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撤掉评议?竟然和传言中的一样!

第一百五十六章 撤掉评议?竟然和传言中的一样!

作者:不吃小南瓜 返回目录

“难道张硕的理论是正确的?”


“这不可能吧!”


“不谈理论是否正确,理论物理的验证……哪有这么容易!”


从物理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都是错误的,能一直流传并深入人心的物理理论,属于其中非常稀少的存在,而一项正确的前沿性理论,从提出到验证往往需要几十、上百年。


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波,也是跨入新世纪以后才验证出来的。


希格斯粒子,验证跨度为六十年。


张硕的理论才提出了几个月?相对于理论的时间验证来说,几个月简直是太渺小了。


验证过程也很神奇,就只是做一次设备测试实验,就直接发现了对应的现象,听起来实在不可思议。


另外,张硕所提出的理论只是一个以力为基础的构架,可以朝着很多方向去思考,甚至能在构架的基础上发现很多有趣的解读方式。


比如,“力是宇宙存在的基础,先于物质而生”、“四大力有关联,甚至可能是同一起点”、“四大力不止是统一,而是归一”。


等等。


这些框架的内容,明显违背了现有的物理认知,但不能说是错误的。


常规的物理认知都是从物质以及能量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而张硕的理论是从基础力的角度去做解析,两者并不存在直接性的冲突。


以张硕塑造的理论框架中,联系cp组新方向,也就是‘强电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就能分析出一种实验现象——复杂力场。


之所以说是复杂力场,是因为力场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电磁场,也可能是引力场,又或者是不同力场组成的混乱力场。


这是因为实验目标是寻找‘基础力的交点’,当找到了焦点,‘力的流向’就会出现不同。


比如,把电磁力为啥形成一条射线,而在射线的一个位置出现了‘岔路’。


当点位移动到岔路的时候,自然就可能走向‘另外一条路’。


这是对于理论的解读。


一些学者听过张硕的理论报告,对于理论的理解也很透彻,但他们还是认为cp组的实验,真正能发现‘基础力的交点’。


哪怕理论是正确的,真正反映在实践中要有发现也是很困难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引力射线’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才会出现岔路,那么所谓的‘岔路’就必须要在超大型黑洞上才能找到了。


所以他们得知实验发现都感到非常的惊奇,“如果真的有发现,可能也就代表张硕的理论是正确的。”


当然,理论验证没那么简单。


即便是确定实验中制造出了复杂力场,也必须要找到明确基础力之间关联的信号,才能确定四大类之间是有交点的。


这是因为力场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超子衰变和运动结合的过程引起。


实验是很复杂的,牵扯的因素很多,包括地球引力、强磁场、粒子衰变、粒子之间的电磁力以及各类放射性的能量,等等。


不管是做任何一种实验,想要把所有因素都排除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必须要找四大力关联的明确信号,才能证实理论的正确性。


当然,重要的是实验有发现。


这也绝对会震动国际物理界,甚至是震动国际的惊人发现。


项目评议委员会办公室。


汪进听到消息以后,就一直在摇头,“这根本不可能,就是谣传!”


“你们相信吗?”


“一个理论刚提出来,不管是否正确,然后就验证了?这可是高能物理,不是折个纸飞机看能飞多远……”


他说的都笑了出来,觉得自己的举例很有意思,“总之,我感觉不可能,他们故意传出这种消息,应该是为了应对年后的评议吧?”


这个说法提出来,让其他人也有些疑神疑鬼。


要说为了年后的评议,传出个有发现的‘小道消息’也不是不可能,反正也没什么后果,就只是学者之间传一下而已。


如果有些人相信了,并对研究有期待,那么项目评议会肯定会投赞成票。


这种想法只维持了两天时间。


高能所物理中心对于实验发现非常的重视,他们对于数据反复进行了验算,还在实验后对设备进行了几项测试,他终于确定发现没有问题。


然后,高能所在平台发布了公告,“在新一次的实验中,cp破坏研究组利用谱仪探测装置,观测强磁干涉下科西超子的衰变过程……”


“通过观察时间间隔的粒子运动变化,研究组发现粒子运动受到了其他影响,其具体表现为伴随着时间粒子运动和预估数值存在巨大的偏差……”


“我们分析认为,强磁干涉超子衰变过程中,内部产生了一种未知的力场。”


“这种未知的力场,影响到了粒子的整体运动,也让整体变得不可控……”


在对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后,公告最后宣布道,“实验具体数据内容以及相关的研究,将会发布在《自然》杂志。”


