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1217章 以前瞎折腾,这回不一样

第1217章 以前瞎折腾,这回不一样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返回目录

好好的一顿饯行宴。


竟弄得老几位,跟自己在灶房里,一道烟熏火燎了。


所以一看锅里火候差不多了。


吴远当即把老几位让出灶房,转移到小楼客厅来。


这时候,大姨子杨沉鱼去而复返,带回了侄女马笑笑和侄儿马光辉一道来了。


自打年后到现在,吴远有日子没瞧见笑笑和光辉了。


如今一见,俩孩子都长高了不少。


尤其是马笑笑越长越落落大方,反倒是马光辉越长越内敛了。


连叫小姨父的声音,都低了几分。


与此同时,杨落雁在厨房里的进度也到了尾声。


加之杨沉鱼一进屋,就洗了手,挽起袖子开始帮忙。


饯行宴马上就摆起来了。


吴远直奔车库,去摸茅台。


结果一看这许久不喝酒,茅台箱子上都落了灰了。


刚打开箱子,提溜出两瓶出来,老丈人杨支书就到他身后了。


“酒别多拿,免得误了事。”


吴远一提气,拿出两瓶来道:“就这么多,耽误不了事。”


杨支书嗦了嗦牙花子,不知是心疼茅台,还是觉着多了,沉吟一声:“行吧。”


翁婿俩转头就回了小楼。


等进了小楼之后,李会计当即就说了:“吴老板,这晚上咱们还要赶路,酒就少点吧。”


显然有这等觉悟的,不止是老丈人杨支书一个人。


赵富仁有些馋酒,却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是啊,正事要紧。”


吴远照旧一手攥着一瓶酒道:“咱就这么多,喝不下就留着,喝完了就没了。”


刘慧见到人多,老伴那终于开荤的样子,狠狠地瞪了杨支书一眼。


除此之外,并没多说。


一通谦让拉扯之后,众人落座。


倒也满满一桌。


茅台酒一满上,杨支书就带头感慨开道:“老赵,咱们有十多年没出去过了?”


赵富仁跟着唏嘘道:“老支书,怕是得有十多年了。”


随即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继续解释道:“上回我跟老支书出去,还是去学习怎么运动来着。”


一提起这运动,加上十来年前这时间点。


众人便皆心照不宣了。


尤其是杨支书直接把话头接过来,特别提气地道:“以前学大寨,学运动,那都是瞎折腾,瞎糊弄。但这回不一样了!”


“虽说我这心里也还不大有底,但就感觉特别有奔头。”


于是饯行宴的主题,就奔着展望,奔头来了。


甭管是出去寻摸的路数,还是当下正在家里摸索的路数。


确实让人有股子,憋屈了好多年,终于敢于大展身手地畅快感觉。


饯行宴吃到下午两点。


两瓶茅台喝到最后,是一滴也不剩了。


饶是如此,老几位依旧兴头很高,丝毫没有醉的意思。


甚至连一丝迷瞪都没有。


回去收拾行李的路上,李会计和赵富仁,都还健步如飞的。


连老许头都跟不上。


当然,帮着幺妹,收拾完残局。


杨沉鱼没让俩孩子多玩,也没指着由吴远晚上送回去。


马笑笑和马光辉依依不舍地走了。


连带着小江和玥玥玩累了,难得地睡了个午觉。


午后的小院宁静下来。


吴远背着手,看了看菜园子里蔓延开来的草莓秧子,长势那是一片大好。


回过头来,就见没有离开的老丈人,正跟在丈母娘屁股后面。


实在让人忍不住想笑。


这时杨落雁忽然凑过来道:“以前他们俩分开,也没见我爹这样呀,简直像个黏人精一样。”


吴远笑道:“兴许以前是妈要出门,爹总绷着。这回攻守之势异也!”


夫妻俩的悄悄话,不用说得太透,点到为止,便都明白了。


转眼,悠闲的午后,倏忽而过。


临近五点来钟的之后,李会计和赵主任,便结伴而来了。


一人肩上挎了个大包。


瞅那包的成色,都有年头了。


赵富仁的一看就是当兵退伍的包,李会计的更是连牌子都看不出来,洗的都掉了色。


看着吴远盯着他们的包看。


赵主任颇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太旧了,跟出门打工一样,不丢人吧?”


吴远当即道:“这正好,赵主任。”


随即解释道:“你这当兵的包,别人一看,就不敢惹。李叔这包,别人一看就不会打主意。这样对你们身上带的定金来说,安全!”


赵主任听得心里一松,嘴上不由得道:“听听,大老板就是大老板,这话说得,就是让人听着舒服。”


吴远和媳妇各自打了个电话。


就把马明朝唤过来了。


不多时,徐招娣开着奔驰也过来了。


车后面就跟着再度折返的大姨子杨沉鱼。


一见人都到齐了,杨支书俩手一拍,“那什么,咱走吧?”


吴远抬腕看了看道:“这才几点,正好我妈下饺子了,你们都多少吃点。”


一听是丈母娘下的饺子,老丈人当即就没话了。


这一下午,老伴也没个依依不舍的表示的。


怕是全都在这碗饺子里了。


不吃不行!


而杨沉鱼不是头一回出门。


自然知道,这时间富余的很。


毕竟在彭城上车的时间,是十点多。


哪怕是七点出发,都照样赶得上。


不过中午的饯行宴刚吃过不久,大家伙也都没吃多少。


意思意思。


吃过之后,村里的千家灯火,一家家地亮起来了。


两辆车子也在门口,打开了前大灯。


吴远坚持跟着上了车,一道往前送送。


虽然该交待的全都交待了,但有他跟着,就莫名地让人觉着安心。


从北岗到彭城火车站的这条路,对于明朝和招娣来说,都够熟悉的了。


所以即便是晚上开车,依旧顺顺当当。


八点还差几分,两辆车就都到了彭城火车站。


吴远把几人送到候车大厅,里头挤挤嚷嚷的,什么人都有。


老几位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是跟外界脱节多年,又突然发生连接的紧绷感。


吴远不以为意,只是暗中提醒几位把身份证和车票拿在外面装好。


不要跟大钱或者钱,混在一起。


杨支书很想倚老卖老,坚持支棱着。


可在耳边嘈杂喧闹的连番冲击下,不得不服老地道:“小远,现在我能相见,你八八年那会出来倒腾国库券,有多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