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治愈系文豪?不,是致郁啊! > 第317章 苦难文学巅峰之作!人间即炼狱!请永远要相信希望的力量!4k

第317章 苦难文学巅峰之作!人间即炼狱!请永远要相信希望的力量!4k

作者:榴莲来了 返回目录

北大,未名湖。


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迎来送往,正朝着西门的礼堂快步走去。


原因无他,只因声誉响彻国内外的青年作家江海,将在今天下午四点钟的时候——


来到西门礼堂!


对于不熟悉作家圈子的路人来说,提起作家【江海】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陌生:


“这人是谁?”


“不过只是个小年轻而已,至于这么兴师动众的吗.”


纵然对于这位作家的名字不太熟系。


但要提起这位作家的作品,那可真是声名赫赫,如雷贯耳:


“什么?”


“你说就是这位小年轻,写出来的《老人与海》吗”


从《许三观卖血记》到《人间失格》,那种深入人心,透入骨髓的悲痛,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从《太阳照常升起》到《老人与海》,那种看清了世俗悲哀,却依旧努力的生活的精神,至今让人感动。


从《熔炉》到《素媛》,那种为弱势群体发声,痛斥世界黑暗的先锋态度,至今令人敬佩。


从《无人生还》到《东方列车谋杀案》,那种勇于挑战权威,情节紧扣心弦的剧情节奏,至今让人为之叹服.


作为当代文坛的发源地之一,从北大走出了很多影响当代中国文坛的优秀作家,随便举例都可以说出一大堆,就比如说什么:鲁迅、周作人、胡适、刘半农、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沈从文


这些曾经影响过一代中国文坛的文学大师都曾在此任教,围绕他们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社团,有力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进步革新。


可以说,北大是最为敬重名家的高等院校,也是每一位知名作家想要来此证道的圣地!


不是每一位作家,都有资格来到这北大的礼堂,开展有关于自己作品的宣讲。


细数当代文坛,能有资格来到北大宣讲,并在学生间掀起广泛讨论的作家——


那也是屈指可数!


很显然,这位名不见经传,只闻其作品不闻其声名的江海——


就是这屈指可数的几位作家之一!


葱葱郁郁的未名湖河畔。


几位穿着素朴的男男女女,一边朝着西门的礼堂快步行走,一边好奇心十足的讨论着:


“你们说,这江海老师到底会长什么样?他的《熔炉》我可是如雷贯耳,那种深入人心渗透骨髓的黑暗和痛楚,我直到现在都没办法忘记.”


“这还用问?”她身边戴着眼镜的男同学,开始幻想起江海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人物画像,“那一定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我在网络上看过他的照片,他的眼睛深邃而又凝重,他的气质古朴而又典雅”


“那可是能写出《老人于海》这般伟大作品的青年才俊”


正当几人头脑风暴,开始对于【江海】的模样,展开疯狂幻想之时。


远处。


一位袅袅婷婷,浑身充满了书卷气息的漂亮少女,朝着未名湖河畔的方向走来。


本来还在讨论江海话题的几人,见到迎面走来的这位女生。


顿时眼前一亮:


“那是.”


“颜如玉学姐?”


作为北大中文系文学社的社长,颜如玉在北大的地位可谓是无人能及。


现在的颜如玉,已经不是文学社的社长,准确来说,她现在是北大的任教老师。


经由两年的深造,她已经顺利拿下了北大中文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引荐之下,她成为了北大新一任的任课老师。


文学一途,靠学位证书,证明不了任何事情。


能留在在北大任教的老师,从来就只看两点——


一是才气。


二是能力。


毫无疑问,现如今颜如玉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也算得上是举重若轻。


自从当初在亚洲高校文学联赛上一战成名之后,颜如玉又产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章以及文学作品。


成为了北大当之无愧的才女。


她被誉为新鸳蝶文学流派继任人,也是继作家张爱玲过后,最受读者欢迎的青年女作家。


以往,大家想要见到这位号称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北大才女】,都只能在她的公开课上才能一睹其芳容和谈吐。


任谁想到,课余时间从不在学校露面的颜如玉


竟然会出现在这未名湖?


