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年代:传奇之路 > 第五章 孙大娘听劝,李加一到流村

第五章 孙大娘听劝,李加一到流村

作者:锋临天下 返回目录

但他是真不敢动手了,别看李爱民一条腿瘸了,收拾史尚飞都用不了一只手。


就算是把一大爷加上,都不够李爱民收拾的。


“还真是一大爷的儿子。”李加一撇了撇嘴,直接就出去了。


前院很多人看热闹,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话,更没有人帮一大爷和史甄氏。


因为这院里的三位大爷和史甄氏一家,都快天怒人怨了,谁会去帮他们。


“好了,该吃饭的吃饭,该上班的上班。”一大爷应家盛对看热闹的人说道。


“师傅,我……”


没等史尚飞说完,一大爷就打断他说道:“回头再说。”


“先把你妈扶起来。”


“知道了师傅。”


一大爷点了点头,转身回到了屋里。


一大妈郝大美看到一大爷进来,说道:“你就不应该出去。”


“小兔崽子,早晚我要收拾他。”一大爷咬牙切齿的说道。


听到一大爷这么说,一大妈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一大爷的儿子应光耀和儿媳妇荆兰英低着头吃饭,谁也没有说话。


但可以看到应光耀的眼神露出凶光,主要是李加一那句一大爷夜里被儿媳妇用两个茄子抽了。


刚走出大门,就碰到从外面回来的孙大娘。


这位孙大娘是孙大爷的媳妇,孙大爷腿有残疾,在街道办找了一个扫大街的工作,一个月十五块钱。


孙大娘没有工作,平时从街道办领一下火柴盒回来糊,不用说,这应该是刚领完回来。


“加一出去啊?”


“是啊孙大娘,您这是去领火柴盒去了?”看孙大娘提着一袋子东西,李加一问道。


“嗯!糊火柴盒补贴点家用。”孙大娘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好意思的。


“挺好的,总比那些什么都不干,总想着不劳而获的强。”


孙大娘听到他这么说,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整个四合院,估计都知道。


其实李加一这家伙并不是很坏,当然,这是对好人来说。


“对了孙大娘,我记得您是农村的吧?”


“是啊!怎么啦?”


“孙大娘,您别误会,我没有看不起农村,我只是确定一下。”


“没事,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孙大娘无所谓的说道。


“是这样的孙大娘,如果您户口现在还是农村的话,我劝您尽快把户口迁过来。”


现在是五八年的七月,到十月份的时候,户口就会确定下来。


到时候再想把户口迁到城里,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除非你有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作。


孙大娘之所以还是农村户口,那是因为她在农村有地,给别人种,每年人家给她粮食。


但到九月份的时候,农村实行集体工分制,土地收归集体,不干活就没有粮食。


要知道孙大娘可是有三个孩子,她一个人没有城市户口,等于说三个孩子也没有。


可想而知到时候会是什么样,没有户口就没有定量,指着孙大爷一个人的定量,别说吃干的了,估计连稀的都吃不上。


“加一,为什么要把户口迁过来啊?”


“孙大娘,至于什么原因我不能告诉您,如果您相信我,就把户口迁过来。”


听到李加一这么说,孙大娘没有再问,说道:“行,我回去跟你孙大爷商量一下。”


“嗯!那我先走了。”


“好。”


李加一离开了,孙大娘也心事重重的回到了院里。


孙大娘家住在后院西北角的两间后罩房,挨着三大爷家。


她到家的时候,孙大爷也是刚扫完大街回来,正在吃饭。


“老孙,刚才我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东跨院的加一,他跟我说,让我把户口迁过来。”


“是加一说的?那他有没有说因为什么?”孙大爷问。


孙大娘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他就说如果相信他,就把户口迁过来,至于原因,他说不能说。”


孙大爷想了想,说道:“那就把户口迁过来。”


“啊!老孙,如果我把户口迁过来的话,每年咱们家就少三百斤粮食。”


是的,孙大娘还有她的三个孩子在农村都有地,种她地的人,每年给她们家三百斤粮食。


孙大爷看着孙大娘说道:“爱民两口子是有本事的人,加一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所以才跟你说。”


孙大娘想了想还真是,连忙说道:“那我一会去街道办找徐主任去。”


“嗯!还有,加一既然说尽快迁过来,那就快点,还有,这件事不要跟别人说。”


“我知道,我又不是多嘴的人。”


其实李加一现在正在后悔呢!忘了交代孙大娘不要跟别人说。


但是现在他已经坐上了车。


从城里并没有直接到达流村公社的车,只能先坐车到昌平县,然后再转车去流村公社。


说实话,这个年代的公交车是真慢啊!而且车厢里各种味道。


主要还是路不太好,都快把他给晃吐了,当然,各种奇怪的味也占一部分。


还好四个多小时以后,李加一来到了流村公社,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


不过他并没有去吃东西,胃里很难受,根本就吃不下。


深吸几口空气,连忙往公社的西头走去,这也是去李家村的方向。


很快李加一就看到好几辆牛车停在公社西头的树荫下。


找了找,就看到一个老头正坐在那,拿着个烟杆抽旱烟。


“六爷爷。”李加一喊了一声。


这也是李爱民和叶欣放心他一个人来的原因。


被他喊六爷爷的这个老人,跟他爷爷是一辈的,排行老六。


孤家寡人一个,老婆孩子在战乱年间就不在了。


老人有一辆牛车,每天从村里拉人来公社,然后再给拉回去。


一个来回,每个人也就五分钱,一个鸡蛋的价格,要知道这可是十几公里啊!


李家村很大,有一百多户,每天都有人来公社,有人来买东西,也有人把鸡蛋或者山货拿到公社卖。


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少的时候也有七八个人,而六爷爷就指着这个来糊口。


一个月下来也有个十几块钱,这点钱在城里不算什么,但是在农村是真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