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329章:又至交南

第329章:又至交南

作者:雪山藏狐 返回目录

跑了不知道多远,


跑了不知道多久,


张骞等人终于走到了河西走廊的尽头。


而队伍之中,


有些人陆陆续续的不见了——


或是生病,


或是跑的太慢,被追上来的匈奴人抓住。


总而言之,


仅仅是跨过这条连通诸夏和西域的通道,


就让汉使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我们还是到了交南!”


张骞举着手,高兴的对自己的同伴们说。


因为一路风霜,


他的头冠被吹掉了,


他的头发有些散开,胡子也从下巴胡乱的生长了出来。


可他的眼神还是那么明亮,


他的声音仍旧充满了活力和欢喜。


他鼓舞着队伍的士气,告诉他们,“只要进了交南城,一切都会好的!”


交南,


是秦国时建立起来的城邑,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在百年的跌宕中,


这座属于诸夏人的城邑,


在充斥着蛮夷的西域顽强的存在着,起起落落好几次,至于如今,又有了复兴的样貌——


当匈奴人崛起,


用自己的马鞭,抽打起西域诸国时,


交南是第一批投降的。


当时的交南君恐惧于匈奴人的武力,不敢反抗他们的刀剑,于是选择了开城投降,还在之后的匈奴进攻秦朝陇西事件中,做了带路党。


他完全败坏了祖先的声名,


抛弃了那伴随血统而传承着的使命和责任。


放弃了交南一地生活着的,


那近十万的诸夏种子。


交南人因此痛斥他,在流离失所中,唱着诅咒这位大秦最后封君,以及毁灭了自己家园的匈奴人的歌谣。


好在,


诸夏君子不论在哪里,都是不愿意屈服的。


在交南君为了对匈奴表忠心,跟随当时的冒顿单于一同迁移去草原,居住在那会随着季节而转移的营帐中后,


剩下的交南人自发的团结在了一起,


跟匈奴人、跟西域人,


做起了“保卫乡土”的斗争。


他们在发展壮大后,将被蛮夷占据的交南城夺了回来,重新开垦起故乡的土地,传播起来自诸夏的文化。


那被最后一任交南君放下的东西,


又被从秦开始,


不断移居到这边的诸夏移民后裔捡了起来。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西域这边也莫名其妙的兴起了中原的文化。


一些小国开始崇拜诸夏的鬼神,开始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举行隆重的祭祀,祈求上苍善待自己的祖先,并庇护还活着的自己。


正因如此,


西域诸国对交南的态度,大为改善,认为来自诸夏的他们,比自己更能沐浴到神明的恩赐。


更有甚者,还认为交南是一座神圣的地方,有了“来这里朝圣”的举动。


因为它是距离中原最近的西域城邑,


因为它的居民很多都是炎黄的后裔,


所以,


交南的纯度,一定是整个西域最高的!


交南的君子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


但只要人来得多了,城邑就可以发展,经济就可以增长。


他们没必要多纠结背后的原因,只要热情的招待起客人,复兴交南过去称霸西域的荣光就好!


有些仇恨,


他们会记在心里,并在以后报复回去。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悠悠的驼铃声响起来,


张骞等人随着前来交南贸易的西域商人们,走进了这座城池。


他们打量着周边的一切:


这里的城墙,是夯土做成的。


因为西域水土不够,无法生长起足够的草木。


这里人的五官,难免有些深刻,肤色有些白皙。


因为交南人的祖先,或多或少,是跟西域女子结合后,生下的这些后代。


但值得欣慰的是,


交南人仍旧穿着右衽的服饰,没有戴着西域常见的尖帽子。


他们只是束起头发,然后遵循祖先的习惯,在头上裹了一块黑布。


而且在生活习惯上,


张骞他们也能从边边角角中看出,交南富有的诸夏血统——


“这么大的地方,竟然也能种出青菜!”


“这绝对是诸夏人才能做到的事!”


堂邑父盯着一处人家的墙角,然后对张骞感慨的说道。


张骞只笑而不语。


然后堂邑父又指着那青色的蔬菜说,“我知道中原地大物博,有很多吃的,这是其中哪一种呢?”


张骞没有回答。


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是哪种蔬菜。


西域位于漫长商路的重要节点,


在这里出现一些中原没有的东西,是很正常的。


于是张骞转移了话题,“去向交南的国主呈递国书吧!”