“我想上去,要个签名”也就是有年轻女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想要上前去找这和蔼可亲颜如玉学姐索要签名之际。


她眼神一扫,发现在颜如玉身边


竟然站着个男生?


要知道,纵然颜如玉留校任教,可她的真实年纪,也不过二十六七.


不论是在校学生,又或者是任课老师,但凡单身的异性,都对于这位年轻且优秀的女作家抱有一定幻想。


只不过!


像是全身心投入到文学路途的研究当中一般,颜如玉对于这些追求者的态度,向来秉持着三点原则


热情。


礼貌。


但保持距离。


很少看见颜如玉像今天这样一般,与一位同她年龄相仿的异性,在公共场合有说有笑。


她不仅能模样亲昵的和身旁这人笑着打趣,态度是如此之温婉柔和。


甚至于.


好像还完全放下了戒备心?


也正是基于同性相斥的缘故,目睹这一副景象的男同学,当即就对颜如玉身旁的异性产生了一种莫名嫉妒的心理:


“这人是谁?”


“他也配和颜如玉学姐约会?”


“他也配和颜如玉学姐走在一起.”


两人说说笑笑,从几人身边路过。


有人反应过来,连忙冲着她打招呼:


“颜老师好.”


“你们好。”颜如玉礼貌朝着众人点头,随后又举止亲昵侧过头去,小声和身边的男生交谈,“我同你讲.”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尤其是颜如玉对待身旁异性那一副亲昵熟络的模样。


年轻男生的醋坛子,顿时就碎了一地。


他顿时就止不住的绝望哀嚎:


“看来我没机会了”


看着他这一副痛失挚爱的模样。


身旁的女学生顿时就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就算颜如玉学姐瞎了眼,别人也看不上你.”


如果眼神是一把刀,并且这把刀可以杀人的话——


那江海已经被枪毙一万次了!


江海也未曾料想到,这颜如玉在北大的人气.


居然会如此之高?


饶是这北大校内,三步一个状元,五步一个探花。


可即便如此.


状元也不能免俗!


状元也有追求自己爱情的权利!


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试问谁能拒绝一位模样俊秀,气质温柔,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书卷气,纵然外表看起来柔弱异常,但内心实则无与伦比坚定,外柔内刚的漂亮大女主?


“你也太火了,能不能离我远点儿.”江海正想抱怨颜如玉在北大这颇为恐怖的人气。


谁料,颜如玉完全就不在意。


像是好奇心彻底被勾起来了一般。


她一脸好奇地看向身边的江海:


“所以.”


“你说的这本《活着》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


“你是已经有了大纲吗?又或者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思.”


你要问《活着》是一部怎么样的作品?


如果按照官方的要求来回应,那江海会这样回答你:


“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名为福贵的农民,早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的先锋纪实主义文学。”


“这是一部描绘苦难,但从不歌颂苦难的作品”


但如果要按照江海本人的说法来回答。


那江海会这样给到解析:


“和《无人生还》有些类似,这是一部主打全都得死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主打一个全都得死?


这就不得不牵扯到书中的剧情.


《活着》讲述一位老实农民在时代浪潮下度过的悲惨一生,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也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荒诞戏剧。


在时代的浪潮之下,经历了饥荒,抓壮丁,受地主欺压一系列岁月历史的变迁,主人公福贵的亲人一位又一位从身边离世。


父亲,在向债主讨要房契无果之后,被活活气死。


母亲,因家境一贫如洗,在生病之时得不到药物救治,最终病死。


妻子,因患有软骨病,多方医治无果之后撒手人寰。


女儿,早年间遇到突发疾病变成哑巴,最后因难产大出血最终离世。


女婿,在做工之时,被雇主家的水泥板活活砸死。


外孙,因吃豆子囫囵吞枣吃的太急,最后被活活噎死。


儿子,因血型和县长夫人相同,在抽血的过程中,被医院活活抽死


你很难相信,这些遭遇


竟然会是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发生的经历?


你也很难想象,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


竟然还能有人能在这种近乎于致命的打击之后,他还能顽强的活着?


什么叫人间即炼狱?


