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治愈系文豪?不,是致郁啊! > 第127章 这本书,将震撼你的灵魂!

第127章 这本书,将震撼你的灵魂!

作者:榴莲来了 返回目录

“不是哥们,这怎么还能搞上饥饿营销的啊?”


当书友们从大老远闻讯而来,去到他们久违并且好久没有踏足过的报社书店,却被店员意外告知——


《许三观卖血记》它缺货?


馋虫都已经被勾上来了,裤子都已经脱了你告诉我书没货了,这谁受得了?


心有不甘的书友们,纷纷扩大了搜索范围,去到靠近市中心一些,也就是当地规格比较大一点的图书馆和书店,想去找寻一下这本书的影子,可是,无一例外,都是被负责销售的店员告知——


“此书售罄!”


这可令得书友们着实是有些懵逼。


你说要么你就别推,要推就把货备足了再推。


这书推到一半,也就是刚卖到一般,你就说书没了?


这不纯属于玩人?


“我是真没想到有一天卖书竟然也能整上饥饿营销?”


其实,这也不能怪江海准备不充分,主要是他自己也没想到请孔溪宣传的效果竟然会这么好?


书的品质上,有刘震云老师做担保。


书的宣传上,有孔溪这么一位一线顶流带着宣传。


按照原本计划,《许三观卖血记》首期应该是印刷十五万册,其中这十五万册分为三期分批次印刷——


一期,三万册。


二期,五万册。


三期,七万册。


现在,刚好印刷到第二期,也就是说市场上的《许三观卖血记》一共就只有8万册,剩下第三期的成品书还没有印刷出来。


任谁能想到,这8万册的图书,竟然在一天,准确来说是一个下午的时间里——


竟然直接就被抢购一空?


“不是,江海你到底做了什么???”


作为江海的代理人,也是直接和书店报社沟通的杨殊曼,看着这堪称诡异的销售数据曲线,直接就有些懵逼。


“上一个星期,加起来一共才卖出去三千来册,今天一个下午的时间,剩下的七万多册图书——”


“竟然直接就爆仓?这也太吓人了吧”


杨殊曼这边正被这极为恐怖的销售数据吓到,下一秒,她的电话,直接就被各大书店出版厂商打爆:


“我们这边是时代书局,想争取到《许三观卖血记》下期投放,这边暂时想先预定四万册.”


“是杨殊曼女士吗?您好,我是报刊亭的!你上午委托我卖的那本书卖的很好”


“杨殊曼小姐?上次你委托我们这边上架的《许三观卖血记》售罄,我们这边没货了你看下一批货什么时候到?”


“杨殊曼女士,我们这边可不可以通过伱这里,联系到作者江海本人啊”


星天中文网,大楼内。


杨殊曼感觉自己都要忙晕了,她手忙脚乱,一边忙着和各大出版社,报社,书店负责人通电话,一遍记录着下一周想要多囤备货仓的书店的店名,联络人电话,在抽空之余,还要负责对接印刷厂。


尽管,她不知道江海究竟是做了些什么,竟然让一开始无人问津的《许三观卖血记》突然就开始变得火爆。


但是,通过现在的情况,她基本可以确认一件事——


十五万册书,那肯定是无法满足这个市场!


“江海,印刷厂的库存,貌似有些不太够,你看是不是可以适当加印一些.”


电话那头,像是在忙着什么事,好一阵都没回复她的消息。


在略微等了有十几分钟后,江海这才终于给到她一個回答:


“好!”


其实让印刷厂加印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有成品书当做范本的情况下,只需要追加投资就可以让印刷厂继续生产,只不过就是这追加的投资让人有些头痛,想要加印——


就得加钱!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


出版图书这种事情,并不是说你买一本书,一本书的利润就可以马上打到你的账上,它是有一个回报周期在的,就比如说——


今天销售出去一册书,扣除各方分账纯利10元,这10块的利润要先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查,在扣除完交税确认这是合法收入的情况下,再有财务部门统计,在下个月的15号或者是下下月的中旬,这才能打到你的账上。


也就是说,这之间需要两到三个月资金回流的时间。


江海身上的资金流动,杨殊曼很清楚,这前期投入进去的三百万几乎就是他前两个月所有的劳务稿酬。


在如此仓促的时间之下,江海上哪去筹措到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再次投入到印刷厂加印?


