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三十六章 衍生产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衍生产品

作者:岭南仨人 返回目录

第二天,中午。


江淼难得过来总部食堂吃饭。


被邀请过来的刘凯富,显得有些拘谨。


“刘先生之前是打算去琼州置办榴莲种植园?”


刘凯富赶紧宛如小鸡啄米般回答道:“是的,我们老板本来想和贵公司合作,看看可不可以自产自销。”


江淼喝了一口汤,随即笑着说道:“自产自销也不是不可以,你们公司有多少渠道?”


听到这里,刘凯富心里面狂喜,不过他没有失态,而是赶紧回答:“我们公司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有自己的专属店铺,另外在一线城市有184家实体店。”


“实力不错呀!”


“小打小闹,比不上贵公司。”刘凯富这句话是实话实说。


他老板对于海陆丰公司的财大气粗,以及直接购买物业的方式,真是非常羡慕。


要知道他们公司在全国的实体店,面临的麻烦就是每年上涨的租金,只有少数几家买下来的店铺,才可以维持高盈利。


“你们自己种也可以,这样吧!刚好这一次我们在琼州查出了不少榴莲和香蕉种植额度存在暗箱操作,我打算将一部分额度都给你们公司,不过你们公司总部是在雷州吧?”


听到这个大馅饼,刘凯富点了点头:“是的,江总,我们公司的总部就在雷州。”


江淼直接特批给东南果业:“那就将种植面积特批给雷州的东南果业,你们自己在雷州种植吧!当然,规矩你们应该懂的。”


“懂懂懂,我们一定遵守规则。”刘凯富当然要答应下来,同时也对于江淼非常感激。


因为他清楚得很,要是海陆丰公司将琼州的种植份额给东南果业,那琼州分公司内部的员工会不会暗中针对东南果业,就是一个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而且这些问题份额,肯定涉及到当地的地头蛇,东南果业在当地种植榴莲和香蕉,肯定会被这些地头蛇找麻烦。


现在改批到雷州半岛,琼州分公司和当地的地头蛇,自然鞭长莫及。


同时,刘凯富并不知道,江淼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敲打琼州当地。


现在特批给雷州半岛一小部分种植份额,又减少琼州的那一部分种植份额,就是要在告诉琼州当地:


别以为我将榴莲和麦克香蕉批给琼州,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还不严肃处理这件事,那海陆丰公司就要不断压低琼州的种植规模,改为在雷州和桂省南部种植了。


