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证道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一处简陋的古代书屋内,一名身穿青袍的青年,缓缓睁眼醒来。青年名叫莫云,他才刚刚穿越到这处世界,整个人还处于懵逼状态,有些搞不清状况。 “我这是在哪?”莫云,莫名的看着周围环境,以及身上穿着的古代服饰。 他明明记得自己前一秒钟,还在海边度假。可是天空忽然降下一道赤色雷电,紧接着顿然眼前一暗。之后就出现在这处陌生环境。 “难道是穿越了?”平时有看网络小说的他,在回过神来后,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就是穿越了。只是不知道这是穿越到了古代,还是异世界。或者干脆是电影、小说里的世界。 正当他这样疑惑着的时候,突然一股熟悉且陌生的记忆,仿佛潮水一样拼命涌来。使得他脑袋仿佛被针扎一样,疼的似要爆开。瞬间整个人身上,不断冒出冷汗。 不过好在疼痛,来得快去得也快,只差不多过了几息时间,就好似从没出现过一样,彻底烟消云散了。 “苍穹之地?书圣朝圣?”通过涌入脑海的大片记忆,莫云了解到了他所穿越的这处异界,名为“苍穹之地”。 所谓的“书圣朝圣”,是指这处天地的修炼者,被分为“作者”和“读书人”两种。 作者是创始之人,有着神圣的地位。只要创作出来的作品,被天地法则认可,那么就会获得相应的神力。 比如儒生大儒,沉浸儒道数百年,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随便说出的道理,都能言出法随一般的影响到周遭。 又比如道家先贤,修身悟道数百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大道无为,而仙缈于世…… 至于苍穹之地的“读书人”,也被称为“门生”。是那些还没能力自己写书,只能通过大能作品,间接感悟神力的一群人。他们在读书领悟时,也能为“作者”提供些许的神力。所以几乎所有作者,都会创办自己的书屋,以此来吸纳神力。 莫云有属于自己的书屋,开设在长生书街的偏僻拐角。该书街是庆国三十六条书街中的一条。而庆国则是苍穹之地,犄角旮旯处的一小国,位于南端的最角落。 由于身体原主人,没创作方面的天赋,根本写不出能沟通天地法则的作品。导致他这书屋,几乎是无人问津,没法跟隔壁几家比。 身边的那群好友,原本跟他一样意气风发,想要成为一代文豪的。但可惜最后证实,都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一个一个都放弃了。只能投于他人门下,通过读别人的作品,感悟法则,功法等。 “不知道前世的那些作品,能否得到这异界法则的认可?如果行的话,我应该可以去证道之地试试。”莫云所说的证道之地,就是苍穹之地以“作品”求证大道法则的特殊地点。 但凡创造出来的任何“作品”,都可以拿去证道之地,看天地法则是否认可。如果法则认可,会显现天地异象,并且赋予该“作品”道之本源,也就是各种威能。 不过,就算是证道之地,也分为三、六、九等,以天地法则强弱区分。法则强大的证道之地,威能更显。同样,作者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像莫云这样,连小文豪都算不上的无名小卒,目前只能去去庆国内,“九品”开外的证道之地求道。那里没有什么限制条件,道之本源每过七天,便会降临现世。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明天了。我该先写点什么好呢?”莫云虽然读过不少书,但大多数只能记个开头和大概。毕竟他也不是什么过目不忘,要不然早就成学霸了。 思来想去,莫云决定还是先以道家经典《道德经》,作为证道作品,比较稳妥一些。 “《道德经》第一章,是什么来着?好像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莫云搜肠刮肚的思索着。还好证道不需要完整的整部作品,只要有个出神入化的开头,道之本源就会给出反应。 望着自己洋洋洒洒,在纸上写下的《道德经》第一篇。莫云心中顿时有了一些底气。明天就是那九品开外的证道之地,再次显现的日子。是成是败,就看那时的效果了!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庆国南部,一处低矮的小山坡下,早已围满了各形各色的证道人士。 他们中有许多人,天还没亮,就千辛万苦的赶来此地,占据有利位置。等会儿大道之源降临时,最早来的那批人,将先行证道,向众人展现他们所创造的“大道之作”。 莫云默默地站在人群中,和煦的阳光撒落在他脸上,让他感觉到有些温暖。