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就没想出名 > 第47章 让他上

第47章 让他上

作者:八月风起 返回目录

在酒州市电视台,按照规定来说所有上台的节目都需要总编审核点头,新闻也不例外。


不过李万升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忙。大部分新闻和节目都不需要太多审核,比如陈钰莹刚刚采访的春运汇报会议,这种会议只需要他的下属过一遍,没有严重的纰漏即可。另外,酒州市电视台也基本没有制作节目的能力,所以,即便频道看似很多,实际上每天需要李万升审核的内容,每天也不会超过5条。


“孟南跑到市一中唱了首《烤面筋之歌》?”李万升皱着眉头看着送过来的新闻。


李万升对孟南有些忌惮,《时间都去哪了》写得实在太好,十有八九以后会越来越出名。要不是自己正好赶在跟孟海涛争得水火不容的时间点,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得罪这种少年天才,谁知道人家未来有什么际遇,又能结识什么大人物。


烤面筋?难道又是一首歌颂底层劳动者的歌曲?李万升慎重地点开《烤面筋之歌》的新闻原稿:


“烤面筋,烤面筋~~”


“我的烤面筋!”


“让你吃得每天都开心~”


“烤面筋,烤面筋~~”


“我的烤面筋!”


“让你吃得每个清晨黄昏都精神~~~~”


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伴随着孟南的头打着节拍一甩一甩的,李万升感觉自己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冲击。


那腮帮子上的肥肉啊......


那沾满黑灰的脸庞啊......


这也算歌!


真是垃圾!


怪不得孟南能写出《新宝岛》和《极乐净土》那种花里胡哨的歌,原来就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时间都去哪了》真是孟南自己写的?不会是孟海涛找人买的歌吧!


李万升关上了视频,冷笑着批示:可以播放。


我就不信了,观众能接受这种歌曲?


现在的年轻人啊,天天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


在李万升批示之前,孟海涛就得到了刘宝琴的通知。


孟南又写出新歌了?


我听听!孟海涛期待地打开视频一看,就觉得自己的脑血管要爆裂了。


你到底要弄啥咧?


这歌实在是.......一言难尽。


新闻本身没什么问题,贴近现实,反映民生,积极向上,就是这歌太刺耳了,几乎连调子都没有。


我这个侄子啊......孟海涛捂着脸,本想打回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


自己确实接受不了,但是年轻人呢?


现在,电视台观众老龄化的情况日益严重,这可是一件麻烦事。


本来按照龙国上层的设计,市县级电视台就是整个广电系统宣传的基层细胞,非常重要。


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台却失去了青少年的思想阵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大家都说思想文化领域,你不占领,敌人就占领。可是占领思想阵地不是你说占领就占领的,必须有方法,不是挂个新媒体的名号就能吸引青少年观众,不然电视台的新媒体部门为什么效果那么差?


孟南一直说自己有不少粉丝,再加上昨天陈念中买歌的震撼,孟海涛昨晚回家就上网搜了搜孟南。


不搜是不知道,一搜才发现,孟南在多个视频、直播网站上合在一起居然有几十万粉丝,视频播放量好几百万。


他才刚刚做视频半个月就有了这个水平,岂不是一个人就远远超过了整个新媒体部门好几年的工作成绩?


孟南起家的两首歌《新宝岛》和《极乐净土》他也听了,只能说......嗯年轻人的世界我不懂。


有了前车之鉴,这首《烤面筋之歌》也许讨年轻人喜欢呢?


新媒体的玩法,我们这代人玩不明白。如果让孟南去新媒体试试,说不定能有不错的效果?


孟海涛思考着,开始为自己未来全面主持电视台工作做准备。


--------------------------------------------------------


送走几名老友,王与时回到自己的书房,想起女儿王雪茹这几天没事就瘫在家里不动弹,没事就看着手机傻笑,他就一肚子火。


“我倒要看看,这个孟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小混蛋。”王与时忿忿不平地打开网页,他年龄大了点,但是一点都不落伍,很快就搜到了孟南的X站主页。


总共就五个视频,每个不过几分钟,王与时干脆从头看到尾。


《新宝岛》。王与时听完,紧皱眉头,这胖子是整个一神经病啊。


《极乐净土》。王与时感觉女儿在骗自己,这明明是个假女人。


下一首,年会上演唱的《千里之外》,咦?这首歌很不错,有种传统歌曲的感觉,又掺进R&B,很独特,有点味道了,比柳天后前几年的佳作也不相上下。


嗯,一个男青年,向往一些情情爱爱的也算正常,虽然格局不怎么样,虽然喜欢......恶搞,嗯,是这个词,不过才华是真的有。


《时间都去哪了》?前几天的新歌?


这小子写歌还真快。


王与时没抱太大希望,背景很嘈杂,好像是一家人在聊天,然后一段简短的前奏,孟南的声音响了起来: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这歌......”不知道为什么王与时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他又想起父亲门前那株腊梅树,这个时间,应该发芽了吧?可惜,母亲已经不在了。


伴随着歌曲,王与时好像想起了老母亲还在的样子,眼神逐渐迷茫。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房间内,安静了许久。


王与时突然站了起来,他铺开宣纸,泼墨挥毫,一蹴而就,寥寥几笔一个老宅院跃然纸上,两个老人正在喂鸡,几个顽童爬树撵狗,画面闲适温暖。


王与时盖上自己的印章,拍了张照片,就发到了微博上:


“听《时间都去哪了》,忆吾年幼之时。”


王与时心情舒畅许多,对孟南的观感好了不少。


能写出这种质朴的感情,肯定是个好孩子,也许可为佳婿?


王与时充满期待的打开最后一首新歌,《烤面筋之歌》,好奇怪的名字。


穿透力十足的嗓音顿时飘了出来:


“香香的口味~”


“你吃过没?”


“辣辣的感觉~”


“你尝过没?”


......


老王同志的笑容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