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拜见君子 > 第1179章 东方出圣人?

第1179章 东方出圣人?

作者:连山易子 返回目录

涂宁并没有坐在山坡上,而是坐下山坡下,但算是靠前的位置,毕竟是书院的数十弟子之一。


此刻,她精彩的回答,惊艳了无数人,就连府主宁松都赞叹不已。虽然宁松是四品准大儒,但是他的回答,不见得会比涂宁的更好,况且是在一问一答,时间如此仓促之下。


她的回答让不少大学士都震惊不已。


他们仔细想了想,发现竟然没有比她更好的答案,这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虽然涂宁和涂鹿都作了男子装扮,但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得出她们是女子。


而她精彩的回答,亦让不少士子或是羡慕,或是妒忌,或是羞愧,或是激动。


不管怎么说,从今天开始,涂宁必定名动檀香。


时间在封青岩的讲学中一点点过去。


有些百姓听着觉得无趣,加上被高照的太阳直晒着,就忍不住离开。在草坪内,在草坪外,或者在河的对岸等,不少学子都被晒得脸色通红,满头大汗的样子。


“咦,陈兄,为何你没有流汗?你不热吗?”


草坪外有学子问着同伴,他见四周的学子都在不断地擦汗,自己亦如此。但是,坐在身边的同伴却没有,不仅脸上没有半点汗水,好像还不热的样子,倒上让人奇怪。


“不热啊。”


同伴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应了一声就继续认真听着。


“好热,今日太阳太大了,一直晒着,受不了。”有学子一边擦汗一边道,“去那边躲躲?”


“那树荫下都有人了。”


“安先生一个月才开讲两次,岂能错过。”有学子摇头,还道:“若是连太阳晒一晒都忍受不了,又如何成大事?”


“……”


不过渐渐地,有些学子发现身边,有些认真听讲的学子,真的不热。不是没有被太阳晒到,他们一样被晒,但是他们真的不热,还透着些清凉感,倒是让他们愕然不已。


“兄台,你不热?”


“不热啊,还挺凉快的……”


“……”


“热吗?”


“今天太阳不大,怎么会热?”


那些被晒得满头大汗的学子,顿时无语,不明白他们为何不热。


随着时间的过去,不少学子被太阳晒得受不了,不得不离开。不过幸好,即使离开,依旧能听到安先生讲学。于是,就有些学子,干脆回到自己的住处……


眨眼间便一个半时辰过去。


封青岩今日所讲的内容,也差不多结束,最后便道:“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此,便赠与诸位,望诸位早日登圣达贤。”


不少认真听讲的学子,皆是浑身一震,似体内有什么东西破裂了。


“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有大学士看着封青岩离开的身影,渐渐陷入深思中,隐隐约约感受到此言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不由低念着:“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很通俗易懂啊。”


不过,还是有不少学子并不懂,就忍不住看向涂宁。涂鹿也不太懂,同样看向涂宁,满脸期待的样子,希望涂宁能够解说一番,为涂山氏再争一口气。


“还请涂师姐解释一番。”


有学子站起来一礼对着涂宁道。


“请涂娘子说说,安先生最后所言是何意?刚才涂娘子的回答,实在是精彩绝伦,让吾等大有所得……”


“还请涂娘子指点。”


四周纷纷有学子起身道。


涂鹿眨了眨眼睛,似乎说:宁姐快说,看你的。不过,如果你也不知道,我就帮你挡住他们……


这时就连大学士和准大儒的目光,都好奇地落在涂宁身上。


似乎想看看涂宁能说出什么。


之前的那一番答论,的确惊艳到他们了。


此刻,涂宁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站起来,一礼后就道:“老师最后所言,宁的确有所感。若是宁所说不对,还请诸位斧正。”


这让大学士和准大儒有些诧异,真的所感?


“涂师姐请说。”


“涂娘子请说,说错亦无妨。”


四周的学子纷纷道,并不是想为难她,毕竟谁都知道涂宁刚刚得到安先生的赏识。


“老师最后所言,在宁看来,便是把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个境界,便是诗;第二个境界,便是礼;第三个境界,便是乐。”


“三大境界?”


四周的学子闻言都愣了一下,似乎认真在思考着。


此刻山坡上的准大儒,则是忍不住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些震惊。而且,虽然他们都是如此想,但是还有些没有想透,此刻涂宁一说,他们彻底明白过来。


正因他们明白了,才明白涂宁说出此言,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已经不输于他们了。


而且,年纪还如此轻,未来必定胜于他们,有望大贤。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有学子边思考边道,接着“噗”的一声笑出来了,“这岂不是说,人生第一境,便是无邪?无邪,不就是纯真?”


“何为纯真?”


有学子皱了一下眉头,倒是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纯真,即是无杂,无妄。”还有学子认真思索,道:“难道安先生所言是,人生第一境界是无杂念无妄想?”


“这听起来,很对的样子。”


“无杂无妄,不就是静心读书?不过,无杂无妄,岂是那么容易?”


“的确很难。”


“若是人生做到了此三境,可否入大贤之境?”


“自然可以。”


山坡上,有准大儒道点头道:“诗境,的确是无邪,无邪是为纯,纯,即为无杂,无妄……”


“不过,这无邪,天下能有几人做到?”


有老者却摇头。


无邪太难了,除非是童子。


“还请涂师姐再解说一下,人生三境,为何是此三境。”有学子行礼道,“为何是诗、礼、乐,而不是其他?”