周边的众人,有的在互相探讨自身作品,有的则默默不言,闭眼等待。 莫云观察那些探讨的作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同观点,不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吵架只是时间问题。 哪怕就算现在聊得投缘,等到双方观点相左之后,必定会争吵个面红耳赤。而且,这一现象不论老少,不论男女。果然不管是现实世界,还是异界,“文人相轻”这个特征,始终存在。 就在莫云观察着众人的时候,忽然,身旁一位身穿长袍的青年,大声的指着天空喊道,“快看!大道之源降临了!” 顺着青年的手指望去,只见原本湛蓝的天空中,一道七彩绚烂光幕,透过蓝天,透过白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降落在山坡之上。 此时,一些情绪激动的证道人士,纷纷对着光幕又跪又拜,表现得相当虔诚,“大道之源降临,受吾等一拜!” 这是莫云第一次见大道之源降临,眼前这神奇画面,让他全身寒毛都竖了起来。 他悄悄握起手中的《道德经》第一篇,暗自祈祷待会证道之时,希望能出现天地异象。这样,他以后在异界发展,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第2章:朝阳初升 正当莫云这样想着的时候,证道之地山坡外,三百米处,浩浩荡荡的行驶来数队人马。仅见他们一个个都骑着高大骏马,表情隐约带着一丝高傲与自信。每队为首之人,手里拿着颜色各异的旗帜。三角形的旗帜上,绣着属于各自势力的图案…… 随着数队人马的出现,山坡处的证道人群,忽然开始骚动起来! “哇!快看!那不是诗道一派的逍遥子吗?今天居然亲自来观摩证道?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 “不不不,别说诗道一派的逍遥子了,就连庆国书法道派的书安子,茶馨一派的青堰子,今天都来了!看来这是我们入派的大好机会呀!等下一定要好好表现才行!” …… 众人之所以这么兴奋,原因是因为,但凡有所成就的文化人,他们随口讲出的道理,都能让门生受益匪浅。 所以普通人,与其靠着野路子,做一些无用功。倒不如想方设法的入其门下。这样一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尽快的提升自己实力。 莫云望着那些骑在马上的男男女女,英姿飒爽,表情倨傲的缓缓朝证道之地驶来。不知道是自己错觉,还是受气氛影响,只见那些名门大派所骑着骏马,都似乎有些不把路人放在眼里… 这时,山坡上,离彩色光幕站得最近的一名白衣书生,见到名派来人之后,大笑着自显说道,“哈哈哈,没想到今日证道,居然连诗道一派的逍遥子前辈都来了。小生不才,下面就由小生第一个来证道吧!” 舞文弄墨之人,虽然整天喜欢跟人争论是非。但在遵守礼仪,注重品行方面,却都相当自觉。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跟人打打杀杀,最多文斗。白衣书生,是第一个来这里等候大道降临的,所以默认由他第一个证道。 “诶?那个书生,背影怎么看起来那么眼熟?好像三个月前,他以诗论道,受大道本源认可过吧?”莫云身旁,一位穿着淡黄色长袍的中年道人,捋着胡须的跟周围友人交流道。 “好像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他没错,他的那首《证道诗》,获得了道之本源的一丝认可。看来经历了三个月的磨砺,他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啊!估计他等下加入诗道一派有望了…” 莫云,听着附近人议论,然后看见站在不远处的白衣书生,背过双手,接着大声向七彩光幕吟诗道,“天地至尊吾更尊,指挥天地入枭门。先驱怒浪冲尘垢,再命春阳照覆盆……!” 一席慷慨激昂的吟诗过后,大道之源还没作出反应,而诗道一派的逍遥子,则率先在马上略微颔首的沉吟道,“诗还不错,从诗中,我看到了一丝问道于天地的缩影。” 逍遥子刚评论完,只见山坡上方的彩色光幕,忽然发生阵阵变幻!紧接一道拇指粗细的红色霞光,不偏不倚地射在白衣书生眉心。代表着他证道成功。 “快看!那是赤色霞光,说明刚才的诗,被道之本源认可了!上次我记得他引发的霞光,只有针线粗细,没想到这次,居然……” 白衣书生的证道成功,引来周围众人的一片羡慕。这代表着他将有资格,以诗论道,正式踏入修行。并且大道之源,还会赋予白衣书生的《证道诗》本源之力。只不过该本源能力,没有定向,任何能力皆有可能。 “兄台,不妨闭眼试下,你所获得的本源之力,让我看一下?”骑在马上的逍遥子,对白衣书生感兴趣的问道。 