而交南国主这边,


收到来自中原天子的消息后,表现的很是高兴。


虽然时移世易,


统治中原的已经不是嬴秦了,


但控制交南国的,也不是嬴秦册封的宗室了啊!


这位国主的祖父,


就是率领诸夏后裔,收复交南的领袖。


他是从祖父手里,接过“交南”事业的。


他对嬴秦没有多余的感情,


如今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自然也没什么“仇人相见”的怨恨。


相反,


国主很高兴交南能够和中原重新搭建起联系。


通过祖父的教导,


以及对交南历史的学习,


这位年轻且精明的国主知道,交南最辉煌的时候,不在于其本身的强大,而在于中原对交南的扶持。


中原对交南来说,


就像一个哺育婴儿的母亲。


有它在,


交南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人口、资源,才有足够的力量和底气,去欺负西域的小国,把那些可恨的狄戎,打的嗷嗷乱叫。


更何况有了中原做倚仗,


交南才更有实力,去跟匈奴对抗!


一想到这些年来,


称雄草原,奔驰万里的匈奴人对交南的欺压,国主就忍不住痛恨的咬紧了牙齿。


于是,


怀抱着“老家终于来人”的欢喜,


还有“总算有大腿依靠”的欣慰,


国主很热情的接待了张骞他们。


他亲自出城,


迎接汉朝天使进入自己的宫殿中,


然后设置了丰富的宴席,用来招待来自远方的贵客。


张骞这个天使,对交南的态度很是满意。


他对国主说,“西域和中原隔绝,已经有几十年了。”


“想不到交南还延续着中原的礼节。”


“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河西走廊的经历,


让张骞直面了匈奴人的霸道,


匈奴,就像豺狼一样,觊觎着任何比他们还要美好的事物。


如果无法得到,


他们就会选择将之毁掉!


反正别人是不能比这群草原蛮夷好的。


而听到他这样说,


国主直接落下了眼泪。


他告诉张骞,“天使不知道,我们还有祖先,在这里受什么样的委屈!”


虽然交南在强盛的时候,


曾经四面出击,殴打蛮夷,传播教化。


在夺回被蛮夷占据的家园后,


还将那些血仇宰了做成传统建筑……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在失去那条能从中原,为交南不断输送营养的“脐带”后,


交南一度沦为西域其他国家的附庸,


就连隔壁只有两千士卒的危须人,也曾在交南城下耀武扬威。


等到匈奴人过来,扶持了焉耆、龟兹这些国家后,


交南的处境更是艰辛酸涩。


也就是这二十来年间,情况有些好转。


“这些是交南的史册,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经历。”


“希望大汉不要因为交南远在西域,就否认我们诸夏的身份。”


张骞接过那厚重的史册,将之翻阅了一遍。


然后对诚意满满的交南国主说,“我怎么忍心做这样的事情呢?”


交南独悬于此,


还坚持祖先的传统,书写祖先的文字,让他这位来自中原的天使,也能与之流畅的交流对话。


这是何等的坚守?


何况交南用君子的礼节对待自己,


张骞虽然有着身为天使的傲慢,却也不能做蹬鼻子上脸的小人——


那是对化外蛮夷的态度,


自然不能拿来对待交南这样的血脉亲人。


“那大汉是否愿意出兵塞外,打击可恨的匈奴人?”


交南国主得到了来自天使的“诸夏血统认定”后,便高兴的露出笑容,继续问道。


张骞告诉他,“陛下之所以派遣我来这边,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他将自己要去更西边的地方,联络新夏的事情说了出来。


国主有些失落。


但他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转变,只是对张骞说道,“新夏距离这里,还是很遥远的。”


交南是距离河西走廊最近的城郭之国,


也是距离新夏最远的城郭之国。


如果从交南出发,


按照以往商队的经验,起码要在旅程上,费三个季节的时间。


而这,还只是商人放下货物就走,不会多做停留的耗时。


使团有着联络域外诸国,劝导他们朝贡天子,接受教化的任务,想来他们行走的旅途,会变得更加漫长。


“我知道!”


张骞挺起自己的胸膛,毫不在意的说,“但我决不辜负陛下!”


再遥远的目标


他都要走过去!


再艰难的路程,


他都要将之踏平!


就像大汉注定像星河那般璀璨一样,


他张骞,


也注定在前往西方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