福贵的活着,就是对人间就是炼狱这一说法,近乎于完美的诠释.


“你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位主角?”在听闻江海这一番长篇大论的描述之后,颜如玉感到不解,“苦大仇深,身上背负了血海深仇,可却依然在这个世界上苟延残喘?”


“你为什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反人类到不正常甚至有些.变态的故事?”


用【变态】这两个字来形容一部传统文学,这固然是有些不合适。


但是,不得不说.


单从江海所叙述的这部分剧情来看。


用【变态】二字来形容他所想要讲述的这个故事,真的是没有毛病?


一个人为什么可以悲惨到这种程度?


身边的亲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不停在自己身边离去


看谁谁死?


怕是丧门星都不带这么变态的吧.


而对于颜如玉的疑惑,江海的神色从一开始的平淡叙述,到中间的兴致大起,再到最后的眉飞色舞:


“因为,我只要想到读者在看这本书时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的样子”


“我就会觉得很兴奋.”


什么叫变态?


这才叫真正的变态!


一言不合,就开始对书里的人物动刀子.


“你的书不一定是变态,但是我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颜如玉看向江海眉飞色舞的模样,一脸的意味深长,“你一定是个变态!”


“通过给读者接连不断发刀子的操作,来满足自己在写作上的成就感?”


“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什么话?”对于颜如玉的质疑,江海则是完全就不赞同,“这怎么能算变态?”


“我这是通过描绘旧时代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来赞颂现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让大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两人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


很显然,对于彼此的说法,两边谁都无法说服谁。


路径未名湖,横跨东区。


从东区门口一路来到这西区礼堂。


江海刚抵达礼堂门口。


早就在这里等候已久的北大老师,立马就迎了上来:


“江海老师,您可算来了”


北大礼堂,是北大最重要的聚会场所,这里是北大古典园林区最宏伟的建筑,原名施德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


不是什么人能有资格在北大礼堂开宣讲会。


历届,在北大礼堂开过宣讲会的贵宾,包括但不限于:俄大帝、美总统、法国务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可以说,江海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走到这北大礼堂——


这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成功!


这就已经证明了他在当代文学界的地位!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一双双充满了期盼的目光,以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当江海走入礼堂之际,如潮水般的呼喊声,顿时如山崩海啸般涌来:


“江海老师~”


“江海老师来了~”


“江海老师好~”


一位毕业于普通院校的普通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顶至高,成为无数清北学子的榜样,当代青年努力的方向.


江海本身的经历,就足够励志!


当亲眼目睹这样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这样一位影响了中国文坛乃至是世界文坛的人物,就这样出现于自己眼前之时.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当即有情绪失控的北大学子,朝着江海的方向大喊:


“江海老师,看这边啊.”


北大,是一个拥有着文学传承的国度。


有相当一批影响中国近代文学的作家,在这里创作并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经典而又优秀的优质文学作品。


就比如说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之时,就在这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狂人日记》,《风波》,集《呐喊》,都曾经是在北大任教之时留下的优秀文学作品。


有些人,从家里走到北大校门,只需要十分钟。


有些人,从家乡走进这北大学堂,却足足用了二十二年!


小时候,总在为上清华还是上北大担忧懊恼.


上清华?


貌似北大也还可以


上北大?


好像我又舍不得隔壁的清华


如今,终于来到了这个只在课本上看到过的地方,又怎能不在这个曾经只在传闻中听说过的地方.


留下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印记?


五四青年节在即。


当即,有学生代表冲着江海提问:


“江海老师,同属于吾辈青年,您对于我们这一辈青年人有什么想说的吗?”


青年,永远属于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兴盛的中坚力量!


青年强,则国强!


对于青年未来的展望,江海只说了一句话:


“未来属于你们!”


对于青年未来的寄托,江海的回答质朴而又直接:


“我希望你们活着!”


“好好活着!”


“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在被学生问即:


“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能否透露一下您最近是否有创作新书的想法?”


当着现场上千位学生的面,江海径直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将在北大借宿,并创作一本以苦难纪实文学为主题的新作。”


“我希望当代青年,能通过这本纪实文学——”


“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新作的名字已经想好,书名,就叫《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