获得大道之源认可,是在异界修行的第一步。而修士所获得的本源之力种类,也有高、低之分。高的天禀异赋,对修炼十分有用。低的则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白衣书生听后,对逍遥子拱了拱手,然后他闭上双眼,感受着体内所获得的大道本源。接着念出他所悟的《证道诗》道,“千秋绝学归东海,中夜心光射斗牛。富贵怡怡穷亦乐,从兹无处不风流……” 整首诗词念完,众人只见书生头顶,忽然显现出一轮金黄色的朝阳!而朝阳所照耀出的光芒,则带着一丝庄严与初生的韵味。让人见后,心中不由得生出肃穆与希望… “逍遥子前辈,小生的道之本源,可行吗?”白衣书生,这是第一次正式获得法则认可。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头顶上的朝阳,到底到了哪种程度。 这时,骑在马上的逍遥子,望着眼前那轮金色朝阳,脸上露出惋惜表情地说道,“诶,可惜了,是朝阳初升之力。属于五行火中,较为鸡肋的那种,再继续努力吧!” 说完逍遥子便不再对书生关注,这也意味着,书生想要加入庆国诗道一派的想法,也随之破灭了…… 在苍穹之地,修士境界被分为十一大境,九十九小层。分别为道初之境,道融之境,道凝之境,道梦之境……每一大境分为一至九层,修士需要从第一层修炼至第九层圆满,才能进入下一境界。 然而修炼的关键,则在于修士以自身“作品”,所获得的道之本源上。种类优质的道之本源,能使修士获得各种功法天赋,比如有使修炼增益的高级辅佐法门,也有增加战力的五行本源等等。 至于像白衣书生所得到的“朝阳初升之力”,名字上貌似挺虎。但其实只是起到一丝明清心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听见逍遥子对自己本源评价,书生坚持自我的反驳道,“前辈,此言差矣,同是道之本源,又何来鸡肋这一说法?这朝阳初升之力,是晚辈所获的第一本源。无论如何,晚辈都会将它继承发扬下去的!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晚辈的这朝阳本源,一定会绽放出它耀眼夺目的光芒!” 白衣书生豪情万丈的说着,完全听不进逍遥子的那番见解。他的慷慨激昂,同时也感染了在场许多无门无派的求道之人。 “好!说的太好了,兄台!这才是真正的证道!” “对对,我能理解这位仁兄的心情。同是大道本源,又何来鸡肋这一说法!” …… 第3章:实力为尊 舞文弄墨之人,大多“心高气傲”如此。所以哪怕别人万般否定,他们也认死理的坚守自己“道心”。一条路走到黑。 莫云望着那名渐渐远去的白衣书生,以及周围站在书生这边的路人,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都有他坚持的,视为珍惜的宝物。而在另外一群人眼里,这些所谓“珍宝”,很可能只是一些毫不入眼的九流之物…但即使这样,有些人依旧选择坚守本心,毫不放弃。这又何尝不是所谓的一心证道呢…… 头梳发髻的逍遥子,默默无言的骑在马背。从白衣书生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过去的那个自己。 于是,只见他缓缓伸出右手,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遥遥一指。并且同时大声的说道,“证道之路,无分对错,无分坚持,一切只以实力为尊。” 话音刚落,仅见原本那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顿时被一股狂躁的飓风席卷!紧接树上枝叶,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纷纷飘零散落。眨眼之间,就只下那光秃秃的树干! 诗道一派的逍遥子,目前境界在道融之境三层。他是过来之人,懂得什么样的坚持,是有所为的。而什么样的坚持,又是无所为的。 不管修士以什么样的途径来证道,最终都是为了打破自身桎梏,达到无限永恒。 逍遥子见过一生坚守道心,但在寿元枯竭时,境界还只停留在道初境的老者。也见过在思改之后,深得大道认可的少年。小小年纪就修炼到了道初之境四层。 这些都是各种不同结果的修炼人生,无分善恶,也无分对错,关键在于每个人的选择。 看见逍遥子露出的那一手后,周遭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等待在山坡上的修士,也开始非常有秩序的,一一论道。把自己潜心研究的大道之作,展现在大道本源与众人眼前。 但可是都效果不佳,再也没人达到白衣书生那种程度。 莫云,默默排在人群中,按照队伍情况,轮到他的时候应该也要到下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也越发炎热起来。