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仙武大隋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手胜负,铁木真的回应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手胜负,铁木真的回应

作者:勤奋豆豆 返回目录

“呜~呜~呜~”


寒风拂过大地,透出无尽的苍茫。


襄樊汉水,本也算是富庶之地。


可自从汴京沉沦,大宋南迁,襄樊从腹地沦为边境之后。


富庶和平这几个词,就和此处彻底告别。


与此地同时出现的,只有入侵,抵抗。


对兵戈,对战乱,襄樊地域的人早已习惯。


但此时。


从那无边大地升腾而起的杀伐之气,还是惊住了所有人。


两道如同龙卷一般的气血,从襄阳樊城,两座城池中,冲天而起。


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这么多年来,襄樊一地,从未真正和平过。


战争对于此处,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每次战争,两座城池都是属于被动挨打的那方。


无论是面对金国,还是蒙元。


都只是苦苦维持,城池在破与不破之间徘徊。


对大宋百姓,对襄樊百姓。


战争他们见多了。


可是这般可怕的杀气,这般冲天的军阵气血。


还是从属于他们的城池中出现。


这可真算是破天荒的场景了。


哪怕是不懂兵事的普通人,都可以从那升腾的气血中,感受到汹涌澎湃的杀意,和极致的攻击性。


攻击。


这个词语,对大宋来说,简直是恍如隔世。


上次听到,还是岳武穆北伐的时候。


那已经是数十年,近百年前的事了,经历过,看到过那般场景的那代百姓甚至早就已经不在了。


“呜~呜~呜~”


襄樊两座城池中,同时响起苍凉的号角。


配合滚滚流淌的汉水,让所有人感到浑身一震。


但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由自主的落到了一面旗帜之上。


迎风飘扬,单字横空。


代表高长生的高字帅旗。


但让人意外的是,这面旗帜竟然并不在襄阳,也不在樊城。


而是位于襄阳樊城,两座城池之间。


要知道,帅旗即是大纛,大纛所在,也就是高长生帅帐的位置。


高字大旗飘扬在这里,也就代表,高长生,代表隋军的核心就在此处。


不在坚固的城池,而是在野外。


“如何了?”


“都按照大帅的吩咐,李世民镇樊城,杨玄感镇襄阳。”出声的是李靖。


但说完之后,他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犹豫迟疑之色。


良久之后,才咬牙开口:


“大帅,如此安排,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缓缓抬头,李靖的眸中不由自主的划过忧虑之色。


襄樊地域,两座城池无疑是核心。


互相拱卫,互为依靠。


也正是靠着地利,大宋才挡住了接二连三的入侵。


把此处作为战场,这两座城池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手段。


无论是在襄阳,还是在樊城,都能衍生出不同的战法。


毕竟高长生不是大宋朝廷,他不会让两城各自为战,肯定可以把两座城池勾连在一起。


所以,此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坐镇雄城,居中指挥,统领全局。


但现在,高长生却是让李世民和杨玄感入驻了城池,自己帅帐却摆在了两城之间的地域。


最为重要的一点。


打下樊城后,一直跟在高长生身边的他,亲眼看到了高长生的所有兵力布置。


李世民和杨玄感,虽在城中,但放在他们身边的兵力并不算多。


也就是说,高长生将大部分的兵马,也都摆到了野外。


放眼望去,看着前方,还有周遭侧翼摇曳的旌旗。


饶是李靖也不由得头脑发涨。


很明显,高长生这是准备和对方野战。


“毕其功于一役吗?”


李靖揉了揉发酸的额头。


襄樊地域,水网密布,汉水及其支流,将襄樊地域分散的七零八落。


这对于北方游牧骑兵是极其不利的。


但同样,他们这支部队,也同样以骑兵为主。


也就是说,摆在野外,他们和蒙元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


脑中模拟着整个襄樊的地势,同时推演着即将发生的战斗。


但很明显,眼前的场景实在是太过复杂。


地势复杂,各支部队也同样复杂到极致,任何一点差池,都能够影响战斗的进程。


最重要的,他暂时看不透高长生的总体布置,也不知道他的主攻方向,而铁木真会从何处而来,会以何种方式参战,他也不得而知。


“大帅身系大军安危,依末将看,不如将帅帐移至城内,铁木真麾下毕竟带着军魂部队……”


大军已经展开,李靖也不奢望可以改变整体布置。


但在他看来,高长生的位置还是太过危险。


身处城外,虽然前后左右,都有兵力布置。


但万一出现意外,别说高长生,哪怕是大纛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支部队的士气。


而军魂部队的冲击力,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很显然,高长生并未采纳李靖的建议。


“无须担心。”


“可有铁木真的消息。”


高长生摆手道。


“铁木真已经动身,但并无特别的消息传来,不如将杨虚彦传来一问。”


“他是铁木真的送信之人,在对方军中呆的时间不短,想来应该能问出什么。”


“而且,他好像从头经历了玉门关之战,很可能亲眼看到了……”


最后一句话并没有说完,但话里的意思相当明显。


“不必了,铁木真的布置,不是他能看出来了,从他口中询问,是得不到真正信息的,反而可能被误导。”


“至于,玉门关之战,此战过后再问不迟。”


“传讯回去,把此人看好了,别让他死了。”高长生淡漠开口。


李靖轻轻点头。


临近大战,确实不是询问玉门关细节的时候。


无论是一众将领,还是对大隋士兵来说。


此时都不适合去关注这些,若因为玉门关之战,靠山王之死,引起士气的波动,那才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他也怀疑铁木真派杨虚彦传信,心中未必不是存的这个目的。


“严密关注铁木真的动向,还有玉门关沿线的兵马调动。”


“铁木真既然派人传信,那他就不可能不来。”


“但他绝不会简简单单的率兵离开玉门关。”


“针对玉门关沿线的隋军,他必然会做相应的布置。”


说完,高长生缓缓抬头,朝着远处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