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练到纯阳无极,才发现是诡异世界 > 第二十八章 纯阳金丹

第二十八章 纯阳金丹

作者:那就酱紫吧 返回目录

翌日。


往常冷清的衙门却罕见的热闹。


只见数百民众已然团团将衙门包围,手中提着篮子,里面放着烂菜叶子或者鸡蛋。


只要有人出来,那么就会遭受围攻。


苏渊的面色很不好。


他坐在县尊位置上,后面的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大字。


【明镜高悬】


“铁神捕,你说,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苏渊语气低沉,暗含着怒气。


他一个三甲及第,最后来到这偏远小县当县令。


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将清平县治理成这般繁荣模样。


他每日闻鸡而起,夜深时才睡。


这两年来几乎没太休息过,每日操劳,就连妻子如今都成了这般模样。


但为何会这样。


“这些愚民!他们宁愿去信一个莫名奇妙的劳什子教派,也不信我?!”


苏渊忍不住怒喝道。


他只觉得自己的付出,自己的一番苦心都成了竹篮打水一般。


铁神捕也冷冷说道:“做实事的比不上表面做花的,这清平县到今天,功劳几乎能算在县尊身上,那些愚民却觉得是羽化教的功劳,哼!”


苏渊捂住额头,随后摆了摆手。


“算了,算了,今日回家,休息!”


今日的清平县注定是一个喧闹的地方。


四处都在游行,都在抗议着官府的不公。


角落里,一对母子正在争执着。


“我想去科举...”


“听话,你懂什么,听我的,加入羽化教,比那科举不知好上多少。”


“我真...”


“你今天不去,就是不认我这个母亲了,你到底去不去,若是不去,今夜就断绝关系。”


男子面上挣扎,看着母亲的样子,最后还是不敢说出不去的言论。


街边上,几个人影对视了一眼。


“这些清平县的人真奇怪,如今广源府已是大乱了,民众如牲口,这清平县如此清明祥和,几乎人人安居乐业,却有这么多人不满意官府。”


“还有这羽化教又是做什么的?”


另一人则是轻蔑一笑。


“与其求神拜佛,不如相信自己,这些人是当神佛是自己的儿子吗?什么事都会满足。”


.....


何清已经醒过来了。


睡醒后杂念倒是不多,但心中仍旧蒙昧,灵光未开。


“听说那些道人在突破前都会遭到域外天魔侵扰,思绪不宁,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敖雪口中正不停塞着包子,一边说着。


何清缓缓摇了摇头。


“这是我自身的问题,与天魔无关。”


一个的人往往遇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中产生的问题。


这就像是自己在与自己角力一般,甚至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明见本心,知行合一。”


何清不由想起前世种种典籍文章。


“或许,这个世界也有相关的文章。”


苏府的藏书很多,何清干脆去苏府看书,去看当世各种大儒的著作,去看历代的传记。


在阅读中,他的思绪似乎越来越寂静,越来越纯粹。


到了翌日,何清已经将大部分的书看完了。


到了他这种耳聪目明的程度,一目十行根本不是问题。


而另外一侧,铁神捕与承德道长的探案却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难度。


有铁神捕在,有青木散人在。


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找出新线索。


但他们却无法去探查。


不光是那些民众的干扰,甚至还有一些大和尚也混迹在这些民众之中。


青木散人看着那些穿着百衲衣的和尚。


随后,他冷哼一声。


“什么和尚,一个个穿的破烂,肚子大的跟猪一样。”


当然,人分善恶,不可一概而论。


也有一些极善的和尚过来询问。


一个年轻俊俏的和尚就对清平县的种种情况感到疑惑不解。


“几位施主,小僧安慧,究竟是什么情况。”


“你们为何又要下山?”铁神捕冷冷问道。


“方丈说山下有民众不安,被压榨,所以才下了山。”安慧和尚说道。


“哼,这些人可都是羽化教的人,你们白佛寺难道也是羽化教的不成?”铁神捕冷冷道,言语中充斥着恶意。


安慧和尚却摇了摇头。


“小僧不知。”


“那你知道不知道他们犯下的罪过?他们杀了多少人?”


“小僧不知。”


“那其余人知道吗?”


安慧和尚迟疑了一下,随后说道:“小僧既然不知,他们也应该不知。”


“那他们就要肆意维护,干扰衙门运转,使得清平县更混乱吗?”


安慧和尚沉默了。


随后,他说道:“那就请诸位告知小僧,若有问题,小僧愿陪诸位一同,略尽绵薄之力。”


铁神捕冷笑道:“谁知道告诉你了,你会不会转头就去通风报信。”


“小僧愿以佛祖起誓。”


铁神捕看了眼青木散人。


见他点了点头。


“那好,那就不妨告诉你。”


于是众人便将那天的情况告诉了安慧和尚。


安慧和尚听后面色顿时大变。


......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飘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


何清看着眼前的道诗。


这一刻,他胸中郁气已是尽去。


“明心见性,复守本心,知行合一,原来如此。”


何清知晓了自己未曾达到纯阳合一,先天无极的最大问题。


这一刻,他已顿悟,他已经寻到了自身的根本。


只见何清盘膝坐在地上,小腹处却泛起阵阵神光。


一刹那,天地皆暗。


只因此刻存于天地的纯阳之气俱被何清吸纳。


何清神识引入识海,内视自身。


这一刻,他只觉得一点灵光忽生,耳中升起海潮之声。


似乎有什么至关重要,关乎性命根本的东西尚在凝结。


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


何清明悟了。


只见体内纯阳罡气尽皆凝聚,如海潮般往小腹涌去。


那一点灵光泛起纯金之色,赫然化作一道宛如日月的金丹。


金丹自生,以精气神三者为药,熔炼为一。


又通三关开九窍;通大周天,得三昧真火。


只见金丹中一片火海沸腾,这便是三昧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