和刘凯富聊了半个小时。


当天下午,海陆丰公司的官网就发布了处理结果,同时特别奖励了举报者东南果业,特批东南果业在雷州种植榴莲和香蕉。


这个公告一出来。


琼州当地处理相关人员的动作变得飞快,当天晚上就出结果。


显然当地已经感受到了海陆丰公司的想法,不处理清楚,就要换地方了,在两个几百亿级别的产业面前,谁敢马虎对待,那绝对是不想干了。


而受到这一次事件的刺激,举报的事情猛然增加了很多。


短短一个星期内,各类举报就多达109件,涉及到的事情非常多,其中重点是琼州的榴莲和香蕉种植审批。


反倒是本部这边的情况,没有太严重的问题,其实这也正常,毕竟本部就在江淼眼皮底下,经常受到公司高层关注,被毒打多了,自然不敢随便乱来。


根据这些举报和江淼的秘密调查,还有监察部的快速介入,海陆丰公司内部迅速处理了46名有严重问题的员工,来了一次狠狠的杀鸡骇猴,威慑了公司内部日渐浮躁的风气。


这一次被处理的员工之中,不仅仅是琼州那边的员工,还有本部、赣南分公司、漠南分公司,都有中层员工被处理了。


时隔一个星期。


海陆丰公司官网再次发布公告。


宣布将琼州分公司员工和相关人员违规操作的8700亩榴莲、16400亩香蕉,其份额全部取消。


同时违规获得份额的人或者公司,都被取消了合作,以后也不能和海陆丰公司合作了。


除了三个企业和六个个体户,及时通过举报的方式,勉强保住自己的份额之外,其他违规获得种植份额的人和企业,都被列入黑名单。


同时这些份额被转移给雷州那边,除了东南果业之外,还有其他38名举报者或者企业,获得了这些份额。


其中作为带头作用的东南果业,获得了一个特许,那就是自产自销,只需要每公斤榴莲向海陆丰公司缴纳2块钱的专利费,每公斤香蕉缴纳1块钱的专利费,就可以自己销售。


东南果业一共拿到了1000亩榴莲和3000亩香蕉的种植额度。


其他举报者拿到的份额都是海陆丰公司的专属收购份额,不能用于自产自销。


看到这种奖励,很多人都眼红起来了。


而海陆丰公司内部的员工,也越发谨小慎微,不少有各种小心思的员工,都打消了铤而走险的想法。


毕竟现在的情况,违规操作之后,一旦被公司发现,不仅仅是员工会出事,那个违规拿到利益的合作者也会被波及到。


加上举报有奖励,不举报可能入黑名单的风险,估计绝大部分接触到这种事情的合作者,都会选择暗中举报。



江淼没有太关注这件事,毕竟公司有处理机制,他重点把握一下关键信息就可以了。


这几天他就专门抽空,暗中调查一下,然后将材料通过“一个朋友”的关系,移交给公司的监察部即可。


然后定下处理大方向。


其他事情就没有必要太操心了。


不过这件事,也启发了监察部那边。


5月28日。


一大早,趁着吃早饭的时间。


监察部负责人李昊然向江淼汇报处理结果,然后他提议道:


“老板!单凭内部的监察人员监督,还是存在一些漏洞,比如这一次,就是因为当地员工和地方的地头蛇勾结,让监察人员无法发现其中的问题。”


江淼放下筷子:“你有什么想法?”


“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新的办公室,专门伪装成为合作企业和合作农户、消费者之类,接触公司的各个部门,通过这种方式,看看这些部门的人会不会有违规操作。”


对于,李昊然的提议,江淼思考了一会,便加点了点头:


“可以,你去落实吧!考虑到总公司和其他分公司人多嘴杂,你们可以在羊城、魔都、津港设立培训点,彻底独立于其他部门,人员的关系背景要调查清楚,最好不要和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员存在关系。”


“是,我尽快落实。”李昊然记下这些吩咐。


吃了早饭,江淼则和其他高管开了一个视频会议。


他计划加大管理层的异地轮换力度,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不再允许他们在自己家乡任职。


从今往后,地方分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就给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干基层工作,要么异地升职。


这也是这一次琼州榴莲份额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重点问题之一,那就是有不少中层管理人员在当地有很多亲戚,导致他们被拉下水。


面对这种人情往来的风气,只能通过异地任职的方式来压制。


毕竟一个日常接触本地业务的中层员工,如果他是本地人,那他的亲朋好友肯定会有小心思。


如果是原则性比较好的人,自然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是原则性比较差,同时在家里面被父母影响严重的人,他们很可能架不住父母的“苦口婆心”,就答应帮亲朋好友的“忙”。


在这一次事件之中,就有九个员工被父母和亲朋好友给拖下水。因此江淼才下定决心,要严格推动中上层管理人员的异地任职,让他们脱离乡土的人情圈子。


这既是为了公司好,也是为了员工好,免得他们禁不住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各种请求和人情往来,最后锒铛入狱。


安排好这件事,江淼便让各个部门做好准备工作,要在年底之前,逐步完成异地任职的调整。


江淼又恢复日常的科研工作。


不过这几天,他并没有继续搞育种研究。


因为书雅带领的团队,再次改进了海绵电池的工艺。


实验室内。


江淼看着一块全新的海绵电池。


书雅给他介绍了一下情况:“我几个月前就发现了海绵电池的一些缺陷,这几个月一直在做改进工作,这就是这几个月的两个成果之一。”


“是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吧!”其实江淼早就知道,不过他并没有提醒,毕竟现阶段是的海绵电池已经足够用了。


书雅无语地看了他一眼:“是的,看来你早就发现了。”


“现在情况如何?”


“第一代海绵电池由于地球重力的影响,在重复生成海绵结构的过程中,底层的海绵电池密集又混乱,导致蓄电量下降,而且还影响了循环次数。”


这个情况就是海绵电池的海绵结构体,需要三次叠加生成,才可以确保能量密度达标。


之前的加工工艺,是先将第一次生成的海绵结构粉碎,然后添加到第二次生成为的培养溶液之中,重复两次操作,就可以获得能量密度达到每立方米400千瓦时的海绵电芯。


然而这种工艺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海绵结构的粉末,进入培养溶液之中,很快会受到地球重力势能的影响,从而快速沉积在反应容器的底部,这导致海绵结构不均匀。


“你如何解决?”


“我调整了海绵粉末的颗粒度,同时调整了工艺顺序…”书雅向他仔细介绍了改进的工艺。


新工艺采用三合一法。


将海绵结构的粉碎颗粒度控制在非常精确的一个大小,刚好可以通过海绵结构的细孔结构,但又不容易掉出来。


然后将海绵结构粉末放入一个完整的一次海绵结构体中,通过匀质震动处理,让粉末充分分布在海绵结构体内。


最后通过注入营养液,进行二次结构生成,新生成的结构会将海绵粉末和完整的海绵结构体融合在一起。


生产时间缩短了,而内部的结构更加均匀了,有缺陷的部分减少了90%。


“性能有什么变化?”


