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拜见君子 > 第1180章 二十七书山降世

第1180章 二十七书山降世

作者:连山易子 返回目录

轰隆隆——


一道道粗壮的气运柱冲天而起,震得老者的胸中天地,都似有些不稳。但他却是满脸的激动,激动得连身子都有些控制不住,在微微颤抖……


眼眶里渐渐涌现喜悦的泪水。


“雷音滚滚……”


“文气贯空……”


“这是,圣人从东方出呐。”


他口里轻喃着,若不是圣人出,岂会有如此惊人异象?


中年人与其他弟子等,皆是震惊无比,他们亦渐渐听到了,犹如神雷般的惊天巨响,以及隐隐看到一道道粗壮的白色气柱,以无可挡之势冲破了云霄,生生地撼动了天地。


他们的胸中天地在动荡不停。


“这、这真是我儒家气运柱?怎么可能如此粗壮?这、这……”


“这到底是一道气运柱,还是二十道?”


“二十合一?”


因为气运柱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冲起,远远看去就像一道,巨大得如同山岳般。若不是有先后,以及一声声雷霆巨响,这根本就是一道气运柱。


“在同一个地方,应该只是一道……”


“只是一道?天下间有如此粗壮的气运柱吗?即使我圣书院的气运柱,亦不过是数尺,还不到一丈。”


“这起码有数十上百丈吧?”


“不止。”


“上千丈?”


“有可能上万丈?”


“虽然气运柱远在千里之外,但它依旧大如山岳,有上万丈粗壮并不奇怪。”


“上万丈?!!”


此刻众人都震惊起来。


上万丈的气运柱?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存在,因为圣书院的气运柱,不过是八九尺而已。


即使是圣书院最辉煌的时期,气运柱亦不过是将近两丈。


即是有数位半圣坐镇的时。


这个世界的半圣,即为轮回世界的大儒。


轰隆隆——


又是一道气运柱冲天而起。


“二十一道!”中年人道,就扭头看向儒服老者,满脸期望的样子,“老师,是不是圣人出世了?”


“即使不是圣人出世,亦为圣人出世。”


儒服老者心中有大喜道。


在此刻,他已经渐渐冷静下来,发现或许不是传说中的圣人出世。


虽然有滚滚雷音,有破霄气运柱,但是没有圣光冲天,没有文字共鸣,没有文气如云,没有祥云横空,没有文字起舞,没有瑞兽相伴,没有天地生花,更没有万书朝拜。


而圣人出世,必定会伴随这些圣象,特别是天地生花、万书朝拜。


但是现在没有。


只有雷音雷音滚滚,与气破云霄。


既然不是圣人出世,难道是半圣?但是,半圣出世并没有如此惊人的圣象。


圣书院诞生过不少半圣,或许是圣光冲天,或许是文字共鸣,或许是文气如云……


而且圣象的声势,并没有如此浩荡。


不是圣人,又不是半圣,那会是什么?这让儒服老者想不明白,难道是介于圣人与半圣之间?


亚圣?


但亚圣,亦为圣人。


“怎么会不是圣人?”此刻有弟子却震惊道,“即使是我圣书院的半圣出世,亦没有如此惊人威势。”


在他眼里,半圣即为圣人,他以为老师所说的圣人,是为半圣。


“不是圣人,那会是什么?”


“这不可能是书院吧,书院的气运,乃是一点点壮大,不可能像眼前这般,瞬间就冲破了云霄。而且,即使是半圣出世,其气运柱亦不过是数尺而已。”


“圣人集中有提过,气运柱最大者,亦不过七尺而已。”


“的确是七尺。”