周围的许多修士纷纷拿出扇子,或者遮阳之物,用以躲避这渐渐歹毒的太阳。 这时,骑在马上的逍遥子,手摇羽扇的对不远处的青堰子说道,“青堰兄,你看天气炎热,在场晚辈众多,何不以你的冰寒之力,为大家解解暑,降降温呢?” 茶馨一派的青堰子听后,笑着摇了摇头的从马背上走下,然后对身后的随行弟子说道,“为师口渴,去泡壶茶来,顺便看看你们茶道见长了没有。” “是,师尊。”弟子领命,立马从随身携带的乾坤袋中,唤出一整套泡茶专用的茶具。 因为有刚才的那番对话,许多人都关注着青堰子,期待他的冰寒之力出现。 然而就在青堰子,饮下弟子悉心泡的茶后,只见他微微一笑的轻声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为二,二尺乃至数深。” 他话音刚落,仅见身体周围忽然涌现出,一股冰凉透心的淡蓝色寒气!接着寒气以十分均匀的速度,渐渐笼罩了方圆半里的地面。 站在队伍中的莫云,感受着寒气所带来的清凉。这股感觉,就仿佛身处在冰窖一样,非常神奇……以至于如此炎热的天气,一点都不让人感觉到浮躁。 “青堰子前辈的冰寒之力,实在是太厉害了!居然能笼罩这么大范围。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有这么厉害的五行本源,就好了…” …… 多亏青堰子的五行冰寒之力,使得众求道人士,终于可以摆脱酷热,安安心心的在证道之地证道。 只可惜之后的那些求道人士,所领悟出的道作,大都没有受到大道之源认可。只有一名钻研剑道的男子,略有小成,以自己悟出的剑道心法,获得了一丝紫光认可。但却没有获得本源之力。说明他的剑道感悟,还差一口气。 时间一晃,很快到了下午,莫云也从队伍的最末端,渐渐排在了前端位置。他悄悄握着手中《道德经》第一篇。是成是败在此一举。 之前那些证道失败的人士,许多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凑热闹的在不远处围观。毕竟这次连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位前辈,都来观摩证道。他们自然没有先行离开的道理。 当轮到莫云,站上山坡,只见他身上那件青色的衣衫,被大道之源的七彩霞光,照应得很是绚丽。 在场众多修士,全都把目光集中向莫云。心想这位青年,会有怎样的表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立刻有人认出了莫云身份。 “咦?那人不是长生书街的莫云吗?他怎么又来证道了?这三年时间里,他每次证道,每次失败,都没有任何长进。实在是浪费了大好光阴呀。”一位身穿灰色长袍的男子,摇了惋惜的对众人说道。 他当初也和莫云一样,心比天高的想要证道。但最后放弃了,改投他人门下,成为一名读书之人。 经他这么一提醒,周围一些人也纷纷认出了莫云,“哦对对,是他没错。想当初我跟他修为一样,都是道初之境一层。没想到三年过去,我已修炼至道初之境三层。而他却依旧止步不前,实在是可惜了啊。” 周围的这群证道之人,并不像脑残反派一样,有意的针对莫云,故意嘲讽。大家都是有学识之人,并非那些市井之徒。只是对于莫云这三年时间来,修为停滞不前,而感到可惜。感叹各自命运的不同。 不远处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的徒弟们,看了一整天的“杂鱼”证道,此时心也有些乏了。本来他们是心血来潮,想跟着师傅来这九品开外的证道之地看看,有没有一些好的苗子。 但看了半天下来,发现尽是些乱七八糟的奇葩论道,实在有些浪费时间。 这时,站在书安子身边的一名女弟子,蹙着眉头的不耐烦道,“师傅,时候不早了,我看我们还是尽早回书院吧!这里的学术,没几个能入得了眼的。” 第4章:喂毒 “是啊,师傅,陆焉师姐说的不错,我们都已经浪费了快一天时间了!”身旁皮肤黝黑的小师弟,也帮衬着说道。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书安子,伸出手指,撵起他的黑色胡须,教育徒弟道,“耐心点,焉儿,你性情太过急躁,在证道路上可是要吃大亏的。为师能感觉的出来,今日所要等待之人,应该就快出现了。” 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今天不约而同的来到此地,这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三人在求道之时,冥冥中感应到今日,会有大事发生。所以才纷纷聚集此地,想看看心中的那股不宁,究竟来自于何人、何事。 陆嫣儿听见师傅教导之后,便再次耐下心来的一旁等待。