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我成了院士 > 第四十二章 三位院士

第四十二章 三位院士

作者:风丘颜凉 返回目录

进入实验室。


刚推开门,首先映入王帆眼帘的是三位年纪和自家导师差不多的老人,进来之前,他们都在各自位置上认真的阅读着相关文献,或者是正在打电话和自己的课题组沟通事宜。


不过,在进门的一瞬间。


他们同时放下手中的事,转过身来,一齐看向门口的王帆。


其中一位个人风格非常明显,给王帆的印象最深。


这位老爷子不同于其他两位穿着白大褂,反而是一身军绿色戎装,肩膀上的臂章挂着一颗星,整个人站在那里不怒自威,非常严肃。


另外两位,和这一位相比,就显得比较和气一些了。


王帆进来之后,他们脸上带着笑容的看着,眼神上下打量着,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一样,那是越看越满意,恨不得自己取代张老爷子,真正的收王帆作为弟子。


“老师们好。”


王帆走了进去,首先打了一个招呼。


他知道,眼前的这三位应该就是联合培养中的三位院士了,有一说一,这都是学术圈内的大佬,平日里,放在外面都难得一见。


就算是到了地方,也得有相应的市级领导接见。


闻言,看着王帆一副懂事的模样,三位院士点点头,脸上的笑意更甚。


“王帆,都还不怎么认识吧,来,我来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你应该也知道了,这是上面专门为你调过来的三位院士前辈,在你读研的三年时间里,专门指导你的课题研究。”


这时,张老爷子来到老爷子们的面前,开始挨个挨个的给王帆介绍起来。


首先是一身戎装的杨生。


“这是杨生杨院士,目前和你一样在部队挂职,从事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方向的开发,未来将会在你的硅碳负极离子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杨老,您好,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王帆笑着走上前去,握了握手。


“不错,干得非常不错。”


“前两天,我听陈强首长说起过你,他对你的评价非常高”


“客观上来说,在你这个年龄,能做出这种成绩,在咱们国内甚至世界上,都可以说是基本上是头一遭了,不过千万不能因此翘尾巴,还是得戒骄戒躁,继续保持下去,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后面研究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过来问我。”


“不用嫌麻烦。”


或许是在军中的原因,杨老显得很是豪迈,说话直来直去,并没有绕什么弯子,他直接拍了拍王帆的肩膀,和蔼可亲的开口。


眼前杨生对于王帆的态度,让其他两位院士看到后有一些吃惊,甚至可以说是感到有一点意外。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


杨生可从来没有这么好脾气过。


就算是对待后辈也是如此,尽管他抱着善意和热心。


但由于性格原因,表现出来还是非常严肃,标准的部队作风。


一板一眼,坚持原则。


哪里有眼前的这番和蔼可亲,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闻言,王帆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敢情这位院士认识陈强啊。


再联想到刚刚自家老师介绍的研究方向。


他马上就明白了。


杨老应该也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白帝空天战机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在提出的第二套能源供给系统上,只不过因为性能参数方面,并没有被采纳。


刚刚一番话里的夸赞,估计也就是他顺利设计并完成了白帝空天战机的第二套能源供给系统。


“杨老,您放心吧,以后保证以后尾巴。”


“时刻端正态度。”


王帆站直了身子,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的道。


话音落下,又小声的开口说道:


“杨老,以后可能会常到您那里唠叨”


“没事,多来才好,交流交流才会有新的想法。”


杨老摆了摆手,这般开口说道。


“这是吴风院士,和你的研究方向基本上一模一样,从事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以及绿色二次电池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后面有关于硅碳负极材料的离子电池的集群规模化,不止我一个人在背后出力,吴院士也帮了很多忙,你得好好谢谢吴老。”


张老爷子又介绍道。


“吴老,多谢多谢。”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王帆连忙走上前去感谢道。


说实在话。


有关于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的一轮协商。


他没出什么力,也就是沟通了一下份额,那一会儿正在795基地改善白帝空天战机,基本上都是自家老师和几位院士帮忙操作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王帆都得好好的感谢一下。


吴老看着王帆,微微的点点头,缓缓开口道:


“有关于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的产业集群,后面我会和你老师一组,专门来负责,中间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过来找我。”


接着,张老爷子来到最后一位院士面前。


“这是陈泉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固体离子学和能源材料,从事锂电池的研发工作。”


“他是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项目的总负责人,和你的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一脉相承,同时他也是国内率先研制出锂电子电池,实现锂离子电池产业化…………”


王帆点点头,和刚刚的两位一样打了招呼。


三位院士。


可以说是国内甚至世界上能源材料行业的大拿。


做出的成就,一个比一个吓人。


头衔也是长长的一串。


就比如最后这一位陈老。


要是没有他的话,国内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还得等上十来年,十来年一耽误,那么在新能源方面的弯道超车也就无从谈起。


“看来,上面对硅碳负极离子材料的重视,比我想象的还要高上几分啊。”


王帆心里暗暗想到:“这是好事。”


“有利于后面的计划推进。”


在实验室,王帆和自家老师以及三位院士沟通了一会儿之后,就正式开始接手自己的实验室和课题组。


比如课题组准备研究的项目课题。


后续的离子电池第二轮协商以及具体的生产计划。


在这些基础上,如何能达到最大的文明进度影响。


这都是王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东西。


同一时间。


795基地的直属部门,总装系统总部。


正在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