们都认为,是陆鸣渊放走了魔国妖女,导致现在妖女登基为帝,引来滔天报复,圣冥大军倾轧在侧,在各座长城边上虎视眈眈,边境百姓战战兢兢,整日处于担惊受怕的边缘。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被迫也好,被陷害也好,都是洗不得的!


当然,大部分人也不管真假,听风是风,听雨是雨,别人说陆鸣渊不是个好东西,那就不是個好东西。


有些人就是看不惯陆鸣渊,凭什么这个劣迹斑斑的纨绔子能得赦免?


所以也加入了声讨大军中。


一时间,多如牛毛的谏书堆满了谏台司的桌案。


内阁也收到了诸多官员的奏折汇报,表示各地民怨极大,这个“民”,大部分集中在世家贵族,士族门阀,还有不少已故军士的家属。


当初永安帝陈兵十年,耗费了无数心血,举国之力,召集了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才打赢了大冥,活擒了妖女。


那一战,为了歼灭魔国的有生力量,大炎也死了数十万人,这些精锐军士的家属,在大炎享有极高的地位。


内阁三日时间,还遭到了大炎各大书院不同大儒的十三次质问。


不过结果,并没有因为滔天谩骂而有半点更改。


谏台司主官,谏议大夫齐行砚,表示此事是由圣上定夺,内阁通过,并非是无中生有,确实有冤情在,登闻鼓院初审通过,在这个阶段,不接受任何抨击政令的谏书。


而且言过其实,造谣生事者,将被谏台司重惩。


显然京城的读书人,也没想到谏台司的态度如此强硬。


然而,他们岂会相信齐行砚的鬼话?


谏台司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在大炎,新增了一项大权,陈情质询权。


只要政令没有发出皇宫,谏台司有一半的官员投票通过,谏议大夫拍板,就有提建议,质询的权力,权力很大,类似于门下省,但没有门下的驳回权。


齐行砚身为谏议大夫,明知陆鸣渊大罪在身,却选择了包庇,立场不言而喻。


各大书院的大儒知道齐行砚在打什么主意。


他是让自己的女婿出宫,拥有争夺帝位的资格!


自从谏台司出面回应之后,齐行砚的风评直转急下。


妄为大儒!


包庇女婿!


同流合污!


三个帽子一扣,盛京书院有不少学子离开,他们对于自己是盛京书院士子,感到羞耻!


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进盛京书院,在天子脚下读书,是中土天下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背地里骂上几句,却不敢在书院放肆议论此事。


因为齐行砚除了是谏议大夫外,还是盛京书院山长,要是被他老人家听到了,诋毁他女婿,那准没好果子吃。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不同于齐行砚的正面回应,内阁学聪明了,面对滔天谩骂,选择了装死,不知情,不过问,奏折就这么让它堆着吧,反正大部分是一些没有营养的污秽之言。


内阁之中,之所以没有人敢带头闹事,还是归结为有次辅的存在。


没有人愿意得罪王和甫。


如今的王和甫,已经成为了袁玄罡的左膀右臂。


现在,袁玄罡向来极少过问内阁的事务,除非是跟一国有关大事,才会参与,其余琐事,全部交给了王和甫。


不少内阁大臣心中认为。


袁玄罡这是在给王和甫让路。


不久的将来,若是圣上驾崩,这位三十年的首辅,可能要回儒庙养老了。


正所谓一天子一朝臣。


未来的新首辅,正是王和甫。


如此这般,他们岂敢得罪?


他们的资历远远不够,也无法跟王和甫去争。


王和甫地方为官十余载,在朝堂也有二十余载,为人老谋深算,知兵善言,在朝堂屹立不倒,如今平步青云,正在运势之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得罪。


有这样两尊大佛在,饶你京城闹的满街风云,大炎皇宫也巍然不动。


殊不知如此举动,却引发了更大不满的暴动。


皇城。


“老爷,大事不好了!”


王家府邸,老管家跑进厅堂之中,连忙禀告正在书房,捧卷观书的王和甫。


“何事,如此慌慌张张的?”