“咦,为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第一境,的确可以说是无邪。”涂宁沉吟一下便道出自己的感想,“圣人认为,诗,皆出自诗人至情流露,本于性情,在吟咏之间,抑扬顿挫,感人易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以是兴于诗。”


“礼,以恭敬辞让为本,君子修身立本离不开礼,学之可以卓然自立,不为事物动摇,因此立于礼。”


“乐者,则尽善尽美,其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可以养性情,涤邪祟,义精仁熟而且和顺于道者,每闻乐而有所得,因此成于乐。”


此刻众人听后心神大为震动,似乎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但是,明白过来后,又隐隐感到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明白,并没有抓住关键所在,急得不少学子团团转。


咔嚓——


但有不少学子,在此刻猛然破境了。


而且不是一两个,而是数十之多,场面无比壮观,让宁松、七公主等都诧异不已。他们三年来,一路破境,现在破境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之前的积累,基本上都已经用光。


“陈兄又、又破境了?”


“入学士境了?”


“你刚才不是破境了吗,现在又破境了?”


山坡下,众学子震撼不已,满脸的震惊,因为破境的学子越来越多。


每次安先生讲学后,都会有数十学子破境。


但这次。


似乎多了一些。


“宁姐,你太厉害了。”涂鹿有些激动道,“他们好像是因为你而破境……”


“不是宁厉害,是老师太厉害了。”


涂宁却摇头道。


此刻有破境的学子,朝涂宁行礼。


“不是宁之功,乃是老师之功,你们能够破境,不是因为宁。”涂宁道,并不是谦虚,而是真的是老师的功劳。


若是没有老师,即使她如此说,他们都不会破境。


不管涂宁如何说,但是在不少学子看来,四周的学子破境,的确是因为涂宁的解说。


若是没有涂宁的解说,他们肯定不会破境。


这让涂宁更加瞩目了。


从今日起。


她真正名动一方,成为一方名士……


轰隆隆!


此刻,天地猛然晴天霹雳般,令不少文人士子的心神,皆是猛然一颤。


犹如被惊吓到了般。


“怎么了?”


有学子疑惑询问。


“我刚刚似听到天地间,有一声巨响,犹如九天神雷般,好像是在书院大殿后的方向。”有士子有些失神道,此刻猛然扭头看向书院大殿,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


“巨响?什么巨响?没有啊。”


“我也没有听到。”


“刚刚真有巨响,犹如神雷炸开一样,那么大声,怎么会听不到?”


另有士子愕然道。


“我没有听到啊,哪有什么巨响,是不是听错了?”


“我没有听错,的确是巨响。”


此刻山坡下再次喧闹起来,令无数学子都疑惑不已,因为他们的确没有听到什么巨响。


但是,却有数百人听到了。


涂宁听到了,七公主听到了,宁松听到了。


“涂师姐可是听到了?”


有学子忍不住道。


“听到了,这巨响,听起来倒像是雷音,但是……”


涂宁点点头,一时无法去形容,总之十分神奇,有种让她开窍般的感觉。


她希望此巨响再来多几次,或许便能让她突破了。


轰隆隆!


此刻巨响再次传来,犹如滚滚雷间般,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咔嚓!


涂宁突然破境了,成为三品士子。


山坡下有数十上百学子,再次听到轰隆巨响,犹如滚滚雷霆圣音般在耳边响个不停。


他们的身子在微微颤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咔嚓——


有士子破境了。


而在此时,从中土圣书院而来的牛车,还在路上,与檀香郡相隔,还有好几个郡,大概是千余里的样子。但在此刻,正在牛车里闭目养神的老者,顿时浑身一震,就猛然从牛车里掠出来,仰望着东方。


他看到东方,有一道磅礴无比的白色气柱,冲天而起。


冲破了云霄。


冲破了天际。


白色气柱正是儒家气运柱。


气运柱这种东西,在这方世界,并不能说是罕见之物。


不对,是气运,毕竟气运柱还是十分罕见的。


目前只有圣书院,拥有气运柱。


柱,代表着多,其他的气运,都是以缕为单位。而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资格称之为柱……


现在东方所生的气运柱,则是无比粗大,无比磅礴。


大到让他难以想象。


这儒家气运柱,竟然比圣书院的气运柱还要大。


东方是诞生了圣人了吗?


此刻,牛车纷纷停下来,下车的弟子皆是满脸疑惑,不知道老师为何突然掠下车了。


且无半点征兆。


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只能说明事态十分重要。


“老师,何是发生什么事了?”


一名中年男子上前询问,同时疑惑看向东方,但没有看到什么。


“你没有看到?”


老者道。


中年人一愣,就认真观望起来,接着满脸的震惊,道:“这、这怎么可能?这儒家气运柱,怎么可能比我圣书院还要粗壮?难道……”


他似乎想到什么,整个震惊无比起来。


无法相信。


不论是大儒,还是大贤,都会有自己的文道气运,只不过根本无法“柱”为单位。虽然晋升为大贤时,会引来一些天地异象,或者会导致文道气运会变大,但是都不可能大到成柱啊。


况且圣书院的气运柱都没有这么大。


“师兄,发生什么事了?”


“什么气运柱?”


四周的弟子纷纷询问,都疑惑眺望东方。


就在此时,第二道气运柱冲天而起,与第一道气运柱一样粗大,让中年人瞪大眼睛。


当第三道气运柱冲破天际时,老者都浑身颤抖起来。


不是害怕,是激动。


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一道道巨大的气运柱,冲天而起,具体是什么。但是,必定是儒家的好事,天大好事,说不定,真有圣人从东方而生。


毕竟在五千余年前,便诞生过李圣。


轰!


轰!


一道道气运柱冲天而起,皆是出自同一个地方。


若是不仔细观察,还无法辨别出来。


“十六,十七,十八……”


那中年人数着,整个人被震惊得都有些麻木了。


圣书院才一道气运柱,但是现在东方,一下子就诞生如此多、如此大的气运柱。


不是圣人出,又能是什么?


东方出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