她刚才也只是无聊,发发牢骚,并没有真的要走。 “师傅说等的那个人,快出现了,他到底是谁呢?难道是站在山坡上的那位?” 正当陆嫣儿这样无聊想着的时候,只见不远处的莫云缓缓抬起头,接着向着大道光幕,开口证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莫云所念的《道德经》,可是道门的精髓。而且还是苍穹之地,没人领悟过的。 这使得山坡下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霎时不约而同的抬起额头!紧接眼神便锁定了正在证道的莫云! 诗道一派的逍遥子,率先露出惊讶表情的对书安子,青堰子问道,“此子所悟是道门的何种道法?竟然有如此大道蕴含其中?” 坐在马背上的青堰子,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复琢磨着莫云说出的话,越琢磨,越发现其中至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乃大之道义呐!竟然出自那位青年之口?” 一直在等待中的书安子,这时忽然为之动容的提醒众人说道,“你们快看那大道之源!这是要出异象的征兆呐!” 听到书安子提醒,众人连忙将视线,投向山坡顶上的彩色光幕。 只见原本静谧祥和的大道光幕,在听见莫云的道家证道后,忽然开始颤栗起来!紧接它体内那五光十色的华丽光幕,不断的朝外交织出斑斓色彩!仿佛一股强劲的暗流,正要喷涌而出! 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从没见过九品以外的大道本源,会有如此惊人的异象征兆。这恰恰证明了,青年所悟道法,受到天地法则的强烈认可! 然而就在这时,众人只见一道轮盘大小的绿紫色霞光,以仙姿下凡之势,准确无误的照耀在莫云身体!使得站在山坡上的莫云,看起来尤为妖异!尤为夺目! 刚才为莫云刚到惋惜的众人,以及无聊到想回学府的陆嫣儿等人,此时此刻,全都被莫云所引起的惊人异象,给惊讶到说不出话来! 而见多识广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则凝重的望着那道绿色霞光,眼神里充满着复杂… “如此妖异的绿紫色霞光,他究竟会获得怎样的道之本源呢?是木之本源?但也不太像啊?”三人不断在心里揣测,直到照耀在莫云身上的那道绿紫色光柱,渐渐消失。 这时,围观人群中的那些研究道门的散修,纷纷神情激动地冲上前来。他们清一色的穿着道袍,有的看上去七老八十,有的则正值壮年。全都被莫云刚才的那番论道,给彻底惊艳到了。 “这位兄台,敢问你所悟的是何种道法?为何我入道门数十载,从未听过如此具有道义的法门!”一名身穿长袍的中年道人,不敢置信的望着莫云。 “是啊这位小友,你刚才所述的道法,可有名字?老夫听下来,貌似只是第一篇开篇?但即使是开篇,都非常具有大道之韵呐!”一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神色动容的对莫云说着。 被人群团团围住的莫云,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居然这么成功。于是他拱了拱手,尽量稳住内心激动的,对众人说道,“刚才所述的道法,名为《道德经》。” 站在跟前的道士散修们,细细品味着《道德经》三字,然后发自内心的赞叹问道,“《道德经》?好名字,好名字啊!兄台,后续的第二篇,第三篇可还有?本道都快等不及想要领略一番了!” “后续的话,可能……”莫云没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因为《道德经》的后篇,他自己也不太记得了。真没信心把全篇都写出来。 但可是就在他回答的时候,只见原本平息的大道本源,突然又再次映照出一道绿紫色光晕,并且不偏不倚的将莫云笼罩其中。 如此异象发生,可吓坏了围在周围的那群道士。连带着不远处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也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透露着一丝惊讶,“这又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大道之源的本源之力,会连续触发两次?” 与周围人的不明所以不同。绿色光圈里的莫云,感受到了来自本源的指引,并且还仿佛听见一道声音,在耳边细语,“苍穹有缺,道法无常,汝之道义,唯有毒道。” 这下莫云可有些懵逼了,唯有毒道,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他当众喂毒?把那群道士给毒的肝肠寸断? 