“蓄电密度增加到了每立方米623度,最大放电密度则达到每立方米607千瓦时,平均放电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602千瓦时。”


书雅继续说道:“最大充电和放电功率,则达到112千瓦。最关键的循环次数上面,如果是极限充电放电,即长期充电放电功率达到100千瓦以上,仍然只能维持500到600次循环。”


“如果放电充电功率在80到100千瓦之间,则可以循环600到800次;如果功率在60到80千瓦,则可以循环800到1000次;如果功率低于60千瓦,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500次左右。”


江淼对于这个成果还挺意外的:“不错,不过这个技术短时间内没有必要推出,过几年再更新吧!可以先做技术储备。”


“我知道。”书雅知道第一代海绵电池的性能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急匆匆推出第二代产品。


“另一个成果呢?”


“你之前不是培育了橡胶草?现在情况如何?”


“干嘛问这个?”江淼说了一下橡胶草的情况:“根据实验田的采收情况,表现最好的一个品种,可以亩产4300公斤的橡胶草根块,根块的胶含量为16.7%左右,产生胶718公斤。”


“菊呢?”


“菊?这东西的含量也不少,橡胶草根块含量在3.9%左右,叶茎含量在1.2%左右,一亩可以生产200公斤菊。”


书雅拿出另一份文件:“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江淼接过来,看了一下,很快他就知道另一个技术是什么了,也知道为什么书雅特地询问他菊的事情。


这个技术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变种。


比起使用牛粪羊粪和秸秆作为生物燃料,这个技术直接采用了更加直接的原材料:和蛋白粉。


书雅知道公司未来的蛋白粉和,大概率是要产能过剩的。


特别是其中的茶籽饼蛋白、菊。


茶籽饼含有的蛋白提炼成本高于大豆豆粕,因为茶籽饼含有大量的皂苷素,这东西对于水产养殖、禽畜养殖都有毒性,不能直接简单加工成为饲料蛋白使用,必须通过精炼处理,成本肯定高于大豆豆粕提炼的植物蛋白。


而菊这东西的应用范围太少,现阶段只用在低食品上,因为人类不能直接消化菊,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发酵分解,其在人体内部被吸收的能量,只相当于蔗的10%到30%之间。


因此菊才被当作健康食品的添加剂和辅料使用,用于增强食品的低属性,同时可以增加膳食纤维。


显然菊的这种特性,让其很难和蔗那样被广泛应用。


一旦漠南分公司开始大规模种植橡胶草,那几百万亩橡胶草,每年至少可以产生几十万吨菊,国内一下子消化不了这么多菊产能,又不能做饲料,只能送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燃料。


因此书雅这几个月专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原材料,研发一款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现在她成功了。


“这就是你们研究的高能燃料电池?”江淼放下文件,看向实验室的另一个箱子。


书雅笑着说道:“我采用15%的菊,加上6%的茶籽蛋白,再使用18%的茶籽饼渣和秸秆粉末,配合60%的水,1%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可以让每立方米的发电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根据刚才书雅提供的实验报告。


目前这种变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每立方米发电量可以达到惊人的621千瓦时,平稳发电功率为3982瓦,平稳发电时长为156个小时左右。


这个电池完全就是为了消耗菊和茶籽蛋白而准备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这个技术不值一提,毕竟菊再便宜,一吨的市场价格也至少可以达到蔗的二分之一,即每吨3000块钱这样。


而这样一个立方米的生物燃料,需要使用225公斤菊,才发电621千瓦时,显然是极其不划算的。


真正让这个技术变得有价值的地方。


其实是书雅通过添加酵母菌,进行联合发酵,可以让菊被发电菌分解之后,再通过酵母菌快速发酵成为酒精。


菊加上茶籽饼纤维素、秸秆纤维素等,可以被联合发酵,生产出大约144公斤的酒精。


而目前木薯发酵的工业酒精或者食用酒精,每吨市场价为5000块钱左右,144公斤酒精价值为720块钱。


发电的同时,还产生了144公斤酒精,还有大约1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


这笔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酒精的用途可比菊丰富,哪怕是不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汽油使用。


继生物柴油之后,海陆丰公司估计要再增加一个乙醇汽油的业务。


毕竟每年至少要生产几十万吨菊,这些东西肯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直接卖会干崩市场,因此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发酵产生酒精,卖衍生产品赚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