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29章 安静的大姨子

第29章 安静的大姨子

作者:萧楚云 返回目录

中午下班吃饭。


会计和出纳骑着电瓶车,去了张跃东工地。


因为种树队不休息,吃过饭最多坐地上歇一会,一点就要继续干活,拿计件工资,挣多挣少全看结果,没有偷懒的空间,想多挣点就得多流汗,这很公平。


出纳和会计回县城不太划算。


吃个饭就得往回赶。


干脆在张跃东的工地吃午饭。


到了工地,看到围了一堆人。


皮卡停在旁边,几个工人正在往后排座上抬人。


问了一下,才知出事了。


有个工人搬东西时,脚被重物给砸了。


没碰上不知道也就罢了。


既然正巧碰到,肯定要给老板说一声。


于是会计就给姜宁打了一个电话。


姜宁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呢,被会计的第一句话搞的紧张起来,原来就这么点事,伤的既不是他的人,也没出人命,那就不急了,挂了电话就给舅舅打电话问了问。


伤情暂时不明,不过估计不会轻。


是个女工,最要命的是,还是个亲戚。


这个有点麻烦。


姜宁问清楚后,就挂了电话。


冯雨从厨房里出来,问:“农场出事了吗?”


姜宁道:“工地上伤人了。”


冯雨‘啊’的一声:“怎么回事,严重吗?”


姜宁道:“脚被砸了,人送医院去了,暂时不清楚。”


冯雨叹息:“怎么这么倒霉。”


姜宁道:“不是大事,工地上哪年不伤人,只要不出人命就好。”


冯雨就没再说,把一大盘炒好的兔子肉放在餐桌上。


随手把筷子拿出来摆上。


兔子肉不是红烧的,而是用大火爆炒出来的。


姜宁拿了筷子,夹了一块尝了下。


怎么说呢……


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形容。


总之味道相当不错,跟冯雪做的大盘鸡一样,好多人不喜欢吃鸡肉,现在的鸡肉吃起来没有味道,但是冯雪却能把大盘鸡做出一种很特别的口味。


不但冯雨爱吃,姜宁也爱吃。


这个爆炒的野兔子肉也一样,有种独特的肉香味。


调料不重,不像酒店里的菜,全靠调料上味。


那种独特的肉香味,仿佛就是兔子肉本来的味道。


搭配上恰到好处的火候,让人吃的胃口大开。


冯雨和冯雪很快端着另外两个凉菜和煮好的面条出来,三个人围着餐桌吃饭。


野兔子没肥肉,全都是瘦肉。


其实野味做不好根本不好吃。


比如野猪肉和野山羊肉,没有一点脂肪,全都是瘦肉纤维,做不好的话吃起来要么带着股腥膻味,要么有味青草味,而且还容易塞牙缝,非常不好吃。


野兔子肉也是一样。


但要是做好了,确实是美味。


冯雨尝了一口,说:“姐做的兔子比饭店的好吃!”


姜宁当然赞同,饭店的野兔子他也吃过,他怀疑那根本不是野兔子,肉块小的跟宫保鸡丁差不多,而且吃起来干巴巴的,根本就不像是兔子肉。


哪像眼前的这盘野兔子。


有些个头大的,骨头加上肉快有他小侄女拳头大了。


吃着饭聊着天。


冯雨对姜宁说:“明天周末,请叔叔阿姨和你哥哥嫂子来家里吃个饭吧!”


姜宁问道:“有特殊意义吗?”


冯雨就道:“叔叔阿姨还没来过我们家呢!”


姜宁想想也对,家庭成员健全的,女方上门看了家,男方家人肯定也要去女方家,都要做儿女亲家了,怎么可能还不知道亲家的门朝哪开,这像话吗?


只是冯雨家的情况比较特殊。


冯雨一直没有说过,姜宁家人也不好主动过来。


吃过午饭,冯雪继续去搬砖。


冯雨中午要午休的。


姜宁没急着走,去了她卧室。


冯雨上床侧着躺下,看着有点累。


姜宁问:“是不是很累?”


冯雨说:“有点。”


姜宁道:“工作不顺心?”


冯雨道:“是有一点点,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大部分都是跟教学无关的,岁数大的老师都不干活,只能让新来的干,我感觉有点疲于应付。”


姜宁摸着她的脸道:“那就辞职不干了。”


冯雨道:“不当老师我能干嘛啊!”