瞧着周围人的期盼目光,以及大道本源带来的压力。莫云的脑海中,忽然鬼使神差的乱入了《三字经》的开篇。并且怎么也挥之不去,仿佛像魔怔了似的,满脑子“人之初,性本善。” 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被众人围观的莫云,最终咬了咬牙,干脆豁出去的,当众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5章:毒道功法 掷地有声的《三字经》,刚一从口中念出。只见原本围绕在他周围,表情异常期待的那群道士,顿然一个个睁大眼睛,仿佛被人狠狠拍了下后脑勺似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这两篇丝毫不相关的道法,结合一块,可谓是世间大毒。瞬间让那些想要细品的道士,差点毒发身亡的口吐白沫。 “我说小友!你没弄错吧?这真的是《道德经》第二篇?”老道士郁闷到极点的,对莫云问道。感觉再这样下去,自己都要郁闷到修为倒退了。 他还算有些道行的,换做身边两个年轻一点的道士,都快撸起袖管,气的想打人了! “呜呼哀哉,这是什么道家法门?你确定不是在乱作一通?” 莫云,无奈的耸了耸肩膀,大道本源指引他走毒之道。那他只能毒遍天下苍生,以毒证道了。毕竟这《道德经》,他吃了没文化的亏,真写不出后续。 站在不远处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也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情况。然而就在这时,一名身穿灰色长袍的中年道人,怒发冲冠的上前说道,“啊啊啊,气煞我也!本道刚才差点道心不稳,从此留下心魔!小兄弟,你我二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这等加以毒害?你是不是想要跟本道文斗?” 所谓文斗,是舞文弄墨人士之间,特有的一种争斗。主要是通过言辞,文章等非暴力形式展开。说白了就是沟通天地法则,用自己所领悟的法门,一较高下。只不过这样的争斗,点到为止,尽量不伤及到对方性命。 如果要一决生死,那就是死斗了。双方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有招式皆为杀招。 对莫云提出文斗的那名道人,名叫张天,修为在道初之境二层,比他高了一小层。善用的是道门符纸。可通过符纸,召唤各种天地元气。比如五行雷,五行火等。难缠程度,取决于他身上的符纸数量。 莫云刚穿越到异界,哪经历过什么文斗,死斗。他刚以毒入道,连孕育而生的功法都还没有掌握。怎么可能是中年道人的对手。 于是他默不作声的,想要找机会开溜。但可是就在这时,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此时身体周围,居然渐渐的浮现出一道翠绿色光圈。 随着光圈的出现,只见周遭原本生气勃勃的青草,居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腐蚀凋零! 这一场景,吓得站在附近的道门散修们,忙不迭的赶紧后退!生怕被光圈腐蚀到。 “这是……毒圈?”后知后觉的莫云,站在绿色光圈的正中央。眼前孕育而生的毒道功法,他再熟悉不过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毒圈…… 瞧见莫云居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的,就使出如此诡异的功法。弄得张天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刚才也是一气之下,才提出文斗的。但现在仔细想来,大家都是读书人,好像也没这必要为了一气之争。 “停停停!由于刚才道心不稳,今日本道不在状态,文斗改日再说!”没等莫云有所同意,只见张天迅速从怀里,扔出一张遁天符。紧接着,便足下生风的逃离证道之地。看得周遭众人,真是以他为耻。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莫云总算掌握了收起毒圈的方法。那就是心里默念《道德三字经》,毒圈就可收放自如。 有了这剧毒的毒道功法,原本怒气冲冲的道门散修们,这时也不敢再乱叫嚣了。大家的修为,其实都差不多,真打起来谁都没好果子吃。况且人家莫云的这毒系功法,还是带范围,带腐蚀,带凋零的。 这种歹毒的功法,众人还是头一次见到。哪怕是见多识广的逍遥子,书安子,青堰子三人,都对莫云这道法,讲不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