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超神祖宗 > 第一百七十九章科考放榜,会元之争。

第一百七十九章科考放榜,会元之争。

作者:刘归源 返回目录

姜遗恨环视众多学子,淡淡道:“我便在此,预祝各位,能取得好成绩了。”


考前的训诫没什么亮点,仅是例行公事,稍稍勉励了一番。


很快,姜遗恨转身入苑。


文公苑的大门被打开。


诸位考生以此进入考场。


文公苑内,极为雅致。


相比于最开始乡试的简陋,简直天壤之别。


春闱考室,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考场。


可任意饮食,也不禁止走动。


主要是在座诸位,都已是举人身份,是官场预备役了。


自然不能搞得过于寒酸。


而且,春闱的考题,只考定国安民的经纬策论,并不涉及其他。


只要不泄题,便没有作弊的空间。


李策之随意选了一间考室,缓缓推开考题。


论魑魅魍魉横行,如何安抚民心?


当李策之看到这个考题时,微微一怔,有些出乎意料。


在此之前,大离近三十年科考提纲里,已没有涉及鬼神一说的考题了。


结合父亲的所见所闻,想来,是天下太平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大劫将至,以往隐藏在王朝暗处的魑魅魍魉,鬼神精怪,已压弹不住,要逐渐出现在寻常百姓的视野当中了。


李策之科考的同时,李朝歌在祠堂之内,早已掐好了时间,给他施加了保佑状态。


虽然凭他自身能力,考上进士,已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但李朝歌对老大的希冀,可不仅仅是中榜。


“中级保佑:文宗在世。


效果:可让族人在书写策论,韬略之上,获得大幅文运加持。


消耗:1000点香火。”


这是李朝歌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最高一档,关于保佑书写文章的状态加持。


“确认加持!”


他瞥了一眼1000点香火的消耗,没有半点犹豫,选择确认。


好钢使在刀刃上。


眼前李策之科考的成败,对整个李家的发展都有影响。


李朝歌自然不会吝惜,况且,他先前完成了一连串的任务,香火富裕得很。


当施加保佑结束后,李朝歌再次望了一眼自己的属性板面。


[祖宗:李朝歌(灵鬼中)


家族产业总值:53420两。


家族人口:110


阴德:0


香火点:10500


气运值300(淡青)]


消耗了一波,自己依然剩余一万多点香火。


对于这个存货,李朝歌相当满意。


他并未立刻用香火来聚拢气运,获得进一步的实力提升。


因为对他来说,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不急于一时。


马上要完成李策之科考任务,还有上品寒门的晋升任务了。


这两项一旦完成,李朝歌的香火储备,还能再涨一波。


他准备攒个大的,届时一次性提升,看看能冲到哪一步。


考室之内,获得了父亲状态加持,李策之只感觉思路较之原先又敏捷了不少。


微微阖目,胸中无数策论良言,呼之欲出。


只是稍稍整理了思路,李策之便开始伏案执笔,奋笔疾书。


“吾辈,对鬼神妖魅,当敬而远之。


百姓只求安居,鬼神出没,当由能者诛之,护佑黎民。


.........


分而化之,最稳妥贴。”


关于这份《鬼神论》,李策之一共写了一千三百二十字。


力透纸背,构思精细,无一字赘笔。


最为难得,是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安民定国之韬略。


而不仅仅是空中楼阁的纸上谈兵。


待到墨干,他随意捏着考卷走出文圣苑,毫无患得患失的惶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经历了数次决定命运的科考,李策之早已驾轻就熟,加之自己的自信,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都未曾忧心过成绩。


科考完毕后,三天时间,李策之呆在神都,便是和一些皇党学子饮酒作乐。


如果没有意外,这应当是他最后一次科考。


这一年来,连考三次,李策之心中,也积攒了不小的压力。


如今考完,倒是颇有如释重负的感受,所以罕见的与众人纵情享乐了起来。


往年春闱放榜,需到科考结束之后的十天时间。


可今年的科考放榜时间,却要提前许多。


仅三日功夫,呆在文圣苑,整理考卷,校正排名的大儒们,已整理好了一份榜单,交予文宗姜遗恨。


姜遗恨过目之后,留了两份策论,在木案之上,举棋不定。


一份,是李策之所书的《鬼神论》。


而另一份,则是李天都给出的定国安民的策论《黎民论》。


两人关于治国的思路相近,但在细微处,仍有差异。


李策之所写的《鬼神论》,关于百姓管控方面,较为温和,采取教化之策,徐徐图之,让百姓逐步适应鬼神存在。


而李天都则是更为冷酷严苛,《黎民论》中,对于如何管控百姓,近乎提出了豢养的法子,姿态有些过于高高在上了。


姜遗恨伏案细思,手掌虚托起两份策论。


当他的手掌接触到策论之时,这两份策论,都开始散发出淡金色的光泽。


这是文运显化的效果。


两份策论交相辉映,照映的整个屋内都金光闪耀,竟是谁也不逊色于谁。


“这两份策论的文运,当真是难得一见。


竟都达到了镇国的档次,今年出了两个好苗子,说起来,都是李家的人。”


