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薛湄萧靖承 > 第641章 替你遮风挡雨

第641章 替你遮风挡雨

作者: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目录

进宫之前,薛湄与薛池先对了一番彼此的说辞。


皇帝很痛恨稽衍楼。


在建弘三十四年,皇帝打算大兴土木迁都的时候,稽衍楼的人刺杀过他。


要知道,当时为了说服朝臣们迁都,往北迁移约莫三百里,更像是他们的老家中原地带,皇帝花了大量的心思。


彼时多年无战事,境内风调雨顺,好几年的桃花汛都没什么大事,国库充盈。


一旦有钱,人就起了作死心思,皇帝和侨姓望族们一合计,打算往北迁都,算作他们“回乡。”


此举好处多多,当然是政治上的:皇帝能拥有更新、更恢弘的宫殿,以及在政治上打压了蜀姓望族,顺便也能拢权,让皇权集中。


而侨姓望族们的田地,多半都在北边,他们更想回去;蜀姓望族现在权力饱和,也想换换地方,重新争斗。


三方各有心机,却没人记得迁都给百姓带来怎样的疾苦。


稽衍楼便在这个时候,在京城进行了大规模刺杀:侨姓望族和蜀姓望族家里,都死了好几个话事人。


皇帝也遭到了刺杀。


当时的陈婕妤替他挡了刀。


陈婕妤是靖王的生母,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后宫没什么人记得她。


就连皇帝,也只是偶然和德妃置气,陈婕妤正好住在德妃的偏宫,宠幸了她。


这么个女人,皇帝记不住她,宫妃们也没把她当仇敌,她平凡又孤独活着。


然而遇到了刺杀,她拼死护住皇帝,把自己刚满五个月的儿子,塞在皇帝怀里。


在那一刻,皇帝和儿子在她眼里是那般重要,重要到她以命相搏。


皇帝逃过一劫,稽衍楼的人放出话:一旦再动劳民伤财的心思,就要让京城血流成河。


皇族和稽衍楼彻底决裂。


这些年,稽衍楼的人两次警告皇帝,都是皇帝的政令会伤及百姓的时候。


建弘帝事后反应,觉得他太爷爷创建的稽衍楼没什么错处,反而是他一时糊涂了。


就在迁都停止的第二年,洪涝来了。


洪灾之后就是瘟疫、干旱,一连三四年都没缓过来。


幸好朝廷粮草充足,倒也很快恢复了元气,不至于动摇国本。


所以这些年,皇帝憎恨稽衍楼,却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他们不是刺客,但他们掌控着天下情报,比皇帝的密探司还要厉害。


皇帝对稽衍楼的感情很复杂。


当然,豪门望族对稽衍楼的感情更复杂。


谁家的秘密,哪怕藏得再深,都逃不过稽衍楼的眼睛。


他们害怕稽衍楼,却又盼望成为稽衍楼的贵宾,拥有特权。


现在,众人都以为薛池是“贵宾”,对他是既恐惧又羡慕,谁也不敢得罪他。


但皇帝是在稽衍楼之上的,薛池和薛湄还是别冒犯天颜。


“……大哥,陛下见你,却又叫上我,你明白他的思路吗?”


薛湄问。


薛池:“思路?”


“他的思路是, 他怀疑此事跟我有关。


要不然,他没必要带上我。”


薛湄道。


薛池:“我没什么本事,这个皇帝是知道的。


但你成阳郡主却不同。


他不怀疑你,反而是他昏庸无能了。”


薛湄:“……”薛池见她沉默,又道:“我韬光养晦,你替我遮风挡雨,挺好的。


将来哥哥有了前途,不会忘记你的荣华富贵。”


这是他头一回直接说出“前途”二字。


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在薛湄跟前,不需要任何的伪装。


“这样不错。


不管你做了什么,都由我来承担。


将来你真的做了皇帝,会把其他人吓一跳。”


薛湄道。


薛池点点头。


兄妹俩的马车在宫门口停下。


沿着长而狭窄的甬道往里走,两边宫墙高大,一丝阳光也照不进来;而甬道两头都是通的,料峭微寒的风拂面,仍有早春的寒冷。


薛湄起了身鸡皮疙瘩。


她和薛池脚步轻快过了甬道,被一名着红大太监带领着,去了皇帝御书房。


建弘帝不在御书房正殿,而是在旁边的稍殿。


他着家常玄色深衣,衣摆处用明黄色丝线绞了边,底下露出一双盘龙纹明黄色靴子,这才有几分帝王威仪。


其他时候,见头发半白、有点微驼的皇帝,都像自家长辈,亲切有余、威望不足。


私下里,建弘帝不摆皇帝的谱儿,目光打量薛池和薛湄,点点头:“坐下吧。”


兄妹俩坐定,建弘帝居然不直接问稽衍楼之事,而是跟他们打马虎眼。


他甚至破天荒问起薛池这些年遭遇。


“……儿臣不曾留在蒲州。


蒲州实在太过于穷困,难以养活儿臣和家仆们,故而儿臣往梁国去了。”


薛池道。


皇帝的密探司,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以至于薛池操控国内几条走私路线,用私盐换取暴利的事,皇帝睁只眼、闭只眼。


梁国的铁矿丰富,盐也很多,薛池走私的就是这两样。


而楚国正好需要,尤其是盐,建弘帝是鼓励从其他国家走私进来的。


若不是朝廷对此事管理松懈,薛池也不至于在这些年积累如此庞大财富。


他此刻像个毫无心机的小孩子,在建弘帝面前讲述自己这些年的种种,以及和薛湄是如何相识的。


建弘帝早已知道了,但亲耳听到他说实话,而不是编故事骗他,老头子心里挺舒坦。


他对薛池道:“堂堂一国皇子,去做这等肮脏事,不适合。


今后让下人们走,你自己莫要搀和进去。


最好是把你自己的人都摘出来,让利给他人。


若此时闹出来,对你声望有损。


你现如今大了,不能只考虑眼前。”


希望薛池积累声望,这是个意味深长的暗示。


薛池却不做他想,只是很老实回答:“已经在放手了。


到了今年年底,儿臣就把所有人都收回来。”


建弘帝点点头。


他看向了薛湄:“既如此,稽衍楼的贵宾就是你了。


你如何做到的?”


薛湄想要在楚国生存下去,就不能得罪皇帝。


何况,她对建弘帝的好感,比当初梁国的皇帝要深很多。


她不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故而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社会。


“……陛下,民女乃是大夫。


当时稽衍楼的人中了烈性毒,三个时辰内不能破解解药,他们全部都要死。”


薛湄道。


这是实情。


那些蛇毒,是一时半刻会发作的,薛湄先阻断了它们的时效,争取了六个小时的时间。


医疗舱快速配出了血清,然后再弄出样品,再交给薛湄去救人,这个过程需要整整五个小时。


薛湄在那五个小时里,也是坐立难安。


“三个时辰?”


皇帝也是一愣,“你配出解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