儒服老者的三十三名弟子,纷纷讨论起来。


这三十三名弟子中,年龄最大者,已经五十五岁,便是一直守在身边的中年人。他不仅年龄最大,亦为老者的大弟子,为大贤,且为圣书院颇为年轻的大贤。


在这个世界,能在六十岁前成为大贤,都可以说十分年轻。


年龄最小者,不过十五岁,但已为九品学士。


可谓前途无量。


其中女弟子有三人。


儒服老者一生所收弟子,共有四十八人。


其中一人为大贤,五人为大儒,十三人为准大儒,除了两人还为士子外。


其他不是学士,便是大学士。


可谓一门多英才。


不过,现在跟来的只有三十三人。


余下的十五人,有人在中土为官,主政一郡之地,无法抽身离开;有人早已经嫁为人妇,相夫教子,自然不可能再出游。


其他的不是病故,便是意外而亡,又或是战死沙场。


这些皆为英才。


若是儒服老者的弟子,皆没有死去。


或许不是只有一名弟子为大贤,而是有可能有三名弟子为大贤,特别是战死沙场的那两位。他们才二十多岁,就已经为准大儒,可谓前途无量。


可惜英年早逝。


“大师兄,若不是圣人出世,那些气运柱是怎么回事?”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疑惑道,“这威势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呢?”


“不知。”


那大龄中年人道。


他虽然一身深蓝色的儒服,但骨架有些粗大,眼神炯炯有神,犹如一名征战沙场的武将般。


不过,静静站在那里,却透着几分儒雅。


他虽然为大贤,但刚入大贤不过两年,境界都没有稳固下来。其实,在儒服老者的众多弟子里,他的天赋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


只不过十分勤勉。


可以说,是以勤补拙的典范。


他成为大儒,都让人意外,而成为大贤,则震惊了整座圣书院。


在众多人看来,他一生,最多为准大儒,可是谁知道,他不仅成为大儒,最后还在六十岁前,成为大贤。


一鸣惊人。


而天赋最好,并不是年龄最小的那一位……


当然,年龄最小的那一位,天赋十分卓越,可以说百年罕见。但是,在他们这些师兄弟看来,天赋最好的,乃是战死沙场的那两位。若是他们没有战死,现在必定为大贤……


其实,能成为儒服老者的弟子,天赋都不会太差。


大弟子应该是一个例外。


毕竟。


大弟子跟随老者最久,已经有四十余年了。在儒服老者,还没有成为大儒时,他便已经跟随着儒服老者……


所以说。


他相当于这些师兄弟的半个老师。


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他来教导与指点……


“现在无法说,古籍上并没有记载。”大弟子中年人沉吟一下说,“虽然说,不一定是圣人出世,但于我儒家来说,必定是天大的好事,或许是我儒家宝物出世,亦说不定。”


“宝物出世?”


众人愣了一下,立即眼前一亮。


而且,这个说法,似乎挺靠谱的,可以解释为何没有天地生花,没有万书朝拜了。


“那个方向,咦,不正好是檀香书院的方向吗?”


有青年愣了一下就道。


虽然他没有来过檀香书院,但是一路走来,自然会知道。


“那个方向,真有可能是檀香郡,难道与檀香书院有关?可是,檀香书院……”


“没有听说,檀香书院留下过什么宝物啊。”


“难道与李圣有关?”


“只能是李圣。”


“快走,要不然宝物让人取走。”


有弟子颇为心动,与着急起来,毕竟距离檀香书院还有千余里,“这宝物,很有可能是圣级的宝物,应该为李圣所留。李圣与我圣书院有因缘,亦算是我圣书院的半个弟子,此宝物自然与我圣书院有关……”


“林师弟所言有理。”


“不管如何,如此宝物,只能由我圣书院保管。若是任其流落在外,必定会引起地方动荡……”


“呃,师兄,这话说得有些不要脸啊。”


“什么不要脸,事实便是如此。”


“此等宝物,流落在外,不是宝物,而是灾难。师弟,你年纪太小了,不懂,这水深……”


“即使真有什么宝物,这千余里……待吾等赶到,宝物早已经没有踪影了。”


“那还在说什么?走啊。”


不过,年纪大的弟子,并没有参与进入,一直在静静眺望。其实,这些年轻弟子,只是在说笑……


轰隆隆!