姜遗恨手指轻叩在木案上,眉头微蹙。


他为难的,自然不是该不该收入榜单。


这两份策论,进士提名完全不用多说,甚至在往年会试科考,能出现一份镇国级别的文运策论,就足够拿到会试榜首了。


可偏偏,出了两份,还文运相近,思路相仿。


这可就不好分出高低了。


“罢了,这难题,还是交予陛下处理吧。”


思索了很久,姜遗恨紧锁的眉头缓缓松开,差人将金榜题名的名录,送进宫去。


.......


.......


李策之正在客栈中饮酒。


随他一道,从明州来的皇党举子们,都在客栈等待。


这些人,自然是没有李策之这般轻松惬意的心思。


马上便是放榜了,除却对自己极有自信的考生,其他举子们,大都心神不宁,忧心忡忡。


这一点,便是朱元也不曾免俗。


虽说,他的文运和才气,在诸多举子中,也是上乘,但即将揭露进士榜单,心头难免还是会有患得患失之感。


“李兄倒是坐得住。”


朱元瞥了一眼自在饮酒的李策之,苦笑起来:“以李兄的才气,自然是不需为中榜担忧。


但外头现在都在传你和明王世子的事情。”


“甚至,已有人下注,赌你和明王世子,这次科考成绩高低。


李兄就一点儿都不在乎?”


李策之洒然一笑:“这有什么好在乎的,都是些无用之争。”


虽然李天都和李策之,因同宗的关系,加上一些非议,在许多人眼中,似乎隐有竞争的关系。


可事实上,两人关系并不糟糕,李策之自然也没有非得压人一头的心思。


可李策之这份洒脱,在朱元眼中,倒是显得知足常乐了。


“也对,这比较,确实毫无意义。”


朱元微微摇头,想着李天都自小便是天潢贵胄,生活在柱国世家,有着最好的大儒教导。


耳濡目染,起点要远高于寻常学子。


李策之虽同样天资极好,少年英才,毕竟是出身逊色了许多。


这般对比,着实有些不公正。


“放榜了,放榜了!”


忽然间,神都府衙,有吏员送榜前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有焦灼等待科考成绩的考生们,都是精神一振,连忙凑拢过去。


和乡试洲试不同,会试放榜,会有神都府衙专人派送。


一旦圈定了成绩,便会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


然后,再由神都府衙的吏员,送他们到皇城之外,进宫面圣。


不用等待,直接可以参加最后的殿试,由陛下亲点状元,探花,榜眼之名。


至于那些落榜的举子们,便是不会再有后续,只能黯然神伤了。


众多考生围簇在一团,屏住呼吸,极为紧张的望着榜单揭开。


第一行,会元之名,出现在众人面前。


会元:李天都,李策之。


“怎么会有两个会元?”


“李兄,竟是和明王世子科考成绩并列?”


瞧见这一幕,众人的反应有些错愕。


“李兄,你居然中了会元!”


朱元瞪着眼睛,有些激动的拍着李策之的肩膀。


“很奇怪吗?”


相比之下,李策之要淡然许多。


他对自己的文韬早有自信,加上父亲保佑,连中三元也不稀奇。


“天呐,我压了三百两银子!


策之兄居然和明王世子并列会元!


这银子,打水漂了,这可是我的安家费!”


“天杀的,我也下注了两百三十两纹银,这回可赔大了。”


短暂的失神后,许多皇党举子哀嚎起来。


这些人当中,竟是有半数,都曾在坊间下注,参与李策之和李天都试考排名的赌局。


很显然,虽然都是皇党学子,但就李策之和李天都之间的会试排名之争,没有人看好李策之。


他们押注的对象,都是李天都。


毕竟,李天都自小就有神童之名,韬略满腹,胸有沟渠。


而今参加会试,显然是要剑指第一的。


相比之下,李策之虽然近日风头极盛,但论底蕴,论学识,众人明显更看好那位世子殿下。


这般下错注的代价,便是赔了个底掉。


“朱兄,你莫不是也压我输了?”


李策之见到他们痛心疾首的模样,环视一圈,最终把目光放在暗暗咬牙,竭力收敛肉痛神情的朱元身上。


朱元这一路来,可都是对他嘘寒问暖,安慰有加。


没想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不看好自己。


“这赌局,正常人都不会认为你能赢过明王世子。


我只是想赚些酒钱而已,谁知道,你这么生猛,居然能拿下会元!”


朱元扶额,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