姜宁道:“我养你。”


冯雨说:“就算你有钱养我,那我也不能无所事事的让你养着啊,女人要没事干,会闲出病来的,我们学校有个男老师家庭条件就挺好的,他老婆没工作也不上班,整天在家闲的没事,结果就闲出病来,没事刷短视频喝了一肚子的毒鸡汤,三天两头闹腾。”


姜宁:“……”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但工作不开心,那这班上的还有什么意思。


姜宁想了想道:“工作不应该是你的全部,你可以考虑一下你自己喜欢做点什么,赚不赚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的要开心,想干了就干,不想干咱们明天就飞去环游世界,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而不是为了一个月那几千块工资累死累活的上班。”


冯雨道:“我没事,就是最近有点累,周末休息下就好了,现在干啥不累啊,老师还有两个假期,放假了还能休息,其实上班的打工的哪个不辛苦。”


姜宁点了点头:“那你自己考虑。”


坐了一阵,冯雨就开始泛困。


姜宁没再多留,起身离开了。


先去了趟哥家,给家人通知。


姜有信和张玉兰一听冯雨邀请去家里吃饭,当然也乐意。


是该去一趟了。


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但必要的礼节可不能少了。


两人商量着明天拿什么礼物。


这不是过年走亲戚,拎两样礼品就行的。


儿女亲家,第一次上门,北安一般都要备六礼。


就是六样东西。


过去农村还拿猪肉方子,现在早不拿了。


一般都两瓶酒,两条烟,两个礼盒。


但冯雨家情况特殊,拿了烟给谁抽,拿了酒给谁喝,怎么备礼委实有点头疼,姜宁不想费这个脑细胞,就果断溜了,下楼开车去了趟医院,去看工地受伤的亲戚。


虽然法理上跟他没关系。


也不用担任何责任。


但毕竟是给他干活,而且还是亲戚。


现在人受了伤,总得去看看。


受伤的是他妈和舅的小姨妈,也就是他小姨奶奶的儿媳妇,诊断结果已经出来了,骨头断了,伤的可不轻,几个月没法正常走路是肯定的。


而且以后都不能干重体力活。


打工人就这样。


随时都要面对各种意外。


家人也下来了,一个个脸色不太好。


姜宁打招呼时,也没给他好脸色看。


虽然是自己不小心,但责任肯定是姜宁舅舅的。


姜宁可不想看亲戚臭脸,转了一圈就走了。


到了门口,碰到李建军。


姜宁招呼一声:“军哥怎么来了?”


李建军说:“听说陈瑛婶脚砸伤了过来看一下。”


姜宁和他寒喧几句,才离开。


开车出了医院,心里还琢磨,李建军这个人确实有人情味,陈瑛与他同样是老亲,听到消息,能第一时间赶来医院探望,自己好像做不到。


怪不得能得领导的赏识。


就在上个星期,星里发了文,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


李建军也在名单上,县委办的副主任。


舅舅工地上亲戚们没少讨论。


这才是真有出息的。


到工地转了圈,工程没停下。


虽然有人受伤,但活不能停。


都在为了生活负重前行,谁都不容易。


姜宁找到舅舅,问:“给买保险了吗?”


张跃东道:“买了,这些老胳膊老腿,手脚比不得年轻小伙子利索,工地上磕了碰了都是常有的,要是不给买保险,我一年挣的不够工伤赔付。”


姜宁问道:“保险赔的够吗?”


张跃东也叹气:“现在谁知道呢,陈瑛那到是好说,她自己的情况她自己也清楚,手笨脚笨,干啥啥不行,抬个东西都能把自己脚砸了,外出打工这些年根本就没人要,我也是没办法,才让她在我这里干活,但你小姨奶奶那个人不好说话。”


姜宁在医院也看出来了。


那老太太确实不怎么好说话。


和舅舅聊了会,姜宁又去了施工现场。


拿着烟给发了一圈,和站在下面指挥的李富民聊了几句。


翌日周末。


姜宁睡起来后,先到农场转了圈。


快十点的时候,才然后开车回了小区,去了他哥家。


姜爸姜妈已经备好礼物,就等他来出门了。


六样礼品,两盒蘑菇干,两盒地皮菜,都算是本地特产。


还有两个礼盒,能拿的出手。


现在的东西只要跟土特产沾上边,就没便宜的,礼盒精装的蘑菇干、地皮菜,这些玩意儿可都不便宜,去冯雨家拿这些东西挺好,姜宁觉的还是爸妈考虑周到。


收拾妥当,一家人下楼。


姜宁帮爸妈拿东西,兄嫂在后面抱着女儿。


大家都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一个个收拾的挺精神。


姜有信也难得地将皮鞋擦的锃亮。


到了楼下,姜宁给冯雨打个电话。


爬上六楼,门已经开了。


冯雨俏生生地站在门口等着,今天明显也打扮过了。


不但穿上了好看的衣服,而且还描了个眉。


透着一股精致味儿。


问了个好,把人让进屋,在沙发坐下。


系着围裙的冯雪从厨房出来,也打着手语招呼了下。


冯雪同样打扮过了,没有再穿居家服,上身穿了件暖色针织打底衫,腿上是一条牛仔铅笔裤,高挑的身材玲珑有致,美好的曲线一览无余,姜宁忍不住多看了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