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超神祖宗 > 第八十六章落叶归根(上)

第八十六章落叶归根(上)

作者:刘归源 返回目录

王童生呆了半晌,似是才反应过来。


“我死了?我死了?”


他喃喃自语着,这才如梦初醒,面露凄苦:“原来......我竟已经死了。”


被点破这个事实,王童生面色灰败,仰天长叹。


李策之站在一旁,倒是有些忐忑。


也不知帮他点破生死,是好是坏?


良久,良久。


他缓缓转过身子,冲李策之长长作揖及地。


“我此生,执念太深,钻了牛角尖。


一生困顿,却终难如愿。


而今,唯一的心愿,便是希望......回家见见故人,还望,李老弟能送上一程。”


他已很多年没回西河村了。


也有很多年,没见过亲人了。


起初离乡,是为了激励自己发愤图强,而之后,一直没有回家,则是无颜面见家人。


也害怕回到西河村,会受邻里街坊的闲言碎语。


以至于一直希望能考上功名,风光返乡。


近些年,哪怕是举债借钱,他都从未回过家,大都是寻些昔日友朋资助,才得以过活,继续科考。


屡败屡战,只因自己为此付出太多,希望有朝一日科举得意,能将失去的悉数寻回来。


这样的心态,是错的。


得知自己已死,执念消散,他倒是想开了。


唯一的愿望,便是回家看看。


“也好。”


李策之思索片刻,倒是点头答应下来。


遇上这老童生,也算是一段缘分。


他只希望自己能陪他回乡瞧瞧,倒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


......


西河村,位于南山村不远处。


中间只隔了一个村落,脚程也就七里地。


从南山村夕水河畔走过去,一个时辰便够了。


李策之和王童生亦步亦趋,走在乡间泥泞小道上。


他不时朝两头张望,似乎有些年头没回来,这家乡也有了许多变化,让他感到新奇。


“那是隔壁宋寡妇的田,年少那会儿,我时常去帮她做农活。”


他凭着记忆,认出了邻家田产,难得露出高兴的情绪,似乎想起了几十年前,未曾背井离乡,独自庸碌前的往事。


“王兄,家中可还有近亲?”


李策之一面听着他介绍,一面询问道。


“近亲?我父母去世得早,上头只有一个大哥。


二十余年前,我走时,他已成了亲,生了娃,估摸着,这会儿当爷爷了。”


王童生说着,面色又黯淡下来。


若不是他眼高手低,钻入了牛角尖,这会儿,应当也是有家又有田,去了媳妇生了娃,子孙满堂了吧。


何至于如今孤苦一人,死的凄凉。


感受到王童生情绪不对劲,李策之便没有继续问下去。


一人一鬼,很快走进了西河村。


在西河村头的一家农户门前,他停了下来。


“这是......她嫁的那户人家。”


“当年,我一心扑在科考上,做着白日梦,却半点也不用功。


她说她看不到希望,便放了手,与我同村的一位农户成了亲。”


王童生沉默了很久,才开口道:“得知这个消息,我大受打击,暗暗发誓,若能考中功名,有了富贵荣华,便来村里接她,带她私奔。”


“但在此之前,我便不想再回村,以免,瞧着糟心。”


过去了这许多年,王童生依旧是对这件生平憾事念念不忘。


他一直没考中功名。


所以,这些年,他一次都没回来过。


“你进去替我瞧瞧......”


王童生犹豫了很久,终归有些近乡情怯,没有亲自进门的勇气。


“若她过的幸福.....便最好,若不是......”


王童生说着,颇有些咬牙切齿:“那我便将那男人带走。”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王童生的表现已算是相当克制了。


李策之点了点头,倒也没说什么,很快,叩响了房门。


“咚,咚,咚。”


很快,门被打开。


开门的,是个约莫四五岁的女童,扎着羊角辫,很是可爱。


“奶奶,是个不认识的叔叔。”


女童冲屋内喊了声,才认真的问道:“请问,你找谁?”


“在下路过此村,想就近讨碗水喝。”


李策之守礼作揖,开口道。


乡下人,没什么戒心,很快就打开门,放李策之进去。


他进门,瞧见这家中不算富裕,陈设也十分老旧。


内堂藤椅上,躺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老人韶华已逝,满脸皱纹,但眉目神采间,依稀能辨认年轻时候,也是娟秀女子。


她见了李策之,想起身替他舀水。


李策之忙说不用:“老人家莫要起身了,我自行舀点井水解渴便是。”


说着,他走到院里,舀了一瓢井水。


而女童,则挨着老妇人身边坐,一同烤碳取暖。


装模作样的饮过两口水,李策之回到堂内,向妇人致谢:“多谢老人家善意相扶了。”


“不打紧,不打紧,几口水而已。”


老妇人躺在藤椅上,摆着手,笑着道。


“这天冷,夜间赶路天寒地冻的,要不然烤烤火再走?”


农家人热心肠,倒也不见外。


李策之依言坐下,出言攀谈:“老人家,这家中,只有您和孙女吗?其他人呢?”


“哪还有什么其他人喏。”


听到此话,老妇人长叹一声,脸上写满了对生活艰辛的无奈与困苦。


“我家老头子走得早,育有三个儿子,两个早夭。


唯一成年的大儿子,前些年成了亲,生了个孙女,便在山中打猎,被野狼咬死了。


儿媳改嫁,只留下了孙女。”


她微微一叹:“这些年,我这老太婆孤苦无依的,天天哭,险些将眼睛都哭瞎了,都是命呀。”


“这辈子吃尽了苦头,也没什么指望了,只想着能把孙女拉扯大,然后早些死了便好。”


听到老妇人的话,李策之微惊。


听起来,她当年离开王童生,嫁予他人,过的,也并不如意。


李策之犹豫了一会儿,从怀中取出一张印有十两的银票,放在桌上。


“老人家,这是朋友所托,赠予您持家的花销,还望收下。”


老妇人瞧见银票,微惊。


她将银票那道炭火旁仔细瞅了瞅,确认无误,手中紧紧攥住。


十两银子,对于西河村普通庄稼汉来说,是辛苦耕作十余年,未必能积攒下来的数目。


有这笔钱,足够她日后花销,将孙女拉扯大,甚至还能盈余一些银两,给她日后做嫁妆。


“这.....是哪位朋友托您送来的?”


虽说这钱极重要,老妇人也不敢收来路不明的钱财,颤声问道。


“是.....一位叫王扈的人。”


李策之沉默了很久,最终决定提及王童生的名字。


王扈?


老人愣住了,她浑浊的老眼,似乎一下子亮了起来。


仿佛,透过岁月多年的变迁,寻到了年轻时,那些未曾被柴米油盐抹平的,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姓名。