“要不然,再缓一缓,我们等一等资金回流.”


正当杨殊曼为江海担心之际,她编辑好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发送出去。


下一刻,就收到了江海的回信:


“该印正常印,钱的事情不用担心。”


“我来想办法”


放眼当今文坛,其实讲述悲剧,尤其是写实悲剧的书目,这还是比较少的。


至少,从现如今的大框架来看——


似乎就没有几个文人能把‘悲剧’这一题材的作品给他写好?


你要说以前有没有文人能把悲剧写好?


这自然是有的。


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旗帜奠基人”的鲁迅先生,他就极为擅长用最为锋利的文字,刺痛人们的内心,然后通过笔锋之上所描绘的悲惨世界,唤醒那个年代民众的麻木不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涌现出一批相当之优秀的文学志士。


这其中,就当属被称之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对于悲剧的理解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文学集大成之人!


不论是他笔下颇具有讽刺意味的《茶馆》,又或是看似讲述奋斗故事,实则讲述吃人社会的《骆驼祥子》,这些作品之中所塑造的悲剧故事又或者悲情人物——


即使过了半个世纪,也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或许,正是由于近代文坛太过璀璨,燃烧了太多‘文运’的光亮,这就使得当代文坛人才凋零。


放眼当今文坛,似乎真的很能有作家能把【悲剧】特别是【写实悲剧】这个题材写的出彩?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下,《许三观卖血记》横空出世!


当被知名文学大家刘震云老师,实名认证——


“这绝对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为震撼灵魂的一本悲剧力作!”


无数书友,纷纷慕名前来!


刘震云老师的书迷书友,大多数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他们这一批人——


其实对于江海这么一号人物并不熟悉。


可是,当看见他们那个年代,纵横文坛三十余载的文学大家刘震云刘老师,竟然对一位新人的作品如此之推崇?


这些人到中年的书友读者,顿时就克制不住了!


没错,《许三观卖血记》固然是很难买,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有钱又有地位的中年读者来说,想要弄到一本《许三观卖血记》来看一看,这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往日里还算是比较冷清的新华书店,今天,竟然罕见人潮涌动?


细心一点观察,不难发现,今天来到书店里购书的——


竟然罕见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如果说,按照平常的购书经验来看,这些中年人来到书店——


普遍都是买一些孩子上学所需要用到的补课教材?


可今天,他们却一反常态,一进书店非但不朝着【教材区】走,反而径直就冲着店员询问:


“你们这里《许三观卖血记》有没有卖?”


新书书店,还算是国内比较大型的书店,它们对于图书的存储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


一本书,只有库存达到3000册以上,才能被允许在店内上架。


要论库存,社区里那些小型的书店报社显然就没办法和这里比。


尽管,类似于《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图书还算是比较冷门,可对于这一小批中年读者的需求,新华书店还是能够满足:


“有的,请到这边来.”


宛若有些入迷一般,这些平时下了班,就着急忙着回家照顾老婆孩子的中年人,今天罕见的——


竟然在书店沉下了心来?


并没有着急回家,他们在书店里的阅览区域,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一开始,工作人员还没注意,以为这些中年读者只是一时兴起,想要找个空闲时间看看书放松一下?


直到,慢慢的


工作人员察觉到气氛好像有些不对劲?


这些中年读者,在翻阅着他们手里的《许三观卖血记》之时,宛若受到什么刺激一般——


他们的气压非常低?


按常理来说,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性子会慢慢变得沉稳?


可这些中年读者,在看书之时,不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于有些敏感之人看到上头之时.


竟然还会忍不住的潸然落泪?


你能想象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汉子,抱着一本书,在公共场合之下黯然落泪的情景吗?


而这样的情景,书店的工作人员,今天不仅是看到了一位——


他们甚至还遇到了好几位?


像是极度共情一般,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斯文男人,一边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边落泪感叹:


“许三观又何尝不是三十年前的我?”


“我三十年前,又何尝不是那个卖血换食的许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