对于大机构来说,投稿顶级期刊就容易多了。


高能所确定了实验发现以后,直接联系了《自然》杂志编辑部就确定发表了。


这是因为大型机构本身就是研究的担保方。


倒不是说《自然》杂志相信研究内容,实际上,他们相信不相信都无所谓,重要的是,高能所要发布一个非常惊人的实验成果。


一些实验的研究成果根本无法进行实际验证,编辑部不可能派人来参与实验,挨个检测各项数据,所以实验相关的内容,要发布就必须要有权威。


比如,研究团队非常有名。


又或者,是以大型科研机构的名义进行发布的,就可以直接通过审核。


如果中途出现了实验造假,对学术杂志反倒是有利的,不管是《自然》,还是《科学》,都刊载过作假的研究内容,也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起关注的研究选择发表在了杂志上。


这就代表了杂志的权威性。


高能所并没有发布具体的实验成果,也没有标注实验数据之类的具体内容,他们只是在平台上发了一个公告,但也足以引起学术圈的哗然。


之前流传的只是小道消息,一些参与实验的人说是有大发现。


现在则是肯定下来了。


“还真是有发现?小道消息是真的,怪不得他们说的言之凿凿!”


“这么重大吗?分析认为是力场,和传言中的一样。”


“如果是力场,岂不是能联系宏观?那未来是不是能够以此研究出可应用的科技?”


“所以,张硕的理论是正确的?”


“再看看吧……”


很多学者都感到惊喜,一些物理领域的学者则忍不住研究起了张硕的理论。


如果发现被完全确定下来,张硕的理论就可能成为未来高能物理研究发展的方向!


……


在高能所发布公告以后,汪进已经闷在办公室里不说话了。


他无话可说。


哪怕心里有一万个不相信,但也必须接受眼前发生的事情。


高能所物理中心会为了cp组的问题,去发布虚假试压成果信息吗?


当然不可能。


这就和《自然》杂志不去审核,就直接让实验成果发表的意思一样。


高能所,本身就是研究的担保。


他们的名声、信誉、权威性,都会成为研究的担保,就是实验成果造假被爆出来,一切的一切都会受到影响,也会牵扯关联很多人。


那些人肯定不愿意为‘与自己无关的实验’买单。


所以高能所一定是在实验中有发现。


每当想到这个事实的时候,汪进就觉得自己是在做梦,做噩梦。


他不想接受。


这件事就对他个人影响太大了。


担任项目评议委员会主席,会议上宣布审查cp组的新方向,给出的理由是‘理论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当时汪进和其他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大家都觉得理论不行,一个新的物理理论,一个没有被国际认可的理论,就确定一个大项目的方向。


这怎么能行呢?


这个全新的理论还看不懂、不理解,评议自然是不能给通过的。


结果理论发表以后,得到了理论物理第一权威人士爱德华威腾的大加赞赏。


他本人也被打上了‘一文不值’的标签。


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起了评议审查的重要性,批评cp组不应该继续实验,结果对方理也不理,还继续进行设备改造和实验。


然后,有了大发现!


现在还说什么?


外面的人可能会说,“评议是怎么做的?如果项目被暂停了,重大发现不就没有了。”


“评议拖了研究的后腿!”


“项目进行的再慢一些就被暂停了,到底是怎么做的决定!”


还有谁服他?


外面的学者会怎么看?


在整个学术圈里,他都会直接沦为笑柄,至于学术圈外的人,早已经把他和‘一文不值’联系在一起了。


汪进想想都感觉很绝望,他不由自语着,“怎么就这样了呢?”


“cp组,这就有成果了?”


“我做错了?”


有人过来劝解道,“汪院士,最近还是低调一些吧,已经有舆论在说你了。”


汪进抬起头不满道,“当时不是大家一起决定的吗?又不是我一个人。”


来人抿了抿嘴。


Cp组项目评议确实是很多人一起决定的,但谁让汪进是评议委员会主席呢?


他还公开接受采访,等于是正面和cp组打擂台。


他们确实也同意对cp组新方向进行审查,但其他人就只是评议委员,评议委员可不是什么工作岗位,只是受邀参与工作而已。


这就和奖项评选委员会成员一样,要做什么决定的时候投个票就可以了。


来人还是继续劝了句,“现在的情况,要不我们撤掉评议?”


“撤掉评议?”


汪进满眼挣扎,他也知道撤掉评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因为对方有实验发现就撤掉了评议?


面子……


他想想还是很不甘心。


当正在犹豫的时候,院长王长利电话让他直接做出了选择,“汪院士,把cp组的评议撤掉。”


“不要让评议组再陷入舆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