在他们说话间,巨响依旧响个不停,震得他们的胸中天地都在震荡。不过幸好,此巨响,并不是专门冲他们胸中天地而来,要不然他们的胸中天地,早已经被震碎了。


巨星最终停在二十七这个数字。


即是说。


一共有二十七道气运柱。


不过,远远看云,二十七道气运柱,就像是一道大如山岳般的气运柱。


“二十七?”


有中年大儒蹙着眉头思索起来,道:“这个数字,可是有什么含义?”


“这个难说。”


“去看看便知道了,我们不是再要去檀香书院?”


“老师,现在走?”


“走。”


儒服老者点头,便走上牛车。


四周的弟子纷纷上车。


十余辆牛车,立即飞奔而去,在马路上掀起了滚滚泥尘。拉车的青牛,皆为牛妖,力大无穷,可日行千里……


“气运柱还在。”


路上,不少弟子掀开帘子,看到气运柱依旧在,倒是让他们有些意外。时间都过去一阵了,儒家宝物竟然还在?没有人去取?还是说,此宝物并不易取?


“看来,此宝物并不易取。”


“听说这个大宋王朝,连大儒都没有几位,如何去取?”


“若是要大贤才能取,说明此宝物,才是真正的宝物。哈哈,此宝物果然与我圣书院有有缘,要不然偏偏在此时出世?不早,不晚?”


“此言有理。”


“你们少说两句,什么此宝物与我圣书院有缘?此是大宋王朝的宝物……”


“呃,师兄,你这就不对了。”


牛车里。


儒服老者一直没有说话。


虽然他上车后,便闭目,但是却一直感受到,气运柱的存在。


而且,他感觉到气运柱庞大无比,似乎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犹如一个个知识海洋般。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大弟子中年人,亦隐隐有此种感觉。


在十余辆牛车飞奔而去时,此刻书院内外,凡是开启了胸中天地的文人士子,似乎都听到了巨响。


犹如雷音般滚滚而来。


境界越高,雷音便越大,感应越清晰。


但并不是所人都听到,即使听到,也不是全部都听到,有人听到一两次,有人听到五六次。


而能听到二十七次巨响的,则只有数十人而已。


一百人都不到。


此刻,凡是听到巨响的文人士子,都看向书院大殿的方向,因为滚滚雷音便是从那里来。


“这是怎么回事?”


“巨响从哪里来?我怎么感觉我的胸中天地,都在震荡?”


书院的草坪上,无数学子愕然不已,满脸的震惊的样子,根本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


此刻就连宁松亦是如此。


虽然他听到了二十七次巨响,但是巨响似乎凭空而来……


“宁府主,这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七公主颇为担忧道。


“不知。”


宁松摇摇头。


不过在此时,涂宁却有些震惊起来。


她看到书院大殿后,竟然浮现一座座巍峨的山岳,并不是连着大地,而是凭空地悬浮在半空中。而且,这些巍峨山岳,让人有些说不清,如墨般,但却绽放着淡淡的白光。


显得无比神圣。


“这、这,难道就是书山?”她有些失神道,“我儒家的书山?可是,书山不只是传说吗?”


“宁姐,什么书山?”


涂鹿有些疑惑道,她同样听到巨响,但只听到三次。


“你没有看到?”


涂宁指着书山道。


在她眼里,书山一座连着一座,似乎隐藏在神秘的世界里,若隐若现的样子。


书山所在,已经化为另一个世界般。


“看到什么?什么都没有啊。”涂鹿愕然道,“宁姐,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快说。”


“书山,一座座的书山,就在书院大殿后。”


涂宁道。


涂鹿使劲地看,还是没有看到书山,就连忙询问其他学子,但得到答案还是没有。


其他学子听涂宁所言,皆诧异起来。


可是只有涂宁一人能看到,大家都没有看到,让他们不太相信。


山坡上。


宁松等准大儒还在。


这时,他们听到山坡下所言什么书山,都有些诧异起来。


“宁兄,可是看到书山?”


一名老者问道。


宁松摇了一下头,便看向涂宁的方向,道:“涂宁看到了书山?可为何,只有她一人看到?这书山,会不会是传说中的书山?传说我儒家有书山,有学海……”


“什么传说中的书山学海?”


“这不只是比喻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