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 第19章 唢呐一响,全剧终 ~

第19章 唢呐一响,全剧终 ~

作者:威馆长 返回目录

“师傅,看看,我写的!”夏天美汁汁的把一本《儿童文学》塞马老头手里。


自从跟马老头学京剧,夏天就经常来串门。


有的时候送点吃喝,有的时候来给他演练一下自己新学的拳法。


说一说最近附近又有几个小子不长眼要跟自己“切磋切磋”,被自己打服了。


马老头年轻的时候是名角,著名的武生,身手肯定是不错了。


现在老了,跛了一条腿,身体也垮了,所以总是劝夏天不要太闹,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有分寸。


老头人很好,跟他相处很轻松,还能学到东西,听他讲一讲旧社会时候的趣事。夏天经常来。


师徒俩聊了一会儿,兴起唱几嗓子,非常的安逸。


夏天学东西太快了,身段、眼神、唱腔……四大基本功的唱念做打,那真是随便学随便练。


本来马老头就打算随便教一教,夏天也只是打算随便学一学,但就这么一随便,能教的能学的,就都差不多到手。


马老头有时候自己都感慨:天才!


不光是京剧的天才,还是习武的天才。


夏天在少年宫学武的事儿,他也是知道的。


没想到还能写文章?!


“你写的?哪个?!”马老头好像有点激动。


他心里是有疙瘩的——自己是下 9流,遭了大罪了,一直希望夏天能走一条正路。


夏天给他翻到了《咕咚来了》,“就是这一篇,算上封面这幅画,一共给了四块钱。”


说着,夏天递上了一双布鞋。


“内联升?你买这玩意干啥?拿回去给你爸穿。”马老头不收。


“我爸脚比你大一号,穿不了。”


“那你留着穿!”


“你看我脚上这是啥?快收下吧!我新的稿子都已经过稿了,下个月就发。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夏天往那一坐,活像是旧时那些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


马老头无奈的摇了摇头,收下了千层底的布鞋。


这内联升也算是百年老字号了,清咸丰三年,即公元 1853年就创立了,一路延续到现在,今年刚恢复了“内联升”的老招牌。


所谓“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老燕京最讲究这个。


内叫个地道~


……


虽然小学毕业就 S业了,但少年宫那边还没 S业。


绘画、书法、乐器,全都学着呢。


绘画班现在老师有事都是让夏天带其他学生,学乐器那更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精,一精就换——把老师给气的。


武术班更是大师兄了,闻天色变~


这天夏天正在练剑术,三尺青峰在手中寒光凛凛,那叫个帅啊!


果然,练大枪哪有这个有范啊?


清俊少年持剑玉立,实在有点帅呆了!


这年头人都黑一些,也健康不少。但夏天就白,比晒得跟黑泥鳅一样的同龄人,普遍要白两个色号。


加上大高个和清秀的五官,凌厉的剑眉和眼神,当真具有杀伤力。


不少不知情的十五六、十六七的小姐姐们,私下打听夏天的消息。


前两天还有一个大胆的小姐姐,在夏天给师弟们演练剑术之后,大胆搭讪,问夏天名字。


夏天:“中原一点红~”


“啊?我问你名字?”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夏天一个漂亮的收剑,一拱手转身就走,三两步人就拐到走廊尽头了。


装了 B就走~


笑话,女人只会影响我中原一点红的拔剑速度。


当然了,很快这个新来的小姐姐,就会在其他女同学口中得知夏天的真实年龄~


最近刘教练又给自己介绍了两位练拳的老师傅,一个祖籍鲁省,一个祖籍冀省 C州。


都是通过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联系的,对于夏天“啥拳法一周精通”的说法都不信。


刘教练用这一招,不知道激将了几个老师傅了。


而夏天也没给他丢过脸。


到现在十三四个师傅了,超过三十种的拳法、器械啥的,没有难度,完全没有难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得学会,学会了你还得练。


因为脑子学会了,手还学不会呢。


有些拳法的发力是非常古怪的,需要常年的练习,一般三五年才能真的练成。得下功夫!


但到了夏天这里,基本上看一遍教一遍,就会了。


自己练几遍就能找到发力和劲儿,就好像这副身体天生就有这个本事,不需要练,只要“想起来”就行了。


别人都是脑子学会了,身子还没反应过来呢。但对于夏天来说,这副身体的每一缕肌肉都“很听话”。


那些需要长年累月练成肌肉记忆的功夫,对于他来说也就是几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拳法杀手啊!