王和甫轻轻抬眼,平静问道。


老管家没有喘气的空间,连忙气喘吁吁道:“诸多书院士子,还有帝京百姓,皆跪在了皇城门前,要求圣上收回赦免成命!”


“什么?”


王和甫一袭竹色常服,坐直了身子,眯眯眼睛,摩挲了一番指尖的玉制指环,似乎早有所料,惊讶却不意外,叹气道:


“果然,这一天还是要来了。”


当他知道外孙得到圣旨的时候,就有预感,民间会有不满之声,中间不乏有心人的刻意造势,更多的,还是大冥女帝那封圣诏,掀起了大炎内部的暴动。


真是将人心玩到了极致。


同样在博弈的,还有那位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


世人皆认为,他王和甫是未来首辅的新人选。


事实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认为自己能坐上首辅的位置。


原因很简单。


他当初能进入内阁,纯粹是托了外孙的福。


如今陆鸣渊离帝位越来越近,那他离首辅之位,就越来越远。


大皇子的前车之鉴犹在。


一个东宫太子,一个内阁首辅,都是极为重要的位置,换作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愿意看到自己还没死,就已经要被架空的局面。


他就算重用,也是在圣上驾崩之后。


王和甫此刻很是清醒,对老管家吩咐道:“准备轿子,我去一趟内阁。”


以圣上的手段,还会让他这个次辅,当到什么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在此之前,必须先帮自己的好外孙铺好路。


此时此刻。


齐暮雪刚从盛京书院教完书走出来,就看到了诸多书院士子,朝着皇城前往皇宫的大门走出。


人头攒动,吵闹不已。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除了节日外,皇城如此热闹。


齐暮雪夹着课本,朝前走去,很快就看到皇城大门跪了一排排年轻的儒衫士子,甚至还有不少百姓。


中间呐喊声不停:


“谏台司为何不作为,我要见齐先生!”


“请求圣上收回成命!”


“内阁大臣当为天下请命,岂能装聋作哑!”


齐暮雪听着这些发言,大概猜到了发生了什么,她找到一位一位身着头裹白巾的中年妇人问道:


“他们是为了见内阁,你为何跪在这里?”


中年妇人眼眶红润道:“我夫君为国出战,拜校封将,却遭到意外战死沙场,本该大功一件,得到大肆封赏,却因为六皇子之事,如今抚恤金减半不说,一切前功尽弃,我儿子如今也被朝廷强制征兵,应对魔国入侵,现如今,淮安王安然无恙,请朝廷还我等一个公道!”


齐暮雪听到这番话后,心底很不是滋味。


原本大炎可以说自己是打了一场大胜仗。


可是魔国妖女的逃走,导致对外定性,只能算是惨胜。


加上如今魔国卷土重来,无异于是让局势更加雪上加霜了。


她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好劝说,更不好去阻拦什么。


只能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仁圣推崇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这些年轻士子无不是在诠释这一条。


所以她现在很矛盾,学儒学儒,到头来,却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她一直修为无法精进的原因。


自己虽然被世人冠以帝京第一才女的名号,但从未有人说过她在某些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她一直认为自己德不配位。


在想出自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大道之前。


她无法跻身中五品,证道无望。


齐暮雪最后看了一眼皇城前跪满的士子百姓,选择了离开了此地。


远在冷宫的陆鸣渊,并没有察觉到皇城的变数。


那日在听了云清禾的话后,他后知后觉,感觉还有一盘更大的棋,在等着自己,于是他埋头开始默默修行,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陆小凰在紫芸喂养下,已经学会了说话,并且走路也没有了问题。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把她当作女儿对待。


陆小凰在后院里,俨然是新宠儿,地位甚至比他还要高,齐暮雪和霍红翎时不时会来看看她。


忽然。


陆鸣渊的元识之中,在清烛殿之外听到了一人的声音:


“校书郎陈恪,求见殿下!”


陈恪?


他居然会来找自己。


好久没看到他了。


陆鸣渊亲自去开的门,红色沉木大门敞开,陈恪依然是一袭白衫,神采不减当年,丰神俊朗,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如今更加成熟,身上的儒雅气质,已然溢了出来。


不过再怎么变,他眼中的坚定之色,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