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治愈系文豪?不,是致郁啊! > 第129章 出名一定要趁早!

第129章 出名一定要趁早!

作者:榴莲来了 返回目录

有时候,想刀一个人的眼神可能还真是挺难藏得住的?


透过孔溪这颇为认真的视线质询,江海发现,她好像不是在开玩笑?


“你为什么想给我来一拳?”


“我惹你了吗?”


孔溪的回答也是简明直接:“不给我捶,那版权费的事情你就自己去催。”


“连陶渊明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以为我江海会因为这点儿破钱卑躬屈膝?”江海态度非常之坚决,他同样一本正经地盯着孔溪,“你以为我江海是为了那点儿小钱委屈自己的人吗?”


孔溪眨了眨她那宛若秋水一般的眸子:


“难道不是吗?”


本以为,江海会硬钢到底,可谁料下一秒他的态度骤变:


“看人真准。”


只见江海一脸乐呵地盯着孔溪:


“只要钱能给到位,什么姿势我都会。”


“只要你能帮我催款,那就请不要怜惜我,狠狠来!”


“我这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皮糙肉厚.”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江海一脸乐呵的模样,孔溪莫名就感觉自己心里有些不爽?


她在看江海书的时候,哭得像个泪人,可这家伙非但一点儿也不抑郁,反而还成天笑嘻嘻的?


这一刻,孔溪脑海里闪过了无数个曾被江海刀过的角色——


也爱而不得的乐瑶。


也有有郁郁寡欢的顾楠。


一想到这些角色,在书里,被江海虐的死去活来的样子,孔溪心头的怒气值极速上升。


沉默半晌,只见她摩拳擦掌,用一种极其危险地眼神盯着江海:


“忘记告诉你了。”


“我这一拳,会有亿点点痛”


红星邬娱乐传媒给到江海的五百万影视改编版权费,可算是解了江海的燃眉之急。


当五百万打进对公账户的时候,连杨殊曼都有些吃惊:


“这钱,你哪里来的?”


尽管,知晓《穷鬼》已经卖出去了影视版权,但按照星天和影视公司的协议——


有关于版权费这個东西,从来都是三个月一结。


不管是再火的,这有再大的影响力,有关于这一点它都不能变。


因为这就是规矩,换言之,这就是行规。


“伱这钱哪里来的?该不会是来路不正吧,违法乱纪的事情咱可不能做啊”


面对杨殊曼的好心提醒,江海也是一五一十告知了她有关于这本书的来历:


“这钱,是我用命挣回来的”


当得知孔溪这么号人,竟然和江海熟识,并且两人貌似关系还不错?


这可着实让杨殊曼有些吃惊:


“还真是没想到,你竟然连孔溪都认识.”


市中心,咖啡厅内。


杨殊曼穿着一身略显温婉气质的工作制服,看着面前这个年纪比自己都还小的江海,顿时就有了一种相当之惊异的感觉。


这江海,满打满算才19岁,他甚至都还没到20岁。


这就是一个还在上大学的学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学生,靠着写书挣了好几百万不说,甚至于他不管是写网文还是传统文学,都能取得相当之不错的成绩,并且还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认识这么多厉害的人


这,真的是个学生?


“冒昧问一下。”杨殊曼有些小心翼翼地看向江海,“你家里是做什么的?”


杨殊曼并没有什么恶意,她只是想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家庭和父母——


竟然能教育出江海这种孩子?


江海的家庭条件,算不上差,但肯定也没多好。


他父母都是厂里的双职工,父亲是生产车间的管理层,母亲是车间里的工人。


你要说家庭给江海的成才提供了什么助力?


这,还真没有。


“我父母都厂里的普通职工.”


当得到这个回答的杨殊曼只觉得不可思议,江海身上,还真是完美诠释了作家张爱玲曾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


“出名要趁早。”


年纪轻轻,不仅在网文领域,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甚至在实体书出版领域,他竟然也能如此之优秀?


犹记得当初,自己十八九岁的时候——


她还在干什么?


她还在图书馆看书,还在寝室聊同学八卦,还在为升学毕业考证发愁。


可反观这江海,十八九岁的年纪


竟然直接就扬名海内外?


纵然,江海年纪的确是比她小,但杨殊曼却丝毫没有因此轻视于他,甚至于从某种程度来说对于江海这么一号人


她是很佩服的?


有时候,用【佩服】这两个字可能都不足以形容,可能更多的还是敬佩?


不依靠任何外力,单依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的人——


这难道还不值得令人敬佩吗?


“下午晚些的时候,我会联系印刷厂那边.”杨殊曼一脸郑重地看向江海,“印刷厂给到我们的报价不变,印刷一册书的成本是在18元,算上各大书店报社的上架,宣传推广这些费用,一册书的总成本是22元.”


“现在我们书的定价是32元,如果考虑到更多盈利,我们书的销售定价其实可以适当往上涨一涨.”


根据杨殊曼的测算,按照现在图书市场对于《许三观卖血记》供不应求的情况。


把一册书的售价从32元提升到38元,可以实现最大盈利。


可有关于杨殊曼的这一提议,立马被江海否决:


“钱,不是最重要的,我对钱没有兴趣。”


“我之所以出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本书.”


赚钱,那是江海的目的吗?


是,但也不全是。


相较于赚钱,实际江海出书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读者读到这本书——


然后狠狠刀他们!


提高书的单价,固然能让自己赚的更多,但势必会影响书的销量,书卖的越贵买的人自然也就越少,有关于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怎么能为了钱做这种本末倒置的事?


相较于赚钱,那肯定是刀读者们更能让自己开心啊!


“赚钱的事,你不必多虑。”只见江海目光炯炯地盯着杨殊曼,“你只管看住印刷厂,让他们抓紧时间印书。”


“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就好”


按照印刷厂的效率估算,五百万的二期投入,可以印刷出28万册《许三观卖血记》投入市场。


首期,印刷15万册。


二期,印刷28万册。


这两期加起来,投入到图书市场的《许三观卖血记》,一共有43万册之多。


尽管对于【畅销书作家】这个名号的标准没有细致划分,但业内普遍认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一年内累积卖出5万册左右的可算畅销书,超过50万册以上的,属于超级畅销书。


请注意一个前提,这是以【一年】的时间限度来划分。


一年以内,只要销售出去50万册的图书,就可以被称之为超级畅销书。


可是,江海的《许三观卖血记》,并没有等到一年,只不过一周的时间——


就已经销售出去二十五万册图书!


别人,一年卖五十万册,就已经算作牛逼。


江海,一个周的时间直接就卖二十五万册?


这不妥妥的【超级畅销书】预备役?


这不妥妥就属于超级爆款图书!


都不敢想,这要真是给到《许三观卖血记》一年时间,江海将创造一个怎样的销量神话?


青年作家,出版到第一本图书,销量直接过百万册?


这让那些成名已久,都没有过百万册畅销书经历的老牌作家脸往哪搁?


根据新华书店城南分店,这一个周的销售数据显示——


仅仅是这一个周的时间。


仅仅是他们这一家分店。


就已经销售出去3万册《许三观卖血记》。


三万册,这听起来或许还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但要知道上一本在城南分店如此畅销的书目——


那还是教育部统筹编著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啊!


新华书店城南分店,是一间室内占地面积532平米的中大型书店,在这之前——


还真是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类似于这种,个人作家出版书目,一周销售三万册的情况。


一个周,卖出去三万册,平均到每一天——


就需要销售出去4300册左右!


要知道,放在这之前,新华书店城南分店一天的进店人流,那都是没有4300个人的啊!


“这书,真能有这么神奇的吗?”店长林浦泽看着手里的《许三观卖血记》,顿时就陷入了沉思,“明明感觉买的人看起来都那么难受,可为什么.他们偏偏就是要买?”


“越买越难受,越难受越买?”


“现在的人难不成都是有什么抖M属性在身上的吗”


店长林浦泽清晰的记得,就是在昨天,一位看起来还算比较儒雅的中年人,就坐在书店靠窗的位置,默默流泪。


读到一半,像是情绪失控一般,他一边对着书声嘶力竭的哭喊:


“好惨,不想看了,我是真的不想看了.”


过了一阵儿,像是发泄完情绪一般。


虽然他嘴上喊着‘不看了不看了’,但身体还是蛮诚实的又将掉落在地上的那本《许三观卖血记》给捡了起来:


“再看一会儿,我真的就只看一小会儿.”


然后从白天开始在那里坐着,一坐就坐到了伴晚。


这一幕反常的情景,也是引起了店长林浦泽的注意,他清晰的记得——


一开始,到店里买这书的,普遍都是一些学生。


紧接着,这些学生的家长,就开始到店里来.


学生家长过来以后,又逐渐开始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步履蹒跚的朝着店里赶来。


而他们的个人诉求,无一例外——


都是过来购买这本名为《许三观卖血记》的书!


这一幕奇特的情景,顿时吸引到了店长林浦泽的注意。


拿起今天的工作日志。


店长林浦泽,在工作日志上,缓缓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受害人群的年龄段正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