不知道多少老师傅在夏天这里遭到了打击。


好些人在教了拳之后,都在刘教练的“答谢宴”中喝多了。


酩酊中回忆自己当初学拳的时候何等的不容易,下了多少块苦功,被师傅打了又打。


现在遇到了这么一个怪物!


一方面拳法有了传承,一方面心里非常的不平衡。


“这他么啥呀?哪有这样的?俺当年练了一年半才找到发劲,师傅还说我有天赋。他就练了四天,中间还学了一套七星螳螂拳?!”


……


“你要跟我学唢呐?!”春爸杨千里有点奇怪。


夏天他是知道的,从搬到燕京来就知道隔壁老夏家有个傻小子——后来竟然一下子开窍聪明了,还和自家大春关系非常铁。


经常来混吃混喝,还有找自己媳妇缝衣服——夏妈的针线活已经是出了名的差劲了。


有点啥扦裤脚的活儿,都是请春妈帮忙的。


春妈那是老裁缝了,当年在东北就干裁缝,现在在服装厂管剪裁。


关于夏天,街坊邻居都是觉得新奇。


虽然说这孩子爱好点拳脚,但毕竟街坊邻居的孩子是第一批被驯服的,就少挨了很多打。


既然不打自己孩子,那打架就不算是啥事。


尤其是夏天嘴甜,有啥事也真帮忙,聪明、成绩又好,长得也好看,谁不得意啊?


但春爸也没想到,夏天忽然要跟自己学吹唢呐啊。


他倒是知道,夏天会口琴,还在少年宫学过二胡和笛子,但唢呐……这年头真没啥人学啊!


“你学这玩意干啥?我听你妈说,那歌舞团想要培养你弹钢琴,你不弹钢琴吹唢呐?你这孩子,咋的,缺根筋啊!”


大春一家是前几年从东北那边迁过来,口音就让夏天非常亲切,几辈子前的老乡儿啊~


“学学高雅的乐器多好!”


春爸对于夏天的天赋其实是非常眼馋的,他多盼着自家大春也有点音乐细胞。


结果他那仅有的音乐细胞,竟然点在了打鼓上。


没错,大春会打鼓,而且打的还挺好——他爷爷是生产队敲鼓的,从小那是耳濡目染啊!


正所谓奶奶带的会跳舞,爷爷带的会敲鼓。


据说大春五岁的时候就会打鼓了!


不过大春的态度非常不端正,是嘴一张眼一翻,随手敲两下糊弄糊弄就得了。


夏天给他一个号称:厌世鼓手。


跟社 C上班一样!


春爸:你看看人家夏天,笛子、二胡、钢琴!你看看咱家,唢呐、鼓!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尼~


夏天那真是老会说话了:“唢呐是真好听啊,就是不好和音,只能独奏。


所以说,乐器中最孤独的我总感觉是唢呐。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自欢喜悲歌。


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


杨叔,我爱这个唢呐,你教教我吧!”


春爸挠挠头都禁不住笑了——觉得自己吹了二十年的唢呐,居然忽然高大起来了!


教!必须教!还是夏天这孩子懂我、懂唢呐啊!


于是晚饭后,男女老少街坊邻居把自家竹榻藤椅都搬到胡同里,占据好的位子。


开始欣赏夏天和春爸的唢呐合奏!


夏天学的是真快啊,主要是找音准——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绝对音感,手指头听使唤,那肺活量和丹田气更是充足。


属于九阳神功大成,天下武功俯拾可得。


“嘿!这个百鸟朝凤好,以后我结婚,你们给我吹一首!”


“哈!这个百鸟朝凤好,以后我死了,你们给我吹一首!”


很快就到点了,在太阳落山的时间段,广播响起。


“中 Y人 M广播电台,现在对学龄前儿童广播: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打滴。”


“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小朋友来信我全管,我给小喇叭,——开——信——箱。”


“……小喇叭广播完了,小朋友再见。”


这年头谁家也没电视,一条胡同都在这儿等着听听广播,聊聊天、下象棋啥的。


这魔都牌收音机太厉害了,据说东南沿海那边有时候能收到湾湾的“敌台”。


燕京肯定不行,太远。


张齐林昨天又来了,告诉夏天那篇《小马过河》下月就刊登了。顺便问问下个月有啥?


拿到了新一轮的稿费,又有一个月的富饶期啊!


夏天打算给妈妈